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被譽為繼李安之後最會拍家庭的華語導演陳哲藝,2013年與王家衛、賈樟柯、蔡明亮、杜琪峰同臺競爭,結果憑藉著處女座《爸媽不在家》摘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等大獎,6年之後,他帶著自己的“成長三部曲”第二部《熱帶雨》再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

導演關注家庭中瑣碎的生活片段,具有細膩的情感和直擊內心深處的洞察與思考,刻畫了一個邁入40歲、迫切想要孩子的女性她的傍徨與痛苦、堅韌與堅持。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導演將故事背景置於新加坡,在這樣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步入40歲的新加坡中文女教師阿玲隱藏的危機反映出人的私密情感的脆弱性和生活處境的焦慮與不安。在事業、家庭、婚姻上都遇到了瓶頸,伴隨而來的身份和標籤也相應地被否定。

阿玲是一名中文老師,而她所在的學校,與其他科目相比,老師和校長覺得中文課無關緊要,再加上學生們對中文課完全抗拒和不懂得說中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非常差,所以就形成了老師跟學生講中文,學生回覆一句英文的當下現狀,新加坡教育體制對中文課缺乏重視,大家長期都是用英語來交流,這就使得中文在新加坡進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環境的使然和意識的淡薄表現了阿玲在學校中文教師這一身份得不到重視,讓她在事業上更感沮喪。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阿玲作為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嫁到了新加坡,並在此工作,在中年危機的焦慮下,她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想要更好地在新加坡站穩腳跟,獲得認同感就要生下新加坡孩子,在家庭中,結婚數年仍無法生育,與丈夫的關係日趨冷淡,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孩子,她打了八年的排卵針和嘗試試管嬰兒都以失敗告終,還要照顧被困在輪椅上癱瘓中風的公公。

阿玲每天兩點一線,在學校給學生上課、補課、批改作業,回到家裡還要給公公餵飯、換尿不溼、批改作業,枯燥無味的生活使她徹底感受到了階層等級的不安與焦慮,阿玲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社會驅離的人,失去了“中心”位置的人,最終成為一名異鄉人,事業、家庭、婚姻的藩籬也讓她自己被困在了40歲裡。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婚姻和事業的失敗,讓她的生活狀態趨於崩潰,就像新加坡傾盆的大雨一樣,生活上經歷著“雨水”的洗刷,內心也籠罩著層層烏雲。雨的意象貫穿影片始終,作為物質性的客觀載體對主體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感知提供了依據,從而使主體的情感產生多種意義。

用“雨”的意象來突出主體的心境來呈現出不同的環境中其心理、身體的痛苦與焦慮。電影中雨的意象體現在環境氛圍的營造和人物心境的凸顯。阿玲在車上打排卵針因為不想讓癱瘓在家中的公公看到,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維護著自尊心和不受重視的家庭地位;被大夫告知嘗試試管嬰兒的失敗;親眼看到丈夫的出軌,婚姻危機的出現;公公的去世使阿玲面臨的卻是自己在家中所扮演角色的意義。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都伴隨著“雨水”的沖刷,阿玲與雨之間的對立關係,令人痛徹心扉。影像中所有的雨都是她不願去面對的“遭遇”,阿玲的生活看似是一潭死水,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而平靜的場景卻隱藏著她內心不安的態勢,更加強化了她身份認同的疏離感。

她渴望自由與歸屬,試圖通過新的方式給自己帶來安全感與滿足感,所以在影像的結尾處,最後一場雨阿玲和郭偉倫的相擁也是她在情感上對自己的一種釋放。

《熱帶雨》所描繪的家庭是殘缺而失語的,電影中公公的癱瘓、阿玲婚姻生活的不和諧、郭偉倫的父母常年在外出差,他們都在努力為自己的生活尋找一個出口。阿玲渴望能夠擁有自己的小孩,所以她在一定程度上把公公視為“兒子”,造成身份的錯位。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與以往影像刻畫的“失語”角色不同,《熱帶雨》中癱瘓公公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扮演家庭負擔的角色,而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見證著身邊發生的事情和阿玲的困境。

他雖然是癱瘓的病人,經歷著病痛的折磨,外在行為受到限制,但卻大智若愚,對身邊的事情看得透徹。

阿玲在她失敗的婚姻中,接觸最多的男人的身體便是她的公公,這也是影片最大的諷刺,她把飯菜嚼碎餵給公公、幫他擦去留在嘴角的殘渣,給他換紙尿褲等等,而當阿玲目睹了老公出軌後還在為公公換著紙尿褲,公公看出了阿玲在哭泣,指著牆上掛著的“笑”字時,一股暖意直擊人心。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不厭其煩的家庭瑣事、陰冷灰暗的影像色彩、稀薄無力的語言缺失為他們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也是一種“留白”的方式,為觀眾留出了理性的判斷與思考的空間,詮釋了想要說些什麼,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身份的錯位主要表現在阿玲和自己學生郭偉倫氤氳出一段特殊的感情中,老公對她的疏離,使得偉倫在某種意義上填補了老公位置空缺。而對於偉倫而言,阿玲在他的青春期也成為了一個取代媽媽的角色所在。

作為“水果之王”的榴蓮,在電影中的充當著禁果的角色,對於很多人來說榴蓮的氣味很臭,但吃起來卻很香甜,在這裡也是一種隱喻,第一次倆人食“禁果”時,導演用了一個偷窺視角讓我們看見阿玲和郭偉倫一起在教室裡吃榴蓮的鏡頭,一方面打開了阿玲和偉倫之間的曖昧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呈現了現代人的精神迷茫。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窺視視角暗示了故事的發展,凸顯了人物內心的情感,而且反映了阿玲與偉倫個人情感的矛盾性。第二次一起吃榴蓮時倆人身邊多了自己的公公,這時關係呈現出逐漸明晰的態勢,而且作為榴蓮供應商的弟弟在此也讓阿玲找到了家鄉的歸屬感。

在不被人認可和理解的家庭中,他們陷入情感的焦慮和感傷,面對生存的處境時自己有著不得已的苦衷,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維繫著彼此的情感。

在最荒謬、最絕望、最殘酷的醜陋生活中,卻有一些瞬間,恰似從頭頂直射進來的一縷陽光,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好像沒有你想的那麼冰冷,那麼糟糕了。

專題二:《熱帶雨》| 華語最佳禁忌片,絕不僅僅以師生戀為噱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