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短板,託舉鄉村興旺“詩與遠方”

補上短板,託舉鄉村興旺“詩與遠方”

武陵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突出。資料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完成“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3月27日,2020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發佈,其中一大任務就是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力託舉鄉村興旺的美好明天。

近年來,湖南省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後,仍是鄉村振興的“卡脖子”問題。外運的道路不好走,以致漫山遍野的水果、農產品無人收購;村裡沒有Wi-Fi,洗澡不方便等,進城打工的小青年在家呆不了幾天就想走;等等。這樣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

此次發佈的省委一號文件,以“六個全覆蓋”為湖南夯實“三農”基礎。推動農村通組道路全覆蓋、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農村危房改造全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全覆蓋、農村社會保障全覆蓋、農村“一門式”基層公共服務全覆蓋等“六個全覆蓋”,涉及交通、飲水、住房、教育、社保、綜合服務等方方面面,既有具體目標,又有對應數字,為鄉村發展繪就了最美藍圖。

補上短板,擦亮幸福生活底色。“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直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民生痛點,指引鄉村發展方向。而今,在省委一號文件指引下,全省紮實推進“六個全覆蓋”,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必將有助於減少城鄉差距,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擦亮幸福生活底色。

補上短板,更好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質量怎樣、全面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譬如說,農村通組道路全覆蓋,路通了,村子裡的東西能“走出去”了,農產品擁抱更廣闊的天地,也能為村民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穫。又如,省委一號文件在提出“六個全覆蓋”的同時,也提出了“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紮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居住環境的改善,也能帶動全域旅遊發展,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水,成為鄉村發展的“聚寶盆”。

補上短板,傳遞“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溫度。省委一號文件中指出,“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廢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全面完成危房改造”“精準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新改建一批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廢人護理服務”;等等。對困難人群的關愛溢於字裡行間,處處彰顯脫貧攻堅的智慧與決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確保順利完成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是黨中央對全體人民特別是億萬農民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省,湖南要補的農業基礎設施短板還有很多。各級各部門還應以一號文件為指引,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穩紮穩打、久久為功,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為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勁動能。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可以肯定的是,下足“繡花功夫”補短板,必能託舉鄉村興旺的美好明天,讓這片廣闊的天地成為農民致富的田野,成為更多人放飛夢想的詩與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