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個成語故事,開學積累起來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和積累,成語作為孩子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之一,在孩子們的平常考試中也不可避免,無論是小學,還有初中或高中,都會用到。

1. 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註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

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


2. 鬨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隻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麼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隻腳說:“這隻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形容屋子裡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3. 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

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塗,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註釋] 管:指筆。 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4. 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麼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註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5. 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註釋]成:現成。

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 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諮,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裡穿過,流進油葫蘆裡去了。陳堯諮非常驚奇,老翁說:

“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7. 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8. 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註釋]發:射箭。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9. 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裡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鑑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10. 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11. 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註釋]足:腳。

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12. 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 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嶽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註釋]載:年。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14. 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 得過且過

傳說,五臺山上曾經有一種動物叫寒號鳥。夏天,它們總是得意地叫道:“我多麼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晚上躲進石縫裡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註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59個成語故事,開學積累起來

16. 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麼模樣。本意為因高興而忘掉一切。現多形容淺薄的人得志,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17. 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儘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於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18.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隻狐狸,準備吃掉它。狐狸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之王,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狸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裡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狸。

[註釋]假:藉著,利用。

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勢欺壓人。

19. 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后的孃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后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孃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裡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20. 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註釋]廢:停止。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21. 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柺李把柺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比喻各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一般連用。

22. 鶴立雞群

草地上有一群雞。其中一隻大公雞,誇耀自己強壯,羽毛金黃亮麗,最為出眾。另一隻蘆花大公雞不以為然,說自己打起鳴來,聲音嘹亮,才是最優秀的。就在他們互不服氣,要打起來的時候,一隻仙鶴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雞群中,兩隻公雞相形見絀,不再爭鬥了。比喻一個人的儀表出眾或學問、品德高於別人。

23. 四分五裂

戰國時,七國之中秦國最為強大。其他六國想聯合起來共同與秦國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個擊破,就派張儀去分化六國。張儀對魏王說:“魏國無法與接壤的五國都相處得一樣好,搞不好就會四面受敵,國家四分五裂,不如與秦國修好。”魏王被說服了,與秦國結了盟。形容不完整或不團結。

24. 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隻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衝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比喻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25. 一日千里

北宋年間,洛陽鎮守錢惟演在城裡修了一座驛舍,特請本城文豪謝希深、尹師魯和後起之秀歐陽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練生動。歐陽修暗暗稱讚,當晚便去向他虛心請教。事後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師魯看後,感慨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像一日前進一千里一樣。”原來形容馬跑得很快。現在形容進步快或發展迅速。

26. 對症下藥

三國時有個名醫華佗給兩個發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藥。兩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症狀,卻用藥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服藥後,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註釋]症:病症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採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症用藥”。

27. 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鬚髮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裡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盪。

28. 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註釋]舟:船。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29.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儘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揹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註釋]負:揹著。荊:荊條。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30. 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儘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註釋]甘:心甘情願。下風:風向的下方。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59個成語故事,開學積累起來

3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32. 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註釋]矛:長矛。盾: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相互牴觸。

33. 掩耳盜鈴

古時候,有個人想偷別人家大門上掛著的門鈴,又怕門鈴響起來。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後去把門鈴偷下來。結果被主人當場捉住了。他驚奇地問主人:“你怎麼聽到了鈴聲?”主人說:“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沒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註釋]掩:遮蓋,捂。盜:偷。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騙別人,只能欺騙自己。

34. 天羅地網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註釋]羅:捕鳥的網。形容包圍嚴密。也比喻對敵人、罪犯等人嚴密防範。

35. 守株待兔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裡看見一隻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後,他什麼農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註釋]株:樹樁子。比喻不知道變通或妄想不經過努力而僥倖得到成功。

36. 打草驚蛇

南唐時,當塗縣令王魯是個貪官。為了給他敲敲警鐘,人們聯名寫信,狀告他手下的一個主簿。告狀信上列舉的罪行,件件都與王魯這個縣令有牽連。心慌意亂的王魯,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思想:“你雖然打草,我已經驚蛇。”比喻自己的行為使對方有所察覺和防備。

37. 黃粱一夢

從前,有個窮書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覺時,道士拿出一個枕頭交給他,說道:“你枕著這個枕頭睡一覺,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生活。”這時,店主正在煮黃粱米飯,窮書生睡著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活得十分闊綽,官運亨通。最後夢見自己快要病死時,忽然驚醒。醒後,看見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邊,而店主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煮熟。原來自己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不過是短暫的一夢而已。

[註釋]黃粱:黃小米,這裡指黃小米飯。比喻虛幻,一場空。也作“黃粱美夢”。

38. 雞犬不寧

唐朝時,柳宗元勸說一個捕蛇者去種田,那人卻說:“種田,苛捐雜稅繁多,官吏逼債又兇,鬧得雞和狗都不得安寧。我幹捕蛇這行當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也比種田要強。”柳宗元不由得感嘆道:“這樣殘酷地壓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還兇啊!”

