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长沙虽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却偏居南方,远离历朝历代的行政中心。近三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有五代时期的南楚马殷在此建立政权,这也是历史上唯一定都于湖南的政权。但这也并不影响长沙“王者之气”的聚集。

上世纪上半叶,长沙的盗墓活动猖獗,以至于如今的盗墓小说、影视剧均以长沙“土夫子”为题材,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长沙城在历年的建设中,也曾发掘出不少地下文物、古墓。而拥有众多精美、贵重的陪葬物,也正是古代贵族身份的一种象征,真正的平民百姓,即便再怎么事死如生,也无力置办此类墓葬,所以它们的主人要么是贵族,如著名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要么是王者,如长沙王陵公园里的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家族墓群。据已公布的数据,长沙及周边累计发现的王陵已不下26座。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那么问题来了,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呢?他们是怎么成为长沙王的?

历史上有记载的,长沙的第一位王叫吴芮,出生于江西,祖辈是春秋时吴国的王族,越勾践灭吴后流落至江西地域。吴芮年少有为,十八岁时就已统制兵马一万多人,秦灭六国统一后,吴芮被封鄱君,管理整个鄱阳地区。秦末农民起义之际,作为鄱阳令的吴芮是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在秦末战争中归附项羽南征北战,被封为衡山王。在此期间,后成为秦末汉初名将的英布就是他的手下将领、女婿。

后来在项羽与刘邦的争霸中,吴芮听从韩信建议拥护刘邦,并在战争中攻取了长沙等南方地区,并在长沙兴建城池。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大封功臣,便封吴芮为长沙王。当时刘邦共封了八个异姓王,但后来为消除隐患稳固刘氏江山,又陆续以各种罪名杀害、废除了七个异姓王,唯独留下长沙王吴芮。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究其原因,是吴芮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把自己低调到了尘埃里,不仅不提过分要求,还让地分兵给刘氏子弟,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其二是吴芮偏居南方,秦汉时属“地远边陲”之地,刘邦不重视但又希望倚重其维护南方边远局势稳定,故吴芮一系长沙王得以留存,并传承了五代,分别为吴芮(文王)、吴臣(成王,吴芮长子)、吴回(哀王,吴臣之子)、吴右(共王,吴回长子)、吴著(靖王,吴右之子),后由于吴著没有儿子,因而长沙王国被废除,吴氏长沙国总共维持了45年。

吴氏长沙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维系,大大推动了长沙城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今天的考古证实,当时的长沙城范围大致就在今天五一广场及周边一带,北至中山西路,南至东牌楼、解放西一带,东至南阳街一带,西至太平街、西长街一带。最后一带吴氏长沙王吴著墓就在今长沙王陵公园,发掘于1978年,被称为“象鼻嘴一号汉墓”。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虽然吴氏长沙王到吴著这代就算走到尽头了,但“长沙王”的位置没有断,吴著死后两年,长沙迎来了一位刘氏长沙王——汉景帝之子刘发。刘发之所以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之所以能成为长沙王,皆是因为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们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虽然属夸张之语,但实际数量通常也并不在少数。一次,汉景帝刘启在醉酒之后要召幸程姬,但据说程姬当时来了“大姨妈”,于是让侍女唐姬代替自己侍寝,就这样唐姬坏上了景帝的儿子刘发。刘发后来封王,便因为母亲唐姬侍女出身身份卑微,而被封到了“卑湿贫国”长沙。

今天的长沙人可能不一定听过刘发其名,但一定知道长沙市中心解放西路、浏城桥附近有个定王台,定王台的书市曾经也是全国闻名。刘发便是此处所说的“定王”,当时刘发虽因母亲卑微出身而被封到偏远的长沙,但他却是个大孝子,一直心心念念着远在长安的母亲,据说他每年都在长沙大米收获后派人给母亲送新鲜米,回来时运回长安故土,以解相思,经年累月后用这些土堆砌成了望母台,时常登台遥望长安方向,寄托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其中真真假假到底有多少,无法分清。但为何要去追究真假?这样一个母慈子孝的故事,一个动人的传说,不仅展现了长沙的悠久历史,且传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这就是它的真正意义所在。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定王台的台早已不见,此处曾有长沙市老图书馆,新馆搬迁到北辰三角洲,如今此处还能看到旧址。老图书馆对面就是曾闻名全国的定王台书市,如今也还是书市,但生意早已大不如从前,每次去逛书市,都见不到几个顾客、书友。

刘发这一系的长沙王,也随着西汉的享国持久而传承164年(公元前155年-9年),历经8代9王:刘发,刘庸(刘发之子),刘鲋鮈(刘庸之子)、刘建德(刘鲋鮈之子)、刘旦(刘建德之子)、刘宗(刘建德之子)、刘鲁入(刘宗之子)、刘舜(刘鲁入之子)。至刘舜这一代,恰逢王莽篡权,而连带被废。

据报道,河东杨家山一带曾发掘有刘氏长沙王家族成员墓,内有文物漆盘上有“今长沙王后杨主家盘”字样;河西位于望城风篷岭的汉墓,墓主也是刘氏长沙王的一位王后,曾从中发掘出一杯子刻有“长沙王后家杯”的字样。

西汉末年虽有王莽篡权,但其所建立的新朝因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引起天下大乱,政权仅建立十余年便在绿林、赤眉起义中被推翻。在此动乱中,作为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的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但因当时时局不稳,后被赤眉军和刘秀大军推翻,刘玄下台,被封为长沙王。但这个长沙王并没有真正入驻长沙,就被赤眉军将领谢禄杀害。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又封了刘舜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刘兴在位12年,后因与刘秀关系太远而被废王,改立为临湘侯。

