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導語:

歷史一直在不停的前進,從過去到未來,都在亙古不動的改變,把自己放置在歷史格局當中,便能超越時空,啟迪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各種人物故事輪番上演,而我們述說歷史,就要從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說起。在明朝,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是歷朝歷代沒有的,那就是大明朝從開國建立到滅亡,有兩種人物可以說是整個明代不可或缺的主角,一為專權的太監總管,二為弄權的臣子

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大太監魏忠賢,這個人物在整個明朝頗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從混跡底層社會的二流子到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太監,有太多的疑問需要探究,他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身上既充滿了權謀的計算,也充滿了人性的忠誠,我們評價一個人物,不應該一刀切,而應該放在當時的背景中,就各種故事的發生做一個分析。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魏忠賢

為謀生計,魏忠賢決定進宮

在明朝只要能進入司禮監上班,不光吃穿不愁,還可以輕鬆得到蟒衣和繡龍的官袍。只要拿掉自己身上的一個部件,就可能當上太監,魏忠賢思來想去決定淨身。雖然代價很大,但這個世界上,有得必有失,要享福就要勇於犧牲,忍受人生痛楚,天上沒有白白掉餡餅的事情,對於這個本質,他看得很清楚。對於魏忠賢這樣的人來說。做太監需要巨大的勇氣。一來他年紀不小,做太監沒有優勢,二來這手術的風險也是很大,過程自然殘酷痛苦。

自己是在妓院廝混慣了的人,要拿掉自己的性福就要有心如鐵石的心腸,快刀斬命根,切掉之後還可能屬於白切,自宮之後也不一定當得上太監,還要花銀子打點加上足夠好的運氣才行,而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按照明史的說法,魏忠賢是自己選擇自宮的方式閹割的。在自宮之前還去廠子觀察過幾次,記住了大致的手術要領,就在一個廟宇,依葫蘆畫瓢在自己身上幹了一處,下面雖然割下來了,但自己出血過多,當場就昏死過去,自己做的和在廠子做的還是有差別,在正規的閹割場所,做除掉命根的手術,除了之前要用艾葉熬煮的青蒿汁消毒還要服用大麻水減輕身上痛苦,手術後還要及時在傷口消毒止痛,術後還必須在安靜閉風的環境修整靜養三十天,才能下床。

魏忠賢因為缺錢,很多必要的措施都準備不了,只能在一個陰暗的地方拿一把刀蠻幹,直接昏死過去,好在被路過的一個和尚發現,把他帶進自己住的地方,大發慈悲,妥善照顧,幫他消毒,包紮,養傷,才撿回一條命。因為沒有盤纏,一路上魏忠賢只得沿街乞討。顛沛流離,生活過得很是落魄,京城的太監招聘又遲遲不出公告,待崗的他簡直度日如年,乞討也滿是坎坷,遭受了無盡的嘲笑和責罵。整日食不果腹,衣衫襤褸。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好不容易到達京城,他才發現。要當太監這個事情比自己想的還難,到宦官報名處去打探,卻被告知,人家不要他這麼大年紀的,只要十幾歲的孩子。年幼的孩子被閹割之後,細皮嫩肉更能得到喜歡。像他這樣二十二歲成家的男人還想當太監可能性微乎其微。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浪跡在一些沒能進宮的閹人聚集的地方,和他們作伴,流落街頭。

在京城待了一段時間,魏忠賢覺得自己進宮這條路不現實,就打消了去宦官報名處報名的念頭,畢竟自己一沒錢,二年紀也大,就學一些閹人,在一些權貴的府邸面前溜達,指望也能混個差事找口飯吃。說來也是運氣,魏忠賢在權貴府邸面前溜達來溜達去,真走了狗屎運,被一個官員看上了,喊他到衙門裡去做事。由於他做事機靈,口才了得,加上為人義氣。善於揣摩上司的意圖,因此逐漸就獲得了信任,一些小事情一來二去都直接交給他代為辦理,這樣一來,魏忠賢很快就擺脫了窘困的生活。

有了錢之後,魏忠賢很快就找回了原來的愛好,喝酒賭博,花天酒地,而逛妓院尋歡作樂之時沒有注意衛生,馬虎大意,就染了病毒,主人家也擔心傳染,就把他辭退了。生活又回到原點。他只好重新乞討,因為病毒性感染,滿臉幾乎毀容,慘不忍睹,要飯愈加困難。萬般無奈之下就只好在京城附近的破廟裡棲身。他乞討過一個村莊的歇息酣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自稱

