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怎麼做?正反兩面都有說法:

"那必須給他一點顏色看看,特別是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更得加倍。否則孩子改不了壞毛病,只會讓他無法無天。"

"現在提倡"溫情教育",我們不能批評、更不能打罵孩子。這樣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會破壞親子關係。"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父母們犯愁了:孩子犯錯了,到底應該怎麼辦?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看看這樣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在你忙家務不留神時,孩子一個人溜進了洗手間裡玩。

他在洗手池裡接了滿滿一池水,把洗髮水、牙膏、洗手液等擠得到處都是,還把衛生紙撕得鋪滿了地面,馬桶也被衛生紙給堵了最主要的是,她玩水時還把衣袖和胸口還給打溼了一大片……

我相信,很多媽媽看到這個場景時,都是氣不打一處來。

定會大聲呵斥孩子:"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說的話你記不住嗎?

給你說過多少次,不要玩水,衣服溼了容易感冒。

衛生紙不要錢嗎,這麼一直撕著玩?

牙膏、洗髮水擠得到底都是,我不得費勁打掃嗎?

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這是生活中的你我嗎?

不知道你的孩子聽到這一連串的呵斥時是什麼反應,我想只會是兩種,要麼大哭,要麼心虛地不敢開口說話。

而媽媽們,一邊發脾氣地收拾現場,一邊喋喋不休地數落著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會翻到陳芝麻爛穀子一頓數落。

糟糕的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過不了幾天,孩子又故伎重演。

媽媽們往往又是新賬老賬一起算,或是抓住孩子直接揍一頓完事……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真的不能批評孩子嗎?

當孩子出現以上的行為時,父母們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當真是不能批評,只能悶在心裡氣自己嗎?

我的答案是:可以批評,但要講求方式方法。

同樣的場景,試試這樣做:

媽媽看到那個失控的場景後,首先要控制自己,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再失控。

試著站在別處深呼吸幾下,等心情稍微平復後,然後平靜地和孩子說:"你今天怎麼把衛生紙撕了一地,馬桶也被堵了。

你看洗髮水、牙膏、洗手液也擠得到處都是,我們以前是不是說過不浪費東西、不把家搞得亂七八糟嗎?

玩水把衣服也弄溼了,是不是感受有點冷?"

接著,繼續說:"來吧,我們一起來把現場清理乾淨。"

給孩子換掉衣服,收拾好現場後,我們不妨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給孩子定規則:

"以後不能玩衛生紙和洗漱用品了,不但浪費東西還不方便打掃。"

被理解的孩子,心裡一定會對媽媽多些認同和感謝吧。

當然,孩子畢竟小,有可能還會再犯,但我相信,不會一次比一次糟,只會慢慢好轉的。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孩子犯錯時,父母做到以下四步很關鍵:

第一步,不給孩子貼標籤,不要給孩子下定義

在案例中,媽媽在面對孩子撕衛生紙和亂擠洗漱用品時,不但有很多氣呼呼的語句,還給孩子貼上了"不懂事"、"不聽話"的標籤。

這樣的標籤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孩子可能平時很乖很貼心,但僅僅因為今天這一件事,媽媽就全盤地否定他了。

他的內心是恐慌的,以後再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他會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掩蓋,甚至養成說謊的行為。

孩子犯了錯誤不可怕,父母只需陳述事實即可,讓孩子知道這次做錯了,給他直面錯誤的勇氣和改正錯誤的決心。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第二步,糾正孩子認識上的偏差,得出客觀和全面的結論。

在孩子犯錯時,媽媽可以說:"你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這就是在告訴孩子,你只是偶爾犯了錯誤,其實你可以做好這件事的。

這樣不但能給孩子"可以變得更好"的希望,有助於幫助他改正錯誤,還不會讓孩子因為一次的錯誤就認定自己不行,從而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第三步,採取行動,由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誰的責任誰來承擔,這點很重要。

孩子把衛生間弄髒了,那讓他收拾乾淨是他必須要承擔的自然後果。

如果孩子太小,父母可以幫忙,但絕不是父母全力包攬。

哪怕孩子做得不夠好,甚至是"越做越添亂",我們也要讓他來做,要讓他從心裡明白:這個事就該他負責。

不能因為孩子把衛生間搞髒,把東西浪費了,就抓住孩子打一頓。

對孩子來說,這是懲罰,不是自然後果,他會在意識裡認為:我既然已為此次事件受了罰,那後續的事就與我無關了。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第四步,家長要把孩子當下需要改變的行為和逐漸需要解決的問題分開,也就是:就事論事

比如在案例中,孩子浪費了衛生紙和洗漱用品,這是需要馬上糾正的行為。

但父母可能由於激動,把孩子平時浪費糧食啊,不講衛生啊,不愛學習什麼的事全部扯出來了。

父母可能沒發現,自己一說到孩子的壞習慣就剎不住車,但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是有限的。

父母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認為你只是在發發牢騷而已,早把為什麼挨批評的由頭給忘了,也忘了此次"牢騷"是因何事而事。

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孩子有再犯同樣錯誤的可能,不是他不長記性,是他確實沒有記住。

父母經常性的"耳旁風",只會讓孩子對你的話產生"免疫力",不會有其他任何作用。

父母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步速達的,需要一個過程。

孩子犯錯了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難道只能一味縱容?不,這裡有方法

說到最後

養育孩子,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

父母們都要以正確的方式、客觀的態度去處理,去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又何嘗不是又迎來了一次自我成長的過程呢?

我是 ,80後二胎職場媽媽,科學育兒的推崇者和踐行者。

關注我,和我一起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