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補“三農”短板 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七個“一號文件”。今年的“一號文件”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對我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02-06)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年度脫貧任務全面完成,農業發展總體實現穩中有進,農村民生進一步改善,農村改革持續深化,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高。“三農”發展持續向好的形勢,穩住了經濟社會大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要深刻認識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明確目標任務,拿出過硬舉措,狠抓工作落實,毫不鬆懈,持續加力,堅決奪取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全面勝利。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嚴格把好貧困縣退出關。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要瞄準農民群眾最直接、最迫切的期盼,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當前,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著力強化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環境排查整治,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改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保供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和前提。糧食生產堅持穩字當頭,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堅持補欄增養和疫病防控相結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做到保供穩價。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要著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把產業增值收益和就業創業機會盡量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穩定農民工就業,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積極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魏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