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该怎么理解?

着迷大乡村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大多的社交活动仅限于走走亲戚、串串门,偶尔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至于每月几次的赶集和红白喜事的坐席,属于比较重大的活动,需要慎重对待,因此也就有了“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这一俗语的流行。

01,赶集可以让男性体验生活、发现商机

农村的集市,有两大特点,一是物品丰富,农村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财迷油盐酱醋茶在集上基本都能买到。二是消息灵通,集市上来自各地的商贩不仅带来天南地北的物品,还会带来各地各种信息。

因此,男人经常赶集,一来可以买买买,买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农具用具、柴米油盐、衣帽鞋袜……当手里拿着的大把金钱不断流失,换成各种物品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女人当家作主、操持生活的不容易,也更能激起他们好好工作、努力挣钱的斗志,这种体验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男人来说,比每天耳提面命的说上无数遍还管用。

二来,男人在集市上,听着南来北往的人们的讲话交流,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互动攀谈,既能够开拓视野,也能够了解信息、结交朋友,从中发现商机、找到生财之道。

02,坐席让女性得到放松、增进邻里感情

农村的坐席,总体来说是红白喜事两类,但无论是那种,前来坐席的一般都是相熟的亲友邻居,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既是一种放松,也是增进感情、拉近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王婶和邻居张大娘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两家人见面相互不说话,时间一长,当初的矛盾淡去,大家都有些后悔,再加上住的近,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见面不打招呼都觉得很尴尬,所以两家都有意消除隔阂,却一直没有机会。

村里一位老人去世,王婶和张大娘都去坐席,机缘巧合下在一张桌子上坐在了一起,推杯换盏间两人说起了话,等到散了席,她们相携而归,两家又像以前一样亲密了。

所以,在农村,女人常坐席,既可以让整日忙碌的她们有机会放松一下,还可以了解一些村里的消息、拉近邻里关系,解决一些平时的难题,对许多女性来说,坐席就是一场农村版“夫人外交”。

03,“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很有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快速流通,网络购物也蔓延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再加上男女平等,大家都能很容易的走出家门,男女赶集和坐席也成了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但是这句俗语并没有因此而失色,反而对今天的我们有更深的警示意义:一是要感受生活,亲身体验一次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二是无论男女,都要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中去交流去学习。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赶集,就是到集市上买卖货物,南方地区叫赶场,赶墟。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作为一个男人,是家里的担当,要把家里的货物拿到外面集市上去买卖换回钱物,都是一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同时也是体力活,作为一个女人,在家里要把饭菜做好,不是去吃席的那个意思.

我认为这是老年人过去留下来的一句话,远古时代应该是这种做法的,女人一般都是留守在家里,照顾好老人和小孩,挣钱都是男人的事情,就像过去有几个女人会在农贸市场拿刀砍肉来卖一样.

现在社会不同了,男女一样,有的女的干的活比男人干的还要好,因为她们心细,责任人在某些程度上要强于男性,现在集市上卖货的女性要多于男性,交通便利,好多女性都会开着车拉着东西自己去赶集,去销售的。



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坐在家里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农村,种庄稼有时的收入不太好,就要想其他办法来弥补.


我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黄晓红果果


“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这句俗语之前我没有听说过,不过通过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出来,男的要经常去赶赶集,女的可以经常出席一些宴请活动,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我谈一谈个人的理解。

男要常赶集。过去农村自己家里都会做点小买卖,比如说家里种点蔬菜水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子之类的就会拿到集市上去卖,常赶集当然就是说,男子比较勤快,这样在集市上卖的钱回家还可以再买点别的东西,因此说男要常赶集就是鼓励男子要勤快别懒惰。

其实说男要常赶集我认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男的赶集一般不是为了去集市上买吃的喝的,这些由女主人来干就好了,男的到了集市上一定要有所收获,有头脑的人到集市上去溜达一圈就能看出门道,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什么的销量比较好,各种家常用度是怎样的一个价位,那样做买卖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了。

