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凌河之战中关宁军有没有被歼灭?如何评价?

枫梧箫楠


大凌河之战是公元1631年(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由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的战争。

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亦战亦款的成功战例。

此次战役中明军在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关宁铁骑”,被彻底摧毁。究其原因,首先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袁崇焕被杀后,孙承宗但任主帅,一直遥控指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导致这次战役没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和指挥,再加上前线远程射手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反被后金军的弓箭手所压制。其次,由于明朝后期士兵粮饷不足,长期发不出粮饷,加上袁崇焕被杀,士气低落。第三,军队的火器质量已大大降低,虽然拥有先进的制造水平,但由于军队腐败,各级将领克扣军费,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武器生产上,制造出来的武器十分低劣,致使很多武器中看不中用。

“关宁铁骑”的覆灭,使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为后金扫清关外明军势力,进入关内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凌河城中剩余的一万多精兵也被收编,又壮大了后金军的实力,自此,后金军入关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唐明国亮


这次战役摧毁了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所谓的“关宁铁骑”,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当后金军队入城接收大凌河城清点人数时,城中的三万多人仅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按推论,饿死的和被吃的应主要是手无寸铁的民夫,这一万多人大部分应是将士,这一万余人被收编,壮大了后金军队的实力。

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亦战亦款的成功战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