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本文共3570字,閱讀需4分鐘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蔓延,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採取部分或全面封閉隔離的硬性抗疫措施,並開始取得成效,但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國家瑞典,“我行我素”,仍拒絕實施硬性隔離抗疫舉措。

瑞典這種另類做法,引發歐美輿論包括醫學專家的普遍驚訝和質疑,但瑞典堅持認為這樣做並非盲目自信,也非缺乏科學依據,更不是在以國民的生命代價進行冒險,而是有自己的道理。

瑞典另類做法是否合理、能走多遠,是個很大的問題。而這涉及到全球疫情的防控,決非小事。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視頻截圖:瑞典病毒專家安德斯·特涅爾。(來源:上海熱線)

不一般的瑞典

觀察分析瑞典的抗疫模式,需要從瑞典特殊的國情入手。

瑞典人口1000萬出頭,排名世界第89位,屬於人口中小國家。但瑞典的國土面積有45萬平方公里,為北歐第一大國。瑞典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西南通過厄勒海峽大橋與丹麥相連。

從其地理位置即可看出,瑞典既與其他國家相對分割,又與多國相鄰相近,自古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等諸多方面,都形成並保持了瑞典自成一體又與外界不無關聯的瑞典思維、瑞典風格、瑞典模式。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但二戰中納粹德國佔領挪威後,曾給予德國軍事通行權以及鐵礦資源;冷戰時期,瑞典既沒有向美國和北約、也沒有向蘇聯和華約陣營靠攏,因而被視為地緣政治的緩衝地帶;瑞典不是任何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瑞典加入了歐盟,簽署了“申根公約”,但並沒有加入歐元區。

瑞典很少直接參與國際和地區政治、外交事務,但瑞典外交併非默默無聞,時常在世人悄不留神時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美朝談判,無論華盛頓還是平壤,都一致選擇斯德哥爾摩為重要的談判地點。

在經濟和貿易等方面,瑞典與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密切的關係,並具有諸多瑞典優勢。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擁有諸多國際知名品牌。瑞典是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國家,歷來贊同世界貿易自由化。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圖片說明:斯德哥爾摩街頭。(來源於社交媒體)

瑞典在社會福利和公共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方面,屬於世界領先國家,在藥物研發和生產方面都有世界著名的成就。瑞典公民享有高質量的福利和醫療保障。對於疾病、流行病,瑞典早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對於新冠病毒肺炎和全球疫情的蔓延,瑞典也一直在密切跟蹤研究。

但瑞典就是瑞典,它有自己的主見和智慧,從不隨波逐流。自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國的成功抗疫為世界樹立了典範,獲得了普遍認可和高度評價,目前世界上除了模仿借鑑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模式以外,新加坡、韓國和德國等國的抗疫模式也受到關注。

就國際上抗疫模式而言,與一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歷史、傳統及國民的思維、行動方式等有很大關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等,也都鼓勵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探索、選擇適合自己的抗疫模式。

因此,至少目前,外界對瑞典堅持自己的抗疫模式,不便簡單作出對與錯、成與敗的評價。如何選擇決定是瑞典自己的事,後果也是他們自己承擔。當然,國際抗疫是一盤棋,不能因為某個國家國情特殊而影響了整個國際疫情的防控。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視頻截圖:北歐國家瑞典的自然風光。(來自於社交媒體)

瑞典疫情與抗疫方式

歐洲從3月上旬起成了全球疫情的“震中”。瑞典在國情和風格方面有所不同,但並非病毒不侵之國度。

據歐洲疾控中心今天早晨公佈的最新疫情統計,瑞典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逾4000例,

其嚴重度在歐洲國家中排列第12位。但瑞典的死亡病例較少,目前僅146人。從疫情發展看,有較快蔓延的趨勢。但瑞典至今沒有采取任何的硬性隔離措施,用瑞典人的話說,“工作、生活在繼續”,變化不大。

歐洲地區疫情加劇後,瑞典政府提倡居民儘可能在家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旅行,並建議老年人避免社交,強調經常洗手,保持清潔衛生,但至今瑞典的餐廳、酒吧、咖啡廳等公共餐飲娛樂場所照常營業,只是從3月29日起要求用餐客人一律改為就坐用餐,而且人數要限制在50人以內。瑞典關閉了大學,但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照開,16歲以下學生均可繼續上學。瑞典全職父母很少,當局估計,如果中小學生都得在家不上學,則瑞典的勞動力特別是醫護人員將大大減少。

瑞典的企業沒有停工,作為冬季瑞典旅遊重點的滑雪場所等體育設施,均照常開放,這與鄰國丹麥、挪威、芬蘭等國完全不同。在出入境方面,瑞典也基本保持著暢通,而周邊國家早已關閉邊境。瑞典保持了與挪威之間1619公里的陸地邊界開放。

很多歐洲人士說,他們發現目前瑞典的社會生活和娛樂基本照舊,首都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的夜晚和週末,無論廣場、餐飲店、咖啡店還是商場,依然熙來攘往。斯德哥爾摩國際學校的老師埃裡克週日表示,他雖然心裡擔心,也充滿了矛盾,但每天都繼續為學生上課。如果有學生身體不適,可以請假不來,但只要自己感到身體好了,就可以接著上學,無需隔離。

民眾與政府什麼態度?