[註釋]寧:安寧。形容侵擾得很厲害。

39. 驕兵必敗

公元前65年,漢宣帝派軍攻打車師國,被匈奴所困。消息傳來,將軍趙充國認為,匈奴勢力微弱,可以此為由向他們發動進攻。御史魏相認為,自恃強大,對外炫耀武力,是驕兵,驕兵輕敵是一定要失敗的。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勸諫,沒有出兵。比喻自以為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定要打敗仗。

40. 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決某個問題。

41. 錦囊妙計

三國時,為聯合抵抗曹操,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後來孫權要收回,可劉備不願歸還。周瑜設下美人計,招劉備來東吳與孫權的妹妹結婚,然後扣住劉備,逼他歸還南郡。劉備按諸葛亮給他的藏在三個錦囊中的三條計策行事,結果在他的保護下,安全地回到了荊州。

[註釋]錦囊:封藏機密文件或詩稿的織錦口袋。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辦法。

42. 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命令宰相李昉組織編寫了一部學術價值頗高的百科全書,叫《太平御覽》,總字數達四百七十八萬個。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們勸他不要太勞累了,宋太宗回答說:“只要打開這部書閱讀,就能從中獲益,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註釋]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指讀書有很多好處。

43. 開天闢地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隻大雞蛋。而人類的祖先盤古,頂破了“蛋殼”。其中輕而清的物體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變成了地。盤古頭頂天,腳撐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盤古也高一丈,用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完成了開天闢地的任務。現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 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人坐船過江,不慎將佩劍掉進江裡,他立即在劍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記號。同船的人問他:“你刻這個記號有什麼用?”楚國人說:“剛才我的劍是從這裡掉下去的。一會兒我可以順著這個記號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國人就從做上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比喻辦事刻板拘泥不知變通。

45. 空中樓閣

從前有一個財主,他看見別人的三層樓房,心裡十分羨慕,決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來的工匠只造第三層樓,第一層、第二層統統不要。工匠們聽了哭笑不得,說:“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沒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怎麼能蓋起第三層呢?”比喻脫離實際的謬論或虛構的事物。

59個成語故事,開學積累起來

46. 如釋重負

春秋時,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個家族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魯昭公為奪回權利,派兵去攻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知道後,立刻前來救援。三家聯合起來,把昭公的軍隊打得大敗,昭公只得逃亡齊國。因為他原來已經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覺像放下沉重的負擔。

[註釋]釋:放下。負:負擔。形容人們解除了負擔後的輕鬆心情。

47. 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劉備請到諸葛亮做軍師後,經常得到諸葛亮的指點,對天下形勢的理解和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與諸葛亮的關係十分親密。開始時,關羽和張飛很不服氣。劉備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你們應該理解。”比喻得到與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適合自己的環境。

48. 千鈞一髮

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枚乘,擅長寫辭賦。他在吳王劉濞那裡做謀士時,反對吳王反叛朝廷。他勸吳王:“用一縷頭髮繫上千鈞之重的東西,下邊是深淵,頭髮絲一斷,那東西你就別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謀反朝廷,危險的程度就像這頭髮絲一樣。”劉濞不聽,其兵反叛,最終被朝廷的大軍消滅。

[註釋]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為一鈞。比喻形勢或情況已極其危急。

49. 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註釋]釋:放開。卷:書本。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

50. 天衣無縫

古時候,有個年輕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個晚上,他在大樹底下乘涼。突然間,一個美麗的仙女從天上飄然而來。郭翰發現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連一條衣縫也沒有,他驚奇地問道:“你的衣服怎麼沒有衣縫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針縫的,怎麼會有衣縫呢?”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無任何紕漏破綻可尋。

51. 名落孫山

宋朝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他與同鄉的兒子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雖考取了最後一名但是仍然榜上有名。看完榜後,他馬上高興地回家去了,同鄉問他:“我兒子考中了嗎?”他幽默地回答;“您兒子的名字排在孫山後面呢!”比喻投考不中或選拔時未被錄取。

52. 塞翁失馬

古時候,邊塞有位老人,人稱塞翁。有一天,他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後來,丟失的馬帶回來一匹好馬。大家來祝賀,他說:“這不見得是好事。”不久,他兒子騎這匹好馬時,摔瘸了腿,他說:“沒準是好事呢。”後來爆發了戰爭,他的兒子因腿瘸沒有當兵而活了下來。

[註釋]塞:邊塞。翁:老頭兒。比喻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53.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廣納人才,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聽說在隆中臥龍岡隱居的諸葛亮是個奇才,就去請他出山。一連去了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諸葛亮正在屋裡睡覺,劉備站在院裡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諸葛亮被感動了,答應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建立了蜀國。

[註釋]顧:拜訪。茅廬:草屋。比喻真誠地再三邀請人家。

54. 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爭,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註釋]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穩。樂業:喜歡自己的職業。形容人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5. 舉一反三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註釋]反:推及,推論。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

56. 班門弄斧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於使用斧頭砍削木器,所以人們認為在他的門前舞弄斧頭是不自量力的行為。明代詩人梅之渙譏諷在李白墓前題詩的人,寫過這樣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註釋]班:魯班,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57. 囫圇吞棗

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生。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那人從口袋裡掏出幾顆棗,問道:“那麼吃棗呢?”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那人說:“我有辦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說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註釋]囫圇:完整,整個兒。多用來比喻學習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地全部接受。

58. 草木皆兵

東晉時,秦王苻堅率兵百萬南下攻打東晉,而東晉只有八萬兵馬應戰。沒把對方放在眼裡的苻堅卻在首戰落敗,士氣大傷。一天晚上,心中煩躁的苻堅登高觀察晉軍,只見晉軍佈陣整齊,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對弟弟苻融說,敵兵很多呀。後來,在淝水的決戰中,秦軍大敗。

[註釋]皆:都。比喻失敗者恐懼、多疑的心理。

59. 持之以恆

元朝,有個叫陶宗儀的人,考進士落榜,並不氣餒,繼續刻苦讀書。他在下地勞作間隙時,總是讀書。田野裡沒有紙,他就把心得記在樹葉上,回家後裝進瓦罐裡,十幾年時間裝滿了十幾個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說:“學習就應持之以恆。”後來,他整理樹葉,編了本《南村輟耕錄》的書,很受歡迎。

[註釋]持:堅持。恆:恆心。指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59個成語故事,開學積累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