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打不过长江为什么蒙古就可以?

谢安陶侃


为什么金朝打不过蒙古

我来答

不曾明了

LV.19 2017-08-19

不仅仅是金朝,蒙古早期的军事征服屡战屡胜,这必须从欧亚大陆国际形势及蒙古自身所具优点两方面来分析。

环顾十三世纪的欧亚大陆,蒙古人并无真正的劲敌。东亚金、宋、西夏三国对峙,不能合作,且立国皆久,早已衰败不堪,难挡蒙古新锐之势。中亚以西,十字军东征方告结束,基督教与回教经过二百年血战,仇深似海,无法共御强敌。回教世界中,花剌子模最为强大,但国中突厥裔统治者与波斯裔百姓隔膜颇深,缺乏凝聚力;其苏丹与报达哈里发之间怨隙极深,也不能缓急为助。而此时欧洲不仅小国林立,且有政教之争,罗马教会和东正教会势如水火。总之,东西方世界正是四分五裂,对蒙古入侵不能形成有效的共同防御策略,蒙古人善用其矛盾,一一击破。

客观形势固然对蒙古有利,而蒙古本身的优点更为重要。蒙古拥有优势骑兵,在近代枪炮广为应用前,游牧民族的骑兵的确难以匹敌。而且蒙古人善于动员定居国家的人力物力,以供作战之用。在征伐过程中,不断适应新情势,增加新兵种,吸取新战法,配合骑兵作战,这是蒙古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卓越领导也是蒙古人得以征服四方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无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袖、卓越的组织家。他不仅将蒙古人,乃至所有的草原游牧民族组成为一支纪律森严的部队,而且赋予其征服世界的狂热。此外,他更是气度恢廓,知人善任。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都能步武其后,继续扩大帝国的领土并改善其组织。


中东二皮条


主要以下是三方面。

1.北宋灭亡时,宋朝在中原百姓心中影响很大,南宋灭亡时,宋朝积弊日久,已无力回天。

靖康之变,金军攻占北宋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可以说北宋的灭亡是很突然的,汴京虽地处平原,易攻难守,但汴京是天下城墙最坚固的城市,护城河很宽,城防设施很完善,对比坚守八月之久的太原,可想汴京不应该这么快失陷。尤其当时各地勤王兵马已经距京城很近,可以迅速支援。主要还是因为北宋皇帝害怕金军,一味地妥协退让,罢免主战派官员李纲,令勤王兵马原地不动,最后竟然派了个妖道郭京带着他的7777个神兵守城,导致都城沦陷,可以说北宋的灭亡是一场闹剧。但此时宋朝在中原百姓的心中依然是故国,影响很大,百姓揭竿而起,反对金国的野蛮统治,著名如河北义军等在打击牵制金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金军无法顺利进军江南。而蒙古灭宋时,虽然也有那样支持文天祥的义军,但是力量很小,南宋上下早已忘记北伐中原的使命,陶醉于江南的歌舞升平中,根本没有抵抗蒙古入侵的决心和勇气,所以南宋的抵抗很多都是官方的,民间义军的力量远不及北宋末年民间义军的力量。

2.北宋灭亡时,统治根基尚在,有一班文臣武将忠于宋朝,且宋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维持住了江南的稳定。而南宋灭亡时,朝政腐败,敢于抵抗的大臣都受到排挤,朝廷无所依靠。

具体来说,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登基,重建宋朝,虽然开始也是一路逃亡,但宋高宗本人确不是一味地怯懦昏聩,可以说宋高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开明的,从他对岳飞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到,虽然岳飞也是多次抗命,但还是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要不是岳飞太不懂政治,也不可能死的那么惨),所以才有了中兴四将与蜀中吴氏兄弟组成的长城,维护住了江南地区。

高宗在南宋初期也启用了主战的李纲,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得金国意识到无法统一江南,最后在绍兴和议中,宋金议和,支持南宋与金国的对峙基本稳定。

反观南宋末年,南宋名将如王坚,余玠,高达等都被贾似道排挤,或死或走,尤其是刘整的投降使得南宋直接陷入了被动,而后期襄阳保卫战,吕文焕坚守六年,始终未得到朝廷的援救(张氏兄弟的救援,属于民间自发行为)使得南宋志士彻底寒心,所以元军顺利的攻取临安,后来虽有张世杰,文天祥的零星抵抗,但力量弱小,无力回天。

