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韩金英老师学习《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平等心,中和之道,就是天道。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第七十七章 天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这一章讲平等待人,平等修己,人道天道,不过一理,皆是致中和的道理。天之道,不言而高,不名而尊,不动而大,这是天之道。“天之道犹张弓”,弓比喻中,不高不下叫中。力大射出去了。射,去也,不为中。力小弓拉不满,弦不满则不中。天之道,犹弓,比喻不过不及。过不为中,不及也不为中,天之道中而已。不足者,补其足以为中,有余者,损其余以为中。天道如此,人道也如此,即合天道。如今人道则不是,不中不和,见有余损之,不足也损之。自恃其强壮,殊不知损之又损,怎能有余?人若合天道,内固中和,随先天之自然,不言不动。能以有余奉天下者,唯有道。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谁是有道的人?古之圣人。唯圣人能以有余奉天下,为什么?圣人不自逞,不自恃其有余,功成不自居,不争处下。圣人能合天道,犹张弓,不偏不倚,内省不有,随混元以自修,所以不自见其贤。因退修自固,以中和体天合天道,补不足,损有余合张弓。张弓就是中。凡人修道,内外合天,气秉于和,居于中,天道人道,尽矣。所以道祖以张弓比喻不过一个“中”字,《道德经》五千言,也一“中”字尽矣,离“中”即非道。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天道一阴一阳,往来迭运,不偏不倚。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盛阳衰,则抑制阴扶持阳,阳盛阴衰,则抑制阳扶持阴,与时偕行,生生化化,万年不衰。就像持弓,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道则相反,损不足奉有余。人的先天能量与天道一样,至平至正,幼年的时候,纯阴纯阳,骨柔体弱却生长飞快。到后天意识心培养成熟后,火常居上,水常居下,水火不交,所以阴常有余,阳常不足阳水为阴火所灼,人心越重,凡气越炽,天心被淹没,没有人出来纠,偏真气渐渐消亡,生机不复存在。唯有天道,火居上必照下,水居下必润上水火平衡。阴火有余下补阳水不足,阳水有余补阴火不足,补不足也同寸抑制了有余,则阴阳正,损补皆自然,水火自运,阴阳自交。人道以有为而累,天道以无为而尊。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就是中和之道——众生平等

天道就是中和之道,就是善,就是给予。天地生养万物而不自知,不自以为功。圣人合天道,知道一切都不属于自已,也就不想显示贤能于世了。一切的成就能力都来自于心之光明,明心见性,性光朗照,那都是道光德能,都是道德造就的。我们人作为道德之子,只是得了母亲的恩德,真一之气,心得之有体,性得之有用,道通处通,世间的成就不过是见性后的功用,我们不过是大道的工具和木偶。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有的成就都是天德地母的功劳,只不过因为我们能空掉自己,把自己变成一支空心的笛子,宇宙的音乐就会流进来而成美妙的乐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