以上就是汉王朝统治下所有的刘氏长沙王了。此后长沙再无王,直至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称帝后,追谥其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才再次出现“长沙王”的称号。当然,此时孙策已故。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可谓是以长沙为起点,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当初被朝廷任命为长沙太守,此后以此为据点逐步扩张势力、经营东南,为东吴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三国演义》中的一幕就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所以,相比之下,孙坚与长沙的关系比孙策要更紧密。有史料传说长沙曾建有孙策庙,但今天太平街上写的是此处有孙坚庙故址。

孙吴立国五十余年后被司马氏的晋朝所灭,孙氏的长沙王自然也无法继续传承下去。公元280年东吴被灭,9年后司马炎第六子司马乂被封为长沙王,谥号为厉王。司马氏一脉长沙王只传至司马乂儿子司马硕,便因刘聪攻取洛阳司马硕,后西晋也灭亡了而结束。

晋之后,中国历史便进入了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大地上的政权此消彼长,南北对峙,各方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变迁,先后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政权册封有长沙王。他们分别是:

刘宋册封的长沙王:刘道怜(景王)、刘义欣(成王,刘道怜第三子)、刘瑾(悼王,刘义欣之子)、刘纂(刘瑾次子)。刘纂478年去世后,刘宋政权也走向了没落,次年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位,登基称帝建南齐政权。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此期间还有个长沙王,叫程道助,是四川小政权首领程道养的弟弟,程道养被推举为蜀王后,封弟弟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守涪城。涪城,在四川,所以这个长沙王其实和长沙没啥实质关系。

南齐册封的长沙王只有萧道成第四子萧晃一人,封号不足十年。

南梁的长沙王为梁开国皇帝萧衍之兄萧懿一脉,萧懿被南齐末代皇帝赐死,萧衍建立梁朝,追封萧懿为长沙郡王,其后代萧渊业(萧懿之子)、萧孝俨(萧渊业之子)、萧慎(萧孝俨之子)承袭王位。南梁时期最后一位长沙王为萧韶,是南梁临汝侯萧猷之子,改封为长沙王的。

到了南陈时期,追封了陈高祖陈霸先早夭的第二子陈权为长沙王,后来又有陈高宗陈顼第四子陈叔坚被封为长沙王。

这一时期由于过于动荡,长沙王位更迭频繁。事实上也并不是说被封为“长沙王”的王,就一定会到长沙开府,真正生活在长沙。如陈叔坚虽被封为长沙王,但却做吴郡太守,应生活在今苏州地区。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出了两位长沙王。一位是唐朝宗室李恪(619-653年),曾在李渊在位时被封为长沙郡王,李世民即位后改封为汉王、蜀王等,后来在房遗爱谋反之案中受牵连,被孙无忌所害。此后再次出现长沙王,便是到了唐朝末年,军阀藩镇割据之中,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罗绍威于898年被封为长沙郡王,后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被进封邺王。

唐以后至明朝前,被册封的长沙王,只有辽国时期的耶律宗允,被封为长沙郡王。但他却还是匡义军节度使,匡义军在山东,所以此人应未真正入驻长沙。这一阶段相比其他时期被册封的“长沙王”虽少,但却出现了一代历史上最有实权的“长沙王”,那就是五代时期南楚的马殷一脉。当初木匠出身的马殷从军后战功显赫,随军南下湖南后被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在长沙建立大本营。后来马殷被梁太祖朱温封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正式以长沙为都,建立南楚政权,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

南楚政权持续了44年,传承了6代,虽不是“长沙王”的称号,但确实名副其实的长沙王。今天的长沙老城内不少地方都留有马楚王国的影子,如小瀛洲、马王街、马王堆、碧湘街等等。“马王堆”之名来源,一种说法就是因为相传此地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到了明朝,长沙迎来了朱氏长沙王,这也是除了吴氏长沙王、刘氏长沙王、马楚王国外,对长沙城影响最大的一脉长沙王。明代时长沙是封藩重地,潭王朱梓为朱元璋第八子,谷王朱橞为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之后又有仁宗第八子襄宪王朱瞻墡、英宗第七子吉简王朱见浚被封长沙。朱见浚是明代长沙诸王中居国最久,也是唯一将王位传续了下来的一人。吉王传了七代,末代吉王朱慈煃在位时,已是明末,1643年大西军攻占湖南,挺进长沙,一把火把整个吉王府都烧了,吉王逃走,后在缅甸被杀。

今天长沙市中心的老城区,有一大半当年都是明吉王府的范围。今天长沙城内,西长街是原明吉王府西墙外的一条街,地名西牌楼、东牌楼、八角亭、木牌楼、三泰街、三兴街、三王街都曾是明吉王府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名,“三王”指的就是明潭王、谷王、吉王。

在明代以前,长沙古城原本是土城墙,经历了历代沧桑及元军的破坏,已经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明时期开始用砖石进行全面修筑,砖石城墙的坚固程度及保存时间均比此前的土城墙要好的多,所以最近几十年长沙城内城建时多次挖掘出埋于地下的古城墙,多数都是明城墙遗址,天心阁上仅剩的一段地上城墙也是明城墙。

长沙历史上有哪些王?

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缺失,我们不能够得知长沙两千多年历史中的这些长沙王,到底有多少是曾经真正在长沙长期居住生活的,有多少是真正为长沙区域发展做出实质贡献的。但起码我们知道,西汉长沙王吴芮、吴著、定王刘发,五代马殷王国,明朝长沙藩王潭王、谷王及传承七代的吉王,是到目前仍然留名长沙的,现今依然可以看到他们所留下的地名、遗迹、王陵墓葬、文物等等。或许,今天的长沙城应该感谢他们,没有这些“长沙王”的存在,长沙城的历史文明也将失去大半光辉,没有他们的存在,长沙城的建设无法达到今天这一高度。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