3.对比金国和蒙古的实力,金国崛起时,只是占领了东北和中原地区,尚未能实现北方的统一,像西辽,西夏这样的政权它都无力消灭,故攻取南宋力量不足,再加上金国骑兵不适于在南方丘陵沼泽地带作战,又没有像样的水军,所以打过长江攻取南宋很难实现,反观蒙古,当时忽必烈已经建立元朝,占领了中国北方及中亚等广大地区,可谓实力雄厚,尤其蒙古人收降了高丽,有高丽人帮忙打造水师,使得蒙古有力量打过长江,攻取南宋。

以上就是为什么金国打不过长江而蒙古可以的原因。


闪电侯爵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认为主要在于统治者是否昏庸和将领的能力。

历史上大概有几次这种情况,第一,三国时期。第二,东晋南北朝。第三,唐朝末年割据。第四,南宋。第五,明末割据。其中均出现有北伐南的情况,大规模北伐南失败包括三国时曹操赤壁之战,西晋平吴,淝水之战,杨坚平陈,金南下伐宋,蒙古灭宋以及清灭南明,可以初步看出,第一,能够成功抵御北方的政权基本都有果决的君主加有能力的武将。有多人怀疑宋高宗不行,其实宋高宗除了杀岳飞这件事,其他来说明显算中兴之主,“高宗”的庙号也是褒大于贬,武将有韩世忠,岳飞均为当时一流战将。反观南宋末年,且不说蒙古已经猛攻几十余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武将无能,如何能抵挡蒙古大军?



风雅商颂


黄天荡之战完颜宗弼在黄天荡被韩世忠阻截并围困多日后火攻宋军渡江北去,证明金国打过长江。后来金数次南下,宋顽强抵抗,随着岳飞被害最终宋金议和。金国之所以不能灭宋因前期南宋有足以领兵抵抗的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吴阶等,最主要蒙古攻金,金两面作战,而南宋战略纵深足够,以金当时的军力不足以面对蒙古的同时灭宋。蒙古灭宋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只因蒙古实力太强悍。


kekemonkey


事实蒙古人,也是通过了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才打过长江的。在缺乏进攻手段的古代要渡过大江大河,是非常困难的。蒙古人为了进攻江南,付出的代价并不轻松。比如说,蒙古的大汗蒙哥就是殒命于战场的。同样的道理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金,同样也没有能够等到最后胜利的时候就衰败了。


爱看爱思考


大宋的最终覆灭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就要从大宋开国之初讲起。

众所周知,赵匡胤黄袍加身一直为人所诟病,视为得国不正。名不正言不顺夺取天下,靠的是手下诸多武将支持,老赵家算是比较仁善了,对前朝皇族几无加害,为防武勋功臣也只是耍了个杯酒释兵权,不得不说是历代开国之君的典范,大写的赞!

大宋初期是比较积极进取的,一直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是以开疆拓土为终极目标的,志向远大!

大宋初期一直是战略攻击阶段,可惜,几十年后遭遇了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战役,由此进入战略防御阶段,这个战役就是 【大梁河之战】(划重点,要考的)此战过后,武将地位直线线下降,为以后的种种战败埋下伏笔。

外行指挥内行,文官指挥武官,重文抑武的国策就此定立,大宋固然繁荣,可武备不行,犹如幼儿身怀千金行于闹市。待到契丹辽国灭亡也无力北伐,至完颜立金也未能占一丝先机,大辽的大部分家产被金国占有。大宋沉珂已久,纵有岳飞等名将也无力回天…… 更何况有内斗之酷烈

大宋内部讲完,可知一个正确的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宋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

如陆游临终所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惜后人再见王师北定中原已经是数百年之后的大明了

那么金国为什么打不过长江呢?

完颜阿古达立金以后与大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数十年年灭辽,当此时是兵峰正盛,南下灭宋理所当然。可惜,此时的南宋正是名将辈出,岳武穆甚至可以连抗南宋皇帝的十二道金牌而不归,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以至于金国许多大将包括皇子殒命沙场。

这一僵持几十年,后由于仰慕南宋之奢侈风气,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学了个够,犯了同大宋一样的问题,重文抑武,体制繁复,效率底下,武备不再!

再言蒙古,蒙古固然人少,但统一战争绵延百年,武备从未放弃,自成吉思汗到其孙忽必烈建立大元,皆是开拓进取之辈,未有守成者。如同商鞅之后之大秦,安能不取天下?

一些浅薄见解,谢诸君一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