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江湖与庙堂,郭德纲与姜昆


近年来,郭德纲和德云社已经火得红透大半个天了,不仅仅是郭德纲和于谦,也不仅仅是岳云鹏、张云雷这些“云”字科的大弟子,就连“霄”字科门人都开始闯荡江湖了。


这让同行们,尤其是以姜昆为代表的所谓主流相声演员,或叫相声表演艺术家情何以堪?


现在的相声界,分为两大派别——以郭德纲为代表的草根派,和以姜昆为代表的体制派。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这其中划分原则就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不信,你看看苗阜、交大博士的动向,就能明白一二。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回过头来看看,就知名度和火的热烈程度,火的时间长度,姜昆无疑是三十年来相声界第一人。


有人总结姜昆火的原因,是赶上好时候了。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到了八十年代初,文艺复苏,压抑已久的老百姓对笑是非常渴望的。当时没有KTV,迪厅等等,娱乐方式只有拿个马扎,街边大广播听段相声,听段评书而已,看场露天电影,都算奢望。


姜昆就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时期出现,《如此照相》一炮而红,十分贴切当年的社会状况,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被大众喜欢追捧。不可否认,姜昆还是很有两下子的,不是一般人,绝对有悟性、有智慧,能抓住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潮流,从而成为顶峰式的人物。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他接过马季的大旗,内容主要是以歌颂为主,尤其是其成名后,作为标杆旗帜,自身所处的地位也难以让他再去说那些讽刺类相声,尤其是针砭时弊的作品。


姜昆的相声在表演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表演形式主要是电视相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流相声。这种相声决定了其多是应景之作,时代烙印太深,弘扬主旋律,与大众的生活相去太远,听完有种鸡皮疙瘩的感觉。二是主要采用的是新旧时代对比的路数,也就是现在的“回忆杀”。


现在的春晚上,相声已经成了歌功颂德、虚夸漂浮、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远离普通老百姓的纯庙堂艺术了。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而姜昆给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前期的几段讽刺类相声,像《电梯奇遇》、《虎口遐想》,后来的带五六个徒弟在晚会上胡诌八扯的玩意,没几个人会有印象,估计姜昆说起这些都不好意思。


如果说前期姜昆还出过好作品,后期的相声创作和表演确实枯竭了,除了没有梁左等一系列杰出相声演员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进了体制,作了文化官员,衣食无忧、钱财无虑、名利双收,成了一个“江郎才尽”的活例证。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曾经,相声大师白全福看了姜昆的表演之后,说:“这个人过了40岁就不会说相声了。”不幸被高人言中。


说起郭德纲和姜昆,俩人在师承上颇有渊源,都是侯宝林的徒孙辈。


姜昆的师傅是马季,马季的师傅是侯宝林。郭德纲的师傅是侯耀文,侯耀文的父亲是侯宝林。也就是说姜昆是侯宝林的徒孙,郭德纲是侯宝林儿子的徒弟,都属于一派侯派。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既然如此,为什么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一直视郭德纲为死敌?原因无他,江湖地位之争和相声理念之差也。想当年郭德纲未出世之前,相声界一直是马派的天下,各级曲艺协会大多由马派传人把持,能否上春晚也多由曲协决定,姜昆则是马派的掌门大弟子。


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闯荡北京,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主流相声那边钻,可是人家不要他。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那年,郭德纲第一任妻子还没离婚,喜得贵子郭奇林,后来改名郭麒麟。


离婚肯定和经济方面有关系,那时太穷了,没钱交房租被房东堵到屋里骂街,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馒头蘸菜汤,病了都没有钱买药。跟小戏团唱评戏,干了俩月一分钱没拿到,半夜没钱打车,夜走黄村,挥泪如雨。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2000年因为被借调到于谦所在的文工团帮忙,和于谦组成“郊县天王”,打遍北京郊县无敌手!说得好听,其实郊区演出是苦日子。二人惺惺相惜,只是于谦是编制内演员,郭德纲没好意思邀请于谦去跟他干民间赔钱的相声。


说相声不挣钱,为了活下去,郭德纲到处找活儿挣钱补贴家用,在安徽台干过综艺,当副主持的副主持,像杜海涛一样,在台上充当被戏耍的角色。


最体现郭德纲当时辛酸的就是这次橱窗生活48小时节目,让电视台当猴儿一样放到街上橱窗里供人参观。老郭中途坚持不下去要退出,被威逼利诱不得不再次钻进去直到48小时结束,归根结底是因为缺钱。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2005年,德云社火了,火的毫无征兆,这象征着一场庶民的胜利,郭德纲的十几年的民间积累,一下子掀翻了姜昆式的官方相声。


在小剧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厚积薄发,凭借积累了多年的一批作品,红遍大江南北,火箭式的从一个普通艺人窜富成亿万富豪,把德云社开遍全国,甚至开到了国外——“有华语处,既有德云”。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于是,姜昆火了:


"现在郭德纲在网上闹那么多事情,在道德在伦理上出现这么多问题,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当下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消息,忽视社会效益,追捧一些下三滥的恶俗艺术,一些被老一代艺人丢掉又捡回来的艺术"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随着网络上的骂战升级,郭德纲连发两篇文章来回击。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最终,市场还是站在了郭德纲一边。


小剧场相声打败了电视晚会相声;平头老百姓相声打败了精英高大上相声;讽刺相声打败了歌颂相声。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郭德纲与姜昆的对峙,是江湖与庙堂的对峙,是草根与精英的对峙,是浅底俗和雅高尚的对峙,是坚持个人权力与主张集体意志的对峙。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况且郭德纲不仅自己说相声,还带出了一批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这样的好徒弟,为相声培养了新生力量。


以前看《相声有新人》,感觉到老郭真的是在为相声这个行业,默默无闻的努力。他对新人的点拨语重心长,有时还有恨铁不成钢的冲动。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这些本应是相声行业领导者干的事,却让一个一直被主流相声界排斥的人干了,而且还不断遭受到背后的冷枪、暗箭,着实不易。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由于德云社主要是深挖传统题材,因此,随着德云社的红火,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中。比如国粹京剧。因为传统相声里面有很多学唱京剧的“柳活”,所以,那些听相声的观众,也间接对京剧的人物、故事、唱腔有了接触了解。其他包括评书、快板、三弦、大鼓、太平歌词、小曲小调等艺术形式,也都随着德云社相声的红火,逐渐为现代人所知。有人调侃说,张云雷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本来泡夜店的姑娘们拉到了相声剧场。


江湖和庙堂,“正统相声”和“草根相声”,郭和姜


窃以为如此也。除了这些有形的艺术形式外,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诸如接人待物、晨昏定省、年节祭祀等,观众们通过相声,也间接了解到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生活的。说句大话,一个德云社,在传播国学、普及传统文化方面,比十个、百个国学院、孔子学院都强。


回到郭德纲,一个草根,一不靠吹,二不靠捧,既没有当官的爹,也没有富豪的爸,靠自己在小剧场打拼,一步一步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


这样的人,即使身上有点什么小过小失,老百姓也喜欢,看着舒坦,接地气。


当我在谈艺术的时候

你应该知道我再谈什么

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