女要常坐席。在农村女子是跟街坊四邻、乡里乡亲接触最多的了,也就是掌管着整个家的“后花园”,女子坐席可以搞好跟村里邻居的感情,赢得一个好口碑。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还小的话,肯定是要跟着妈妈一起坐的,大家看到有哪家爸爸单独坐席的时候还带着孩子的,都是由母亲带着孩子,过去农村条件不好,平日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坐席的时候才能吃的好点,所以若想孩子吃的好,就要跟着母亲出来坐席。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集了,城里人更是都去逛超市,而不是去赶集,所以这些“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的说法也不怎么符合实际了,现在很多结婚宴请的,如果感情比较一般,人家就是只随个礼,至于去坐席恐怕也是要给面子才到场,完全不是过去那种争着抢着去坐席了。


一品小十六


退休后老农回到了家乡,家乡虽然风景优美,村里经济发展却不怎么滴,老农在村里转悠了几天后发现,很多村民一边抱怨挣钱难,一边整天凑堆玩麻将。



说实话,老农看到父老乡亲这样的生活状态,心里是着急的,他觉得农民们应该本着靠山吃山的态度,向大山索取福利,于是从春天开始,老农经常跟着集市转悠,转悠啥?看看集市上有什么商机呗。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农发现靠近城市的某些集市山里特产销售量不错,那个季节山里正好生长着很多小竹笋,老农看到一个老太太的小竹笋被一个看似酒店购买菜的人买去了。那人临走还嫌不多,问了老人啥时候还能再来卖。

老农觉得小竹笋应该是城里人喜欢的小菜,于是回家把这事和老伴说了,说自己想到山里采摘竹笋,让村民们看看,山里值钱的东西有,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去采摘而已。

老伴听了后哈哈一笑对老农说道:这得有多么巧合啊,我刚好前几天到邻居家坐席吃饭,听那几个老娘们说后山东北角有不少小竹笋,你今天就提要采挖小竹笋,老农也笑了,他说:老话咋这么准呐,老话说男要多赶集,女要多坐席,这分明是说的咱老两口啊。

说干就干,第二天老两口就去采挖小竹笋,那些老娘们果然是熟悉山里的,很快老两口挖了一堆,回家拿到老农看好的集市上摆卖,果然是被城里人买去了,好卖,一天下来竟然小赚了一百多。

那些日子老农天天去挖小竹笋卖,觉得钱挺好挣,就是村民们不去发现商机罢了。

老农是闲不住的勤快人,等小竹笋过了采挖季节,他又转集市,这不,前几天发现新鲜粽子叶好像挺受欢迎,赶紧和老伴去山里打粽子叶,那天他在群里得瑟说:每天采摘粽子叶能挣四、五百块钱呐,十天挣了两千五。

于是我笑话他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他赶紧回答:前几天卖的没这几天好而已,平均一天250。突然他回过味来:不挑字眼好不好?

说实话,对老农我还是挺佩服的,拿着退休金,还能够到农村发现商机,甚至不辞辛苦每天劳作,这是智慧和勤奋的结合,不过这事也真说明男人多赶集是好的,多了解市场行情,而女人多坐席是不会消息闭塞,能够更多的掌握村里消息,大事小情。

男人只要赶集不是为了买吃的,不是馋嘴人,那么建议男人多赶集,买东西也好,卖东西也罢,还能开阔视野长些见识。女人只要不是喜欢嚼舌根,也建议多出去坐席,有时候会收获有用的消息,特别是还可以跟大家学习过日子,生活中的各种小妙招等等。


悠然见东山


自古以来男女干活就有很明确的分工,大多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之所以要如此分工主要和男人女人的性格有关系。男人天生性格大大咧咧的,很适合在外奔波,而女人天生心细,适合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农村关于男女分工的俗语有很多,比如“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男要常赶集

