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不知不覺間,在家上網課的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已經進行一個多月了。大家從一開始的排斥、不適應,到現在逐漸接受、找到節奏,

總的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發展。

但是由於網課本身的特殊形式所帶來的"低約束性",再加上如果家長沒有從旁監督的話,就會有很多缺乏判斷力的孩子,藉著網課的名義去幹其他的事。

我們先來看幾個案例:


河南新鄉,一名7歲的小男孩,使用爺爺的手機上網課,趁著課間休息的時候下載了某手機遊戲,只玩了4天就充值了1萬3千元。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據瞭解,老人患有慢性病,並且本身就屬於低保家庭,這1萬3包括了子女給老人的看病錢,還有老人自己賣涼皮涼粉攢起來的錢。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孩子說他並不知道這個是要花錢的,而且爺爺的支付密碼正好和手機解鎖密碼一樣,小孩每次都這麼輸入,不知不覺就花掉了1萬3千塊。


河南商丘,同樣是一名7歲的小孩,趁著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給手機遊戲充錢,6天也花去了2千7百多。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安徽淮南,外賣配送員魏師傅辛辛苦苦跑單一個月掙了點錢,準備給自己換輛電瓶車,正準備刷卡付錢時,發現卡里只剩1塊2毛錢。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賣電瓶車的工作人員幫魏師傅查詢了消費記錄,說是這些錢都充值了遊戲。女兒一開始還狡辯,說不是自己充的,後來經過警察的幫助,女孩終於承認了自己的行為。

她趁父親不注意,綁定了他的銀行卡,隨後在多個手機遊戲平臺進行充值,用於購買道具。


河北景縣,一家特別貧困的家庭裡,上初一的女孩在某直播平臺給主播刷禮物,足足刷了2萬多,並且為了怕家裡發現,還將許多聊天記錄刪除,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這個家庭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一年到頭掙的錢,除去買化肥等等開支,連一萬都剩不下。

這次疫情期間女兒要上網課,咬咬牙給她買了個手機,沒想到她竟然還花了這麼多錢去打賞主播,全家就指著這些錢過日子了,這麼一來之後的日子都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

7歲小孩上網課,4天花了1萬3,小心別讓“網課”變“網氪”


文章中的案例只是從已經報道出來的事件中挑選了一些,相信未報道出來的類似事件還有更多。

這些家庭大多數都不富裕,一場疫情的到來,本就讓他們的收入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再加上孩子在網絡上大手大腳的花錢,更是如同雪上加霜。

這些花出去的錢,有些得到了平臺的積極回應,退了回來,但有很多連警察都沒有辦法追回,只能由自己默默承受。

那麼為什麼會頻繁出現這樣的事件呢?

其實我們從他們身上可以找到一些共同點:

1.家長忙,和小孩的溝通不足;

2.過於信任孩子的判斷力,把手機給了小孩之後就不管了;

3.安全意識不足,讓小孩知道了支付密碼

這確實是大多數家長的共同問題,認為自己把外部條件都準備好了就夠了,而缺少對孩子的監督和管理。

但是事實上孩子的判斷力和抗干擾能力都非常有限,或者說他們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之所以家長被稱作監護人,就是要對小孩的起到監護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引以為戒。

我是 ,一個慢性子的95後,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