土地之神的人,他覺得自己運氣來了,既然能夠睡夢中和神仙交流,那麼肯定有福氣。不久之後,他在一家飯館面前停了下來,吃飯的人注意到了他,走到他面前,仔細看了看。

說你過五十歲,肯定會富貴。先生從自己懷裡摸出二兩銀子,遞給魏忠賢:這些有些錢,送給你,你可以用一兩治病,另一兩做伙食之用,用完之後,如果缺錢可以來找我,魏忠賢感覺像是做夢,驚喜不已,對先生連連鞠躬,約好了下次碰面的地點就分開了。拿到銀兩之後,他馬上找郎中看病,不到半個月,就治好了他的病。養好病,吃飽飯後,面色紅潤起來,與過去簡直是兩個人,再次和施捨的先生見面。兩人來到城外,花了一些銀子買了一些酒菜,找了一個僻靜之地,兩人邊吃邊聊,吃完之後又和他結拜為兄弟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這次好不容易脫離苦海,他選擇到大戶人家做短工,幫人家挑水,掙點飯錢,由於自己素能巧言善辯,有人推薦他到當朝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東廠太監孫暹家裡當短工。孫暹見他說話得體,長得高大,又見他知曉社會世故,就有了幾分喜歡,在瞭解到他的境況後,萌生惻隱之心,就安排他在內府裡做事。由於乖巧,善於察言觀色,也得到了孫公公的賞識。

有一天,孫公公心情大好,見魏忠賢在自己府邸中做事情可圈可點,勤快聰慧,因此就想提攜一下他。1589年(萬曆十七年),內廷的二把手孫暹將魏忠賢推進了宮中當了"火者"。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一個打雜職位。魏忠賢明白:進宮後也就是取得了一個支點,怎麼玩還是得靠自己,路怎麼走,能不能提拔既要講運氣,更要講手段講能力。這樣摸索了一段時間後,他對宮中的事情也瞭然於心,長了不少見識。這皇城外表上看金光閃閃,裡面就相當於是一個鳥籠,鳥籠裡面到處都是網,把人弄得太難受了。別人說話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而自己一竅不通。

歲月不等人,10年的時光一下就過去了,魏忠賢還是那個原地踏步的魏忠賢,在宮中打雜沒有任何改變,他越幹心理越失望,這樣日復一日的打雜,還真的不如在河北的老家當混混。活得逍遙自在,三十多歲卻依然一事無成,讓人絕望啊。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魏忠賢

太監當權,魏忠賢一步一步向著權利攀爬

永樂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的年號,在位時間從 1403年到1424年,共二十二年,這期間,明朝國力強盛,經濟持續發展,史稱永樂盛世。通過靖難之役登基帝位的燕王朱棣,更是得以於太監的出力。

他上臺,著手鞏固皇權,採取一系列消藩的措施,他在內城開始部署部隊,借邊防的理由,把朱棣的部隊調出塞外,準備削除燕王。燕王早就想起兵奪權,便看準時機,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成為帝王之後,朱棣把更多的權利都給了身邊的一些親信太監。太監的地位便有了明顯的提升。航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監鄭和在 14歲的時候就因為天資聰穎在燕王平雲南之戰中被賞識,鄭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永樂二年,朱棣便升任其為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員。作為一個宦官太監,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如此豐功偉績,堪稱奇蹟。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鄭和下西洋

朱棣之後,明朝的太監權力越來越大,干涉朝政的的頻率越來越高,宦官獲得了權力後,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攫取更大的利益。明朝內宮中有二十四監,其中司禮監秉筆太監權力最大,輔佐皇帝批閱奏章,地位十分重要。正德年間,秉筆太監劉瑾,大權在握,在朝廷一手遮天,陷害忠良,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因為魏忠賢有權有勢,很多人都投靠在他的名義成了其忠實的走狗。

王體乾在當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以後,每天都跟魏忠賢做了工作彙報,公文的奏疏批閱之後,他和另外兩個魏忠賢的親信每天把奏摺的處理念給他聽。魏忠賢聽後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們再商議修改。天啟皇帝最後定奪的時候,魏忠賢就對上疏的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釋給天啟聽,使得天啟按照自己的思路處理。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朱由校

