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的“求生欲”,獵豹的“可能性”

一直折騰,從未消停,創業才是傅盛最喜歡的馬拉松。

傅盛的“求生欲”,獵豹的“可能性”

傅盛在戈壁徒步活動

文 / 侯繼勇


獵豹移動一直是一家保有相當關注度的公司,原因是這家公司總在“折騰”,從未消停。


獵豹移動創業以來涉足了很多個產品領域:網絡安全、PC殺毒、移動工具、內容、人工智能……研究獵豹移動的產品邏輯有兩點,一是堅持如何讓人更好地使用主流的工具,二是選在技術創新週期的開始進入市場。


實際上,獵豹移動在戰略選擇上一直延續著其對“人機交互”的理解,從PC時代的安全軟件,智能手機時代的清理軟件,再到機器人時代的行業解決方案、場景應用……將其人機交互中積累的工具產品體驗優勢,延續到了機器人落地應用。


無問東西,只問南北,在無限的選擇中,終有堅守,“主流的工具”是獵豹移動的“南北”與“堅守”。


四十多年前,比爾.蓋茨選擇PC,堅信未來每個辦公桌上都會有一臺電腦;二十多年前,馬雲選擇互聯網,他堅信未來很多的生意都會放到網上,當時沒有人相信他們。他們的決定,就是對不確定性的擁抱。


AI時代,傅盛選擇了新的發展方向,智能服務機器人,這又是一次擁抱不確定性的選擇,當下的確定性是短視頻、直播、新聞客戶端、生活服務、共享經濟,這些領域誕生了快手、抖音、今日頭條、滴滴、美團等巨無霸。媒體與行業對於不確定性很容易質疑,這跟馬雲當年的遭遇一樣,很長一段時間馬雲被視為騙子。


AI時代是一個新的創新週期,戰場也發生了遷移。傅盛是一名創業者,是一名戰士,陣地在哪裡,人就在哪裡:往回看,獵豹移動的戰場在海外;往前看,獵豹移動的戰場在中國,獵豹移動是時候回來了。


1

求生欲:活著,一切皆有可能

傅盛在360的時候,就一直有創業的衝動。他終究是個創業者。


選擇網絡安全與殺毒有兩個原因,一是團隊的經驗,傅盛是360安全的產品經理,獵豹移動另一位創始人徐鳴是360安全的技術負責人,他們加在一起,就是360安全的全部經驗;二是行業趨勢,金山、瑞星、江民等傳統殺毒廠商受360安全的衝擊,前景堪憂,互聯網安全是殺毒行業的新物種,肯定顛覆產業。


問題是競爭對手的強大,在傅盛主管期間,360安全用戶短時間內已經超過1億。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2008年初,中國網民數量剛剛超過1億。作為一名創業者,傅盛認為,創業者就是戰士,互聯網安全是他的戰場。


傅盛的判斷沒有錯,奇虎360在3Q 大戰中名聲大震,憑藉網絡安全業務成功赴美上市。


他也低估了先發優勢的巨大影響力,360安全已經佔據半壁江山,打敗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對手,面臨這樣的挫折,大多數人都會放棄,作為創業者的傅盛沒有。移動互聯網時代最終需要移動工具、移動應用的崛起,傅盛選擇了更具挑戰性的海外市場,把辦公室開到了美國硅谷。


美國硅谷是全球IT產業,也是互聯網產業的源頭,有實力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還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學習的對象。獵豹移動身後,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在硅谷設立辦公室。


沒有時間上的落差,獵豹移動完勝美國同行。2014年獵豹移動美國上市,從創立到上市,其上市的速度創了紀錄。


美國上市後,鮮花與讚美紛至沓來,獵豹移動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在內容、遊戲與AI上,開啟了新的增長曲線。


傅盛的“求生欲”,獵豹的“可能性”

獵豹移動實現非連續性增長


時間倒退回2014年,如果上市之後的獵豹移動滿足現狀,不做任何新業務的開拓,獵豹移動現在如何度過危機?


上個月谷歌毫無徵兆地封殺了600款安卓應用,其中獵豹移動45款產品被全線下架,有媒體報道,此次谷歌的這波操作,就連谷歌中國都是事後才知道。如果沒有新業務,沒有AI,沒有遊戲,獵豹移動只有倒下。


獵豹移動創業十年,正是移動互聯網風起雲湧的十年,多少公司倒下了?獵豹移動有多少次命懸一線,差點倒下?維繫獵豹移動走到今天的,不是獵豹移動歷史上有多麼成功,而是獵豹移動的求生欲。


因為有了這種求生欲,獵豹移動才會堅持創新,永不放棄。不斷的業務突圍,既是求生欲,也是可能性。


保持求生欲,活下去,一切皆有可能,還是喬布斯那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

在戰場:挺住,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2008年,傅盛決定離開奇虎360創業。


創業後獵豹移動的境遇一度很艱難,傅盛與徐鳴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錢,封閉式開發,在郊區民房內辦公,公司每天都有倒掉的危險,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


在傅盛與徐鳴後來的敘述中,這一段時間卻是最快樂、最值得回憶的日子,那是獵豹創業的“黃金時代”。


獵豹移動是一家壓力越大,求生欲越強的公司。困難反而更能刺激公司求新求變,釋放出巨大的可能性。


這與傅盛性格中的“不安分”有關,這是一種創業者基因:喜歡註定的不確定性,並果斷地擁抱它。


傅盛的“求生欲”,獵豹的“可能性”

傅盛與智能接待服務機器人“豹小秘”


