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情“大考”補齊“三農”短板

劉啟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暨防控新冠肺炎阻擊戰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杜家毫強調,要突出薄弱環節實施精準攻堅,特別是要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補齊農村公共衛生短板。

而今大“疫”當前,一方面突發疫情對“三農”工作造成了衝擊,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難得的“大考”。今後的“三農”工作如何針對疫情中暴露的短板、薄弱環節,牽住問題“牛鼻子”,發力施策如何更加科學精準?這是“必答題”而且必須答好。

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疫情來勢洶洶,防控是場硬仗,農村也是戰場。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深入,“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是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基礎,而要讓糧油蔬菜、口罩消毒液等必備物資暢通物流,首要條件是完善的通村連村硬化公路,暢通的農村道路也進一步方便開展疫情排查工作。其次,部分地區通信網絡未完全覆蓋短板也要補齊,保證地理位置偏遠地區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疫情防控信息。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農村群防群控“戰疫”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是重要環節。要以疫情防治為契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對柴草農具堆放、農村道路清掃、畜禽養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再研究、再整治,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生活汙水規範排放等方面再動員、再部署,加大對重點區域日常消毒力度,堅決剷除病毒滋生土壤。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全面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當前,農村在整個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暴露出最迫切需要補齊的短板就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建設,防控物資缺乏、技術手段落後、醫務人員短缺等,是影響農村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進行的短板。要推進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建設,強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把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納入關愛服務體系。

原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2月12日0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