魏忠賢摸到了處理政務的竅門,趁著他繁忙的時候,拿著奏摺進去等待批覆,天啟皇帝很不耐煩,直接一句話就是,你們自己看著辦,我知道了。至於到底奏摺是什麼事情,他從來不過問。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朝廷大臣和魏忠賢鬥爭,往往鬥不贏得重要原因,我就是聖旨,能隨心所欲處理你。你沒有任何辦法,怎麼告皇帝都不管用。客氏和魏忠賢對皇帝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他明媒正娶的老婆。這個事情說起來讓人有些驚訝,但事實就是如此。光在明朝內廷和後宮發號施令還不夠,明朝的行政體制實行的是內外二廷制度,除了內廷司禮監和皇帝負責一部分以外,還有大部分在外廷的大臣手裡,外廷的大臣眾多。在穩住了內廷之後,魏忠賢就開始著手打開外廷。意圖控制,他遇到的第一股大的力量,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林黨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魏忠賢

窮途末路,新帝繼位清算閹黨,魏忠賢自殺

從十六歲繼位到二十三歲死去,天啟皇帝在位七年。

隨後朱由檢繼位,大明王朝翻開了新的一頁。閹黨在天啟年間把持了朝政的內內外外,構築龐大嚴密的監視網絡。作為皇帝,也同樣處在監視當中,這一點他心知肚明。當皇帝的第一天晚上,他失眠了,躺在床上睡不著,了一個地方睡覺,完全沒有王爺府邸的那種瀟灑和隨性,他覺得皇帝也不好當,要提防這樣提防那樣。宮中的飯菜儘管很精緻,但是他也不敢吃,生怕有人在裡面放毒。換了一個地方睡覺,完全沒有王爺府邸的那種瀟灑和隨性,他覺得皇帝也不好當,要提防這樣提防那樣。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朱由檢

朱由檢面對的環境很棘手,閹黨眾多的眼目讓他無時無刻不處在暴露之中。為了讓自己麻痺閹黨人員,他繼續韜光養晦。除了對魏忠賢的閹黨保持應有的距離之外,他對其他的也秉持一種既不遠離也不親切的態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謀取一個平衡。他深知,在宮中的複雜勢力交錯中,情況不明是最大的危險,他得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慢慢摸清周圍的環境。因此他中規中矩的做事,就像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門外人,什麼事情不懂,都喜歡找人請教。然後按照他們的意思執行。即便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做法,只要不是自己難以接受,他都允諾了。魏忠賢也一直在摸清這位信王的底細。信王做事情不瘟不火,難以捉摸。信王和魏忠賢最開始就是這樣彼此猜測。試圖找尋對方的線索。

登上帝位之後,崇禎開始著手安排自己的人掌握一部分兵權,他先是將自己妻子周皇后的父親周奎提拔為右軍都督同知。然後任命皇后的兩個哥哥周文炳、周文耀擔任兵馬司副指揮

之後便著手想辦法處理閹黨。先是弄走了客氏和崔呈秀,最後崇禎皇帝得以順利的處理魏忠賢。很大程度上是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其中閹黨集團內部陷入分裂,民怨沸騰是其決勝的重要因素。在後世看來,如果閹黨不是擔心民眾義兵會進來,那麼無論崇禎怎麼厲害,在魏忠賢的掌中也奈何不了。這些人在天啟年間閹黨得勢的時候,為閹黨賣命,沆瀣一氣,充當打手,無惡不作。崇禎這一次大動作,算是為自己親政掃清了最後的政治障礙,後世對此褒貶不一。

但在我個人看來,崇禎對閹黨的行為是在當時下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整肅不良風氣,刮骨療毒是任何一個時代實現新政都需要面臨的堅決任務。魏忠賢最後落得了悽慘的下場,不僅連自己都身首異處,而且自己的親戚家人都跟著受罪。魏忠賢死了以後,首先在北京的住宅遭到了抄家,查抄的財物全部都押送到了皇宮內庫。崇禎在破除閹黨方面盡心盡力,除了對冤死的官員平反之外,他還視具體的情況逐步任用官員充實官僚隊伍的空缺。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如何權傾朝野?在政治的鬥爭中經歷的腥風血雨

崇禎

結語:

元年二月份,崇禎首先宣佈免去楊漣等人的栽贓罪過,然後又做出批示:廢籍諸臣沉淪已久,朕此番昭雪,廢籍諸臣沉淪已久,朕此番昭雪,非徒弘曠蕩之恩,正欲考其進退始末,以衡人品。對吏部尚書周嘉謨等九十餘人進行了平反任用的說明。這一系列行動向天下的表明,正義與邪惡在崇禎面前是是非分明的,他將會義無反顧的為遭受閹黨迫害的大臣們伸冤。在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這樣的人,有敢於為民呼聲的仁人志士,敢於接納不同的包容意見,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不斷進步,越來越強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