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鎮沿河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零”突破 成功補齊最後一塊“短板”

2015年市委確定經開區管委會聯繫指導永興鎮沿河村精準脫貧工作。在精準脫貧工作開展過程中,園區始終圍繞貧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標準,狠抓貧困戶脫貧和村集體經濟、硬化路、村文化室、村衛生室、網絡建設等工作。通過三年多年的共同努力,到2017年底脫貧17戶2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組道路已全部加寬和硬化;投資60萬元新建了村文化室;將原村活動室改造成了衛生室;網格實現全覆蓋。

但對標貧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標準,村集體經濟收入一直成為了制約貧困村退出的最後一塊“短板”。如何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助力群眾致富增收,園區與沿河村“五個一”幫扶成員及村“兩委”班子進行了反覆研究和探索,最終將目標鎖定該村老黃崗30畝集體林場。此林場是村裡唯一的集體資產,雖然村上早已將之承包給了個人管理,但由於種種原因,承包費分文未收。為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將現有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村裡決定將其收回並對外承包。經各方艱辛的努力,2018年3月5日,沿河村將30畝村集體林場以每十年10萬元的價格進行了轉讓一次性收入10萬元,年人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5元。打破了該村集體經濟“零”的歷史,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局面,貧困村退出的最後一塊“短板”終於補齊。

集體經濟的成功探索,貧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標準全部達標。做實集體經濟,用活現有資源,沿河村村民發展生產、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沿河村貧困村“摘帽”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