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隔離與本地隔離待遇不同?那是你被憤怒遮住了發現美的眼睛

近日,很多網友在看完有關集中隔離的資訊之後,感慨本地人怎麼得不到海歸人群所享受的“高級別”待遇,有甚者批評醫護人員崇洋媚外,應該挺直腰桿。

從時間點看,網友這種質疑與感慨並不是從疫情爆發之始就存在的,而是出現在全國疫情好轉之後,大部分待在國外的留學生和工作人員,在外國疫情爆發之後陸續回國之時。

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鄭州“毒王”,一度將這種質疑推向頂峰。“國家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僅僅這一句話,氣憤、不滿、譴責全部拉滿。“毒王”回國之後到處亂跑,使剛解封的鄭州再度封城。憤怒如果有等級之分,那漫長等待之後喜出望外的人們,突然因為別人的錯誤而再度被迫隔離,算是鯁骨在喉的極度憤怒了。

自此之後,對回國人群的憤怒與不滿逐漸成為了一種潛意識存在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最能被誘發的時刻,恰恰是集中隔離時國內人與國外人的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起初,入境人員只需要通過機場的溫度測試就能在國內暢通無阻,但隨著各地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入境人員一律採用集中隔離,如同疫情嚴重時期的湖北停留史人群一樣。

國內疫情爆發時,隔離有其特定的對象和標準,各地略有不同,但整體上都是對有重疫區停留史的人員進行居家隔離,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隔離期限也從14日到22日不等。

國內疫情好轉之後,在嚴防輸入愈演愈烈之前,海歸人士需要過完數道溫度檢測才能開始居家隔離,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囂張的所謂“自由主義者”,如已被遣出境的澳洲跑步女,嫌棄社區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而潑熱水的美國留學生等,為本就在憤怒邊緣的人群提供了宣洩的突破口。

將時間往前倒一些,會發現國內同樣有不配合居家隔離的小部分人,比如張狂霸道的某領導,不戴口罩怒求帶走的大媽等等。

雖然時間不同、人群不同,但是在對隔離不配合的態度上卻是出奇的相似。這一類人透露著腐爛的氣息,對他們的反感與厭惡合乎情理,但不該將這種憤怒情緒擴散到他們標籤背後的整個群體。

在落地即隔離之後,不論回國人員是否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一律進行集中隔離。在這個節點之後,有關海歸人士的暖心瞬間被大肆宣揚,有曬隔離伙食好的,有曬自己女兒過生日的,各種美好各種幸福。

可這些在國內沒有發生過嗎?不知是否還記得因為全家集中隔離,孤獨的小女孩兒被護士抱在懷裡喊媽媽?不知是否還記得那個陪伴病床上的老人看夕陽的唯美場景?

回國隔離與本地隔離待遇不同?那是你被憤怒遮住了發現美的眼睛

疫情好壞前後的時間差,並沒有阻擋豪橫與溫暖的肆虐。黑暗與陽光同時降臨在這片土地,是躲在漆黑的深夜觀看寂靜與孤獨,還是沐浴和風感受太陽帶來的溫暖,這取決於每個個體自主的選擇!

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並無不可,但習慣性地用抱怨解決一切,就是不聰明的人了。 ——三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