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环保人的风采……

“海底捞月”

“飞檐走壁”

……

这些招式你是不是只在电影中见过?

但如今

马鞍山长江入河排口

监测行动的现场

这些场景正在上演

咱马鞍山环保人

也练就了这身本事!

飞檐走壁

第一招

海底捞月

第二招

轻功水上漂

第三招

还有视频版的哦~

冒着危险他们这是做什么呢?

当然是

入河排口监测

3月26日起,马鞍山长江干流入河排口迎来“大体检”,我市出动10组共30名排查人员对1033个长江干流入河排口进行监测。

飞檐走壁 不放过任何一个排口

早上8点,监测人员就三人一组,踏上了分片包干监测的征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出发了。”2组监测人员陈光宝一行赶紧上车,奔赴排查一线,他们负责的是市区花山片的监测。

根据监测App内标注的排口坐标,陈光宝一行来到我市花山区塘西街道南塘沟附近寻找排口。他们发现,点位三面环水,一面是围墙。没有路怎么办?陈光宝由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搀扶着,艰难地爬上了围墙,他一边循着围墙往目标走,一边观察寻找排口。

“这里有个口,就在下面!”找到排口后,陈光宝拍摄了现场照片,将相关信息填写在App里。随后,他用采样桶将水样提上来,交给监测人员装瓶并贴上标签,三个人便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点。

采样人员用绳子捆住身体,只为找到被淹没的排口

风雨交加,下了冰雹,他们战战兢兢淌过泥泞

一边是狭窄的泥路,一边是河水

翻围墙

钻涵洞

下河流

翻栏杆

越沟渠

蜷缩在角落

马鞍山的环保骨干齐上阵,坚持对排口“应测尽测”,前几天风雨交加,还下了冰雹,平均每天要完成200多个点位的排查、信息采集和现场采样,工作人员没有喊累的。

加班加点 15个小时连轴监测

3月30日下午5时许,在市生态环境局3楼实验室,工作人员王孝生正在给送过来的水样做监测、装瓶,把试剂瓶装到测试仪器中进行高温消解,冷却到常温后加入药剂,读取并记录数据……王孝生说,送过来的水样会分别进行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项目的测试,他们进行的是总磷测试。

长江干流入河排口监测工作开展以来,马鞍山市环境监测站全体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实验室15个人一直都连轴转,往往早上七点就过来,干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家。因为监测样品远远超出了平时的量,用于监测氨氮的仪器一度超负荷运转自动停止运行。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卢嘉和王孝生是一对夫妻,这几天,卢嘉被抽调负责外出采样,王孝生也在监测室监测,家里两个孩子都无暇照顾。刚刚新婚燕尔的凌玉荣,放弃蜜月,加班报送数据。

57岁的老同志刘蓉也与年轻人一起奋战至凌晨,全程使用手工法分析总氮。父母在外地的梁雅丽,将幼子托于婆婆照顾,本人毅然每日坚持工作至深夜。

爬坡下坎,跨过岸线,

穿越一个又一个入河排口...

加班加点,不分昼夜,

只为第一时间得出检测数据…

马鞍山环保人的辛苦付出

只为全力做好

长江干流入河排口的监测工作,

为后期的分类溯源整治打好基础

他们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守护着长江(马鞍山段)的碧波清溪!

马鞍山环保人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