在以前农村人要想买东西那就必须去大集上,以前农村没有小卖部,大集成为大家购买东西的必要场所。赶集主要是为了购买生活中的必需品,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前妈妈都会让爸爸去大集上买鱼买肉,因为过年买的鱼和肉比较多,妈妈害怕自己拿不回来,爸爸力气很大,平时妈妈要跑两次才能拿回来的东西爸爸一次性就能都拿回家。所以男要常赶集是男人的力气大,在赶集时可以拿很多东西。

赶紧出了可以购买到平时生活的必需品以外,还是人们交流经验的重要场所,比如很多商家都是在赶集时人们无意中听到的。男人不仅力气大,平时遇到的事情多,阅历也很丰富,在赶集时会偶然发现商机后便立马实施,女人则多是优柔寡断,所以男人要赶集不仅要购买东西,还会发现挣钱的机会。

女要常坐席

在以前家里的女性都是婚宴坐席的主力军,通常男人都去打工挣钱,女人带着孩子去参加酒席。之所以说女要常坐席一是因为女人在坐席是看到酒席上一些新的菜品后会很快学会,因为以前的女人天天围着炉灶和孩子转,在看到好吃的菜以后便会想着学会了给家人做。二是因为坐席都是女性,如果家里的男人去参加酒席,很有可能会和女性坐在一桌,男人很有可能被其他女性调侃感觉很没面子,所以在以前女性才是坐席的主力军。

时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慢慢的转变,男女分工由原来的男主外女主内变成现在的男女都可主内主外,所以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就有点不合时宜,你们觉得呢?


悠悠乡村路


胶东农村大集排班非常紧凑,以招远市为例,分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共五个集次,每个集次大约十四五个村子参加,最出名的不是逢二、七的招远大集,而是逢五排十的毕郭大集。

在农村,赶集的日子都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十里八村的乡亲在赶集的那天,都不约而同的来到集市。天不亮,赶集做买卖的人们早早来到了集市的村子,沿路两旁铺开摊子。炸面鱼的,开羊汤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马扎的,卖小鸡小鸭的,卖菜苗的……,真是热闹。

每当经过集市,只要时间允许,小编总爱到集市上转转,感受一下浓郁的生活气息,小时候如果大人能领着赶集,再买上两块水果糖吃着,可是美得冒泡泡的事啊。

在农村赶集的人分为两种群体,一种是到集市上去做买卖的生意人。一种是到集市上购物或者去玩耍的。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汇集到一处,这信息量就大了。作为家中的一把手,当家的,自然要去常赶集,看看经济作物的行情,可以对家中庄稼的种植有方向性的调整,家中菜园中有时新的蔬菜带到集市上卖掉,小猪市场多去转转,抓一只猪崽带回家喂养。家里的那头老黄牛干不动活了,需要换上新生代力量,看看现在牛市行情。


所以“男人要常赶集”是有道理的,作为家中的掌舵者,掌握一家人的冷热温饱,需要时时掌握市场行情,常去集市逛逛,有助于信息更新,及时调整。

“坐席”指宴会时就坐入席;泛指赴宴用餐。而农村所说的坐席,是在现在农村兴建的红白理事会,宽敞明亮的宴会场所,团团围座,满耳都是亲切的乡音,亲朋好友之间进行感情融洽的交流。三舅妈近期身体抱恙,二婶家媳妇下个月要生宝宝了,三姑家女儿要出嫁了,日子定在阴历的六月初八。大姑家的外甥考上军校了,九月初二就要入学了……,此类信息,数不胜数。回到家里对此类消息进行消化整理,亲戚间礼尚往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常来常往的才叫亲戚,多年不走动的就断亲了。

如果是刚进门的小媳妇,多参加几次宴席,三亲四舅七大姑八大姨,打断骨头连着亲的姑舅亲、两姨亲,自会有家中的长辈负责介绍,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家里所有的血缘至亲有个大致的了解,亲戚们也对新进门的媳妇有个全面的了解接纳。可以说,坐席是一个架设在亲朋好友间的桥梁,停下平时忙碌的脚步,聊聊天,说说话,最起码先脸熟,才会有后期的日益加深。



所以“女要常做席”是有道理的,既进这家门,就是这家人,作为持家的贤内助,联糸亲戚间的感情有先天的优势。农村俗语“马儿的腿,老娘们的嘴”,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没有人会计较的,反而会让人觉得是性情中人,加深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家在南乡


在很多农村的老话之中,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描述是最为多见的,尤其是过去商品经济没有完全发达、开放之际,村民买东西,主要还是要通过农村的大集来完成,即便是现在,农村的大集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商品是只有在农村大集上面才能看到,去一些其他的地方是买不来的,而对于坐席,过去跟现在可不一样,都有哪些区别呢?