2011年獵豹移動作為一家小公司,傅盛、徐鳴、肖潔三位創始人都沒有海外求學的背景,此前連美國都沒有去過,這樣的情況下去開拓海外市場在別人看來是天方夜譚,獵豹移動自己的人也說是“盲人騎瞎馬”。


對於獵豹移動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戰勝面對海外市場不確定性的恐懼。最終,以傅盛為首的團隊戰勝了這種恐懼。


在中國的創業者當中,傅盛的“戰士”特點很明顯:喜歡那種在戰場上廝殺的感覺。有很多老將軍、老兵在建國初期解甲歸田,突然沒有仗打了,很茫然,不知所措。創業這場仗與一般的戰爭不同,沒有中場,沒有休息,必須無限期地進行下去,只有一直痴迷“在戰場”這種感覺的“戰士”,才適合這樣的戰場。


真正的創業者終其一生都在擁抱不確定性,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循著那一點點微光,堅持走向未來。所有的可能都是不確定的,創業者必須對哪怕一點可能性都投入十分的專注,才能去到可能的未來。


我們的世界從來不缺指點江山的旁觀者,他們總是用確定的現在去評價不確定的未來。


馬雲說過,當大多數人都打算看到了機會時再出手,其實機會早就沒有了。


換一個角度解讀這句話,大多數人願意為確定性付出努力,只有少數人願意為不確定性付出行動,只有創業者才能成為到達彼岸的少數人。


傅盛是個馬拉松愛好者,這是他性格的“物化”,四十歲的時候他還在廈門參加了一場全程馬拉松。我們曾經一起跑過揚州馬拉松,傅盛跑馬拉松的特點,前半程保持比較穩健的配速,後半程開始發力,最後還留有餘力衝刺,節奏感很好。


創業與馬拉松有點像,需要堅持,拼的是耐力,也是一個節奏很強的事情。


馬拉松有“撞牆”的說法:馬拉松跑者一定會遇到那種絕望的時刻,完全沒有辦法堅持下去,創業過程遇到的“撞牆”肯定不止一次,而是很多次、無數次。撞牆後如何穿牆?一是調整節奏,二是選擇堅持,一旦穿牆,就會有滿血復活的感覺。


3

AI之戰:堅持,新的創新週期正在來臨

谷歌無徵兆地封殺了600款安卓軟件,獵豹移動在AI、遊戲方面的佈局為獵豹移動留下了再次崛起的機會。居安思危,企業永遠要有“Plan B”,AI不止是獵豹移動的“Plan B”,也是未來。


獵豹移動2019年實現總收入35.88億元,手機遊戲收入為11.73億元,同比增長26.8%,AI等業務收入1.43億元,同比增長72%,新冠疫情也為機器人迎來了更多的關注,這些非手機工具類App收入是獵豹移動走向未來的船票。


受谷歌政策調整影響,工具類產品開始轉向國內,著重提升用戶體驗,嘗試轉型付費域內購。遊戲在短期內可以穩定營收,長期的想象空間是AI+機器人,AI則是獵豹移動構建未來的根基。


傅盛認為機器人的本質是AI+硬件+軟件+服務,是以AI能力為核心,能感知用戶,實現用戶自然交流的數據化,並且以軟件和服務實現和雲連接的設備,智能服務機器人可以通過標準化的硬件配上不同軟件能力,去完成對一個場景的定義,並且通過服務來完成整個閉環。


機器人將成為獵豹移動新的增長飛輪,機器人為世界的變革可體現為兩個層面,第一層,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的流量、更多的內容、更多選擇再到更好的用戶體驗;第二層,數據和 AI,更好的生長就有更多的數據,更強的AI。


以商場為例,更多的用戶在商場體驗就會帶來更多流量,流量就會帶來更多的內容。當機器人積累了足夠多商家和商場信息以及用戶交互的數據,商場再引進別的機器人,不管其做得再好看,賣得再便宜,有再多補貼,沒有這些內容,用戶就不會有任何體驗。


獵豹移動的機器人目前業務以2B為主,政府機構、公共設施、企業商戶都是主力用戶,總落地臺數超過8000臺。此外,獵豹移動攜手獵戶星空構建了一個AiM商場機器人大屏網絡,在全國33個城市、743家商場落地,部署共超過5500臺機器人。未來,2C市場會慢慢起來。


傅盛的“求生欲”,獵豹的“可能性”

智能接待服務機器人“豹大屏”


技術創新是產業變革的最大動力,在技術創新週期內,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最大的確定就是不確定性。在大的創新週期內如此,比如蒸汽機時代、電氣化時代、信息化時代是這樣;而在小的創新週期內,比如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等,也是這樣。接下來的時代還沒有公認的統一的定義,有人稱為AI時代,有人稱為數字時代,有人稱為ABC互聯網時代,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這將是一個新的創新週期。


AI時代與所有創新週期都一樣,最大的確定就是不確定性。每個創新週期都是一個新物種大爆炸,也是舊物種大毀滅的時代,唯有擁抱不確定性,才能涅槃蝶化成為新物種,不致成為被毀滅淘汰的舊物種。


對比生命進化史,每一個創新週期都類似地球史上的寒武紀,一個短時期內生命大爆炸的時期。


“不確定性”無所謂好壞,它是這個星球上最自然的“存在”。創業者與普通人面對“不確定性”的選擇卻大不相同,普通人選擇確定性,創業者擁抱不確定性,這是平凡人與創業者之間的本質區別。


不計過往,縱情向前,這是創業者唯一的選擇,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創新週期到來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