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推動PPP需要恰當的激勵機制

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推動PPP需要恰當的激勵機制

當前中國面臨著財政收入下降、政府支出增加的財政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就成為了公共服務投融資、機制創新的一個重要選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認為,PPP可以發揮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優勢,但它無法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PPP應該應用於公共物品項目,這個公共物品的項目是市場無法充分地提供的。

此外,馬斯金還認為,PPP需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從公共部門的角度來說,這樣才能夠選擇恰當的PPP的項目。

加拿大的商業協會CEO約翰.曼利也指出,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才能夠與目標達成一致。另外,PPP項目還要有可預見的透明度,要有合理的時間範圍和尺度。

濟南市的市長楊魯豫在論壇上稱,現在推進PPP項目過程中碰到一些問題,比如現在一些社會資本不願投資太長期的項目,他們希望幾年之內都能夠收回投資,來避免風險。

“作為政府來說,我們希望PPP項目能夠週期適當地長一點,比如說20年、30年,這樣就比較穩定。同時也能夠減輕當時財政的壓力,但是因為尋求的目標不一樣,所以這就要溝通。”楊魯豫說。

他還指出,社會資本積極願意參加PPP項目,很重要的一條是他們對回報預期比較重視。但政府進行的一些公益性項目,第一不能暴利,第二也不能利潤太高,這也需要協商。

財政專家賈康認為,PPP要掌握好激勵機制,回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激勵。社會資本更適合選擇認同跟政府合作取得非暴利但可回報的企業。此外,還需要在社會各方知情的情況下,討論陽光化的程序、物有所值評價、財政論證等,再討論合同裡面的風險分擔方案,這個陽光化的程序就是實際上約束著各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