有时候很多的农村老话,都是正话反说,猛一听好像是夸自己的,但其实是带有极强的讽刺寓意,明明是不该做的事,反而会有一些人偏偏喜爱去做,对于这样的事情,很多老人都是喜欢正话反着说,有时候这样说起来,反而效果会比之际点破好,不但能够表达出来其中的意义,而且还让别人面子上过得去。


男人在很多地区至今都认为是家庭支柱,有的甚至还称呼男人叫做:外头,意思也就是对于外面抛头露面之事,人际交往、礼尚往来这些我们平常最常见的事情,都是应该有男人去做的,而男人的较为过程之中,唯独不能缺少的,也莫过于喝酒,喝酒坐席,能够拉近个人的感情,以及开拓自己的人脉关系,这也是作为在外的男人应该做的本份之事,这里说的是女要常坐席,其实就是正话反说。

男人很少去大集上购买家庭用品,跟现在很多男性朋友还是很不爱去逛商场一样,很多男人认为这些都是女人应该做的事,而男人是不会去做这些琐事,是顾大局、事业为重,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老规矩,所以说如果男人去一直大集上面购买一些零零散散的家庭用品,而作为应该男人去结交朋友、扩展人脉关系的酒席,反倒一直是有家里的女性一直去,这是极为不正常的家庭。


怎么个不正常呢?道理很简单,阴盛阳衰,这个家庭如果是男人赶集,女人坐席的话,肯定是女人当家作主,男人是唯唯诺诺的软骨头,这种现象在过去是非常不多见的,当然搁到现在已然不同,现在的确实是女人很强势,而且还毫无办法,为啥呢,道理很简单,男多女少,你能够有一个老婆就不错了,还敢有什么言语?

这句老话其实是过去农村的一种生活之中的老话,也是典型的正话反说,也是对于各负其责的一种描述,想要家庭幸福美满,确实是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是应该在哪里,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大表姐嫁给了青梅竹马的小学同学,两个人的感情算得上笃深。可是前些年表姐夫出去打工挣了些钱,而表姐在家一也照顾老人和孩子,一边儿种地,表姐夫把钱交给表姐管理,可是一年下来,表姐夫总怪表姐不会理财,胡支乱花,他挣下的打工钱,到年底下来存不了一半!

表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表姐夫在家几天,村里正好赶集,表姐就逼着表姐夫去赶集,还告诉他要买什么什么回来,结果逛一趟回来,表姐夫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我这一趟出去就把几百块钱花了!



在农村人传统的思维中,男人要干大事,要顶天立地,琐碎的事儿当然就要交给女人做了。

旧社会男人的地位还体现在吃饭的时候要坐正席,而女人常常就是在桌下忙碌做饭的那个人,甚至有的农村地区还讲究女人不上桌!做饭是女人的本分,但女人吃饭只能在犄角旮旯里。而赶集买东西,常常都是女人的事儿,大老爷们儿是不屑于逛集市的,觉得婆婆妈妈的。可是等花了钱的时候,男人们会责怪女人不会过日子,那么多钱哪儿去了?

“男人常赶集,女人常上席”这句农村俗语却意味深长地反其道而行。意思是说,男人们应当经常去集市上转一转,买买东西,这样可以让男人们更了解日常生活琐碎,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和珍贵,让他们的生活和劳作更贴近地气!女人应当经常坐坐正席,来感知大老爷们儿平时的狐假虎威劲儿,体会一下一家之主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家庭日后的理财和生活。

事非经过不知道,让男人体会一下女人的琐碎,让女人体会一下做男人的地位和尊严,有利于互相理解,更有利于家庭团结。这样看来,这句老话应该是近代社会才提出来的,有着智慧性的现实意义!