瑞典資訊非常發達,瑞典的居民,包括本國人和外國人,對於外界特別是歐洲地區的疫情隨時都有了解,他們對瑞典基本照舊的生活方式和疫情蔓延不擔心不緊張嗎?從瑞典媒體和歐美主流媒體發自斯德哥爾摩的報道看,似乎都認為目前瑞典居民大多贊同瑞典政府的鬆散式疫情防控方式。《瑞典日報》近日的民調顯示,至少有52%的人明確表示贊同這種方式。

瑞典的防疫決策與他國不同,瑞典是否採取抗疫措施,是否提升防疫等級,是否實施封閉管控,不是瑞典政府說了算,而主要由瑞典公共衛生部門來研判決策。雖然這個部門名義上屬於政府性質,但瑞典憲法嚴格禁止政府領導人干預該部門的工作和決策。

瑞典公共衛生部門認真研究了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其他國家的疫情防控措施,認為它們這些措施可以參考,值得引起重視,但動作太大、副作用太多,目前瑞典還不宜採取這種硬性措施。該部門的專家認為,任何病毒和疫情防控措施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病毒傳播、減緩疫情和儘量減少疫情造成的混亂和損失,只要最終結果是相同的,實現的路徑和方式可以不同。

瑞典公共衛生局的主要流行病學家是安德斯·特涅爾,他被認為是目前瑞典冠狀病毒應對決策的關鍵人物。他不僅對瑞典的疫情防控有很大發言權,前段時間還參與了英國的疫情防控決策,導致英國首相提出“群體免疫”,特涅爾因此遭到輿論的詬病,但他非常自信固執。

瑞典的防疫專家們認為,從截止到上週日的疫情看,挪威人口535萬,雖然早已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但仍有3,770個病例和19例死亡;丹麥人口582萬,也早已採取隔離措施,但報告病例也已達到2200例,死亡52例;瑞典有1031萬人,且至今沒有采取隔離措施,但也只是報告了4000多病例和146例死亡,如果瑞典採取封城隔離等管控措施,未必就能大大減少瑞典的病例和死亡人數。

瑞典的專家們堅稱,對瑞典而言,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號召國民遵守醫囑,儘可能留在家中,即使外出或參加活動,也必須遵守公共衛生部門的建議,遵守公共道德,保持遠距離、小範圍接觸,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如果不能自覺做到這些,即使採取硬性管控措施,也未必有效。

瑞典歷史學家拉斯·特拉加德表示,也許瑞典與其他國家不同,

瑞典國內擁有高度互信的傳統,民眾信任政府,政府信任國家公共衛生部門,公共衛生部門相信自己的獨立研判,“因此您無需通過禁止或威脅制裁、罰款或監禁來對微觀行為進行詳細管理或控制”,“這就是瑞典脫穎而出的方式”。

瑞典有瑞典的國情。丹麥《政治報》的評論認為,儘管瑞典採取不同的抗疫方式,但沒有證據表明瑞典人在低估全球範圍內肆虐的新冠病毒的嚴重性。但輿論認為,瑞典這種模式並不適合南歐、西歐等歐洲國家,也不適合世界其他國家。

瑞典首相勒文上週日強調,“作為個人,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承擔責任。我們不能立法和禁止一切,這也是(瑞典)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但疫情在變化,暫時不採取硬性管控措施並不代表瑞典一直都是這樣,如果事實證明瑞典的疫情已經嚴重擴散,且瑞典公共衛生部門提出要升級防控措施,則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事實上,瑞典政府已經在為瑞典疫情的加劇蔓延作各種準備,當局已經在哥德堡等城市建設一批野戰醫院,以應對新冠肺炎患者增多的可能。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因為疫情在全球蔓延,瑞典經濟貿易受到了很多衝擊。瑞典銀行上週預測,2020年瑞典經濟將收縮4%,“瑞典經濟的衰退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更為廣泛和迅速。雖然有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措施,到今年夏天瑞典的失業率仍將達到10%。瑞典經濟中的大多數部門都在‘流血’。在服務領域,多家公司已完全沒有訂單需求,有的因為員工在家工作而被放棄了生產經營。瑞典制造業正陷入供應鏈斷裂和需求下降的困境”。

(本文作者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東方智庫丨瑞典為何拒絕封閉隔離?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