你认为呢?


村姑说村事


农村俗语“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该怎么理解?,这实际又是一条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它有以下道理。

“男要常赶集”。农村大集是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易场所,古代的社交关系,相当一部分是在集市上形成的,那么“男人常赶集”有什么好处呢?

一、增长见识。集市上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汇于一地,或展示本事,或推销产品,能带来新产品,能带来新消息,便于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形势发展的变化。

二、掌握行情。家庭当中,男人是负责创收的,俗语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是要负责全家的生活保障的,因此,只有到集市上才能了解各种物资的行情,比喻蔬菜类、禽畜类、粮食类等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可以决定自己种植什么,养殖什么,甚至贩运什么,可以赚钱。

三、扩大关系。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农村的传统习俗,男人的使命决定了要有自已的朋友圈子,“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个人本事再大,靠孤家寡人是办不了事的,男人要成就自已的事业,必须建立起自已的关系,只有这様,才能如鱼得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看“女要常坐席”。坐席也是一种社交场合,古代奉行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套数,女人参加社交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坐席就名正言顺了,它有什么益处呢?


一、搞好邻里关系。古代没有什么事情,女人们是很少凑在一起唠家常的,谁家有这样的媳妇,东门串,西门走,或是整天站街头,被认为是不正经的人,只有坐席的时候才可以光明正大的与乡邻们欢聚一堂,在家长里短的唠叨中,也加深了邻居们之间的沟通。

二、掌握信息。前面说了,一个家庭女人主内的,所以女人要掌握村内大多数家庭的情况,尤其是与自已比较亲近的人家的情况,比喻谁家儿子要结婚,谁家姑娘要出嫁,谁家有喜事,谁家烧七烧八等,这些事都是由女人掌握的,该送什么人情,该随什么礼,全部由女人决定。


三、展示形象。人有脸,树有皮。坐席正是展示女人风采的理想场所。届时,女人都会穿上最美丽的服装,把自已精心修饰一番,各种金银首饰全部戴齐,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已的雍容华贵和幸福生活。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周不齐的地方望各位再补充。


若飞305


虽然农村的很多俗语都是有关农村生活精华的总结,里面充满着哲理,但是有些俗语拿现在来讲显然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不认同“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这个说法,因为这句话很不符合当下农村的生活特征。

男要常赶集

农村有三天一次的赶集现象,赶集这一天,特别是上午的时候,简直人山人海,特别热闹,不知大家是否发现,现在赶集买东西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村妇女,或者老人,少数男的赶集都是卖东西的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那是因为家里有太多的农活要干,男的去赶集浪费劳动力,用赶集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女的比较轻松些,在家洗衣做饭,因此女的相对男的去赶集,更经济划算。

另外就是女的赶集买东西更加有耐心,习惯讲价,知道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不会买多浪费,因此可以减少家庭开支,如果男的去赶集买东西,显然会浪费更多的钱买不必要的东西,因此“男要常赶集”根本就没道理。

女要常坐席

“坐席”指的是参加或者举办宴席的意思,字面意思是女的要经常去参加或者举办宴席,显然没道理。

参加或举办宴席是要花钱的,农村赚钱本就不容易,没必要花一些冤枉钱,比如家里有大喜事的时候可以办酒席,不能家里人员过普通生日,都大办宴席吧?请亲戚过来吃饭喝酒,亲戚要包红包、送礼物,如果经常这么搞,肯定会疏远亲戚之间的感情,得不偿失。

因此我觉得“男要常赶集,女要常坐席”不复合实际,应该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期盼,也就是说男的常赶集的时候,就表示农村生活变好,男的有空闲去赶集了,而女的能在家好好休息,经常去参加宴席,吃一些美食享受生活,家里不用为钱的事情烦心,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