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瑞典在培養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對於那些偷懶不願意去分類的人,瑞典政府重新設計垃圾容器來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小孔狀的,把扔硬紙盒和紙板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象。

如今,每個瑞典人都在實現著他們的環保夢想,即通過大規模的回收創造一個高效有益的自然體系,一個“人人都回收”的社會。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傳統

在瑞典,人們自覺地保護環境,科學合理地處理各種生活垃圾。政府對國民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了,他們先是把這個概念引入學校,教育孩子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再由孩子們回家後告訴大人,這樣,瑞典政府僅在培養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稱:“在瑞典,垃圾分類是一種傳統。”

那麼瑞典人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呢?在瑞典,大多數家庭有很多垃圾桶用於存放不同種類的垃圾:電池、生物可分解物、木質材料要分類;有色玻璃和其他玻璃要分類;鋁和其他金屬要分類;新聞紙和硬紙盒也要分類,這兩種紙以外的紙則屬另外一類。此外,瑞典人對這些垃圾進行如此細緻的分類之前還要進行清洗,因為有奶漬的牛奶盒不能回收,帶有標籤的金屬罐也不能回收。在他們看來,這樣做是有益於環境保護的。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瑞典有專門的垃圾收集服務者,但他們只收集特定的垃圾,一般是生物可分解的剩菜殘羹。對於沒有被收集的垃圾,瑞典政府在大多數的社區設立垃圾收集中心,在其中放置許多標有顏色標識的垃圾容器,以方便人們將已經分好類的垃圾投入專用的垃圾容器。因此,如果沒有提前分類,扔垃圾時就會犯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人們進行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但是,總有一些偷懶的人,不願意去分類,瑞典政府對此作出了回應:重新設計垃圾容器來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小孔狀的,把扔硬紙盒和紙板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象。

但這似乎還不夠,因為一些不願分類的人來到垃圾收集中心,乾脆直接把垃圾放在垃圾容器旁邊一走了之。當然,政府對此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支付薪金設立監督員在垃圾收集中心進行監視,以查明未按規定進行分類的投放者,對他們繩之以法。不過這種略帶偏激的做法因為遭到人們的反對,最終並未成功實施。

瑞典這種強制的回收體制是按以下流程設立的:首先,消費者對垃圾進行清洗、分類並將其運送到收集中心,然後由政府委任的垃圾收集服務者將其運送到區域中心,在那裡垃圾將被回收利用,未回收利用的垃圾則被運到集中的回收工廠進行再生利用或焚燒,最後剩下的垃圾將以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


首創生產者責任制度

早在1994年瑞典政府就提出了“生產者責任制”,即法律規定生產者應在其產品上詳細說明產品被消費後的回收方式,消費者則有義務按照此說明對廢棄產品進行分類,並送到指定的回收處。十多年來,生產者負責回收物的範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產品包裝、輪胎和廢紙,到汽車和電器產品,再到辦公用紙、農業塑料和廢舊電池等。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對於那些沒有能力組建回收再利用體系的企業,瑞典成立了專門機構,如REPA(生產者責任制登記公司),使他們可以加入這些機構並交納會費,讓機構代為履行生產者責任制的義務。這些專門機構是非營利性的組織,宗旨是為瑞典企業界和環保事業服務。這樣一來,瑞典的生產者責任制度迅速普及,這一制度以其經濟激勵的手段使得企業從根本上實現了垃圾減量化。


超市裡的回收文化

此外,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統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瑞典,你會看到有些人專門拾撿飲料瓶,然後在超市兌換零錢;你還會看到逛超市的人們會習慣性地帶著空飲料瓶和易拉罐,因為這些包裝物退還時可以返還押金。在你購買飲料時,除了飲料價格外,你還必須按照包裝上標籤標識的押金額支付押金。飲用完後,你只需將飲料瓶投入超市門口的專用回收機器,按下按鈕,就會有收條打出,最後憑此收條可在超市購物或兌換現金。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如今,這一制度已被擴大使用,例如,一些強制回收的產品在生產之前就需要向環保部門預繳押金,只有在產品檢驗達到回收比例之後,押金才能返還。可見,押金回收制度在垃圾回收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


向無化石燃料國家邁進

與此同時,在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去年宣佈的最新財政預算草案,草案顯示,從今年開始,瑞典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投資規模,朝著全球首個完全脫離化石燃料的國家邁進。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瑞典已經準備好向全世界證明,即便沒有化石燃料也行得通!”勒文在日前聯合國舉行的一次大會上發表講話稱,“孩子們應該在一個‘無毒害’的環境中成長,這是我們制定相關政策的基礎。”

按照這份財政預案規劃,瑞典今年將撥出45億瑞典克朗(約合5.45億美元)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其中將擴大綠色設施的籌建規模、投資更多太陽能電池板和風機、促進更清潔的公共交通系統,以及加速智能電網和儲能系統的發展,同時還計劃增加環境稅。

“全面脫化”現實麼?事實上,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此外,瑞典還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截至2014年,該國已探明鐵礦儲量約36.5億噸,鈾礦儲量約25萬至30萬噸,北部和中部地區還有硫、銅、鉛、鋅等礦產資源。擁有這樣複雜的工業背景,要實現“全綠”並非易事。

儘管如此,瑞典在綠色產業的成績仍然讓人刮目相看,該國目前約2/3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計劃2020年前減少40%的碳排放量。彭博社分析認為,瑞典政府雖然並未針對“零化石燃料”設定具體日期,但斯德哥爾摩有望在2050年全面擺脫化石燃料。


典型範例:瑞典哈馬比生態城

“Hammarby”在瑞典語中的意思是“臨海而建的城市”。它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城區東南部,儘管街區風貌、人口密度已經象郊區,其實離城中心直線距離不過三四公里。

上世紀九十年代,斯德哥爾摩市區人口持續增長,市區居住密度越來越大,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區計劃應運而生。這一計劃主要位於一些離市區不遠的前工業用地上,旨在發展成為市區的延伸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居住需求,而非建立一個新的郊區。

水岸新區在能源再生利用、廢水處理、地表水收集處理、垃圾處理等方面非常出名,是名副其實的可持續發展社區。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水岸新城主幹道旁邊的這棟小玻璃房子GlashausEtt是環境信息中心,面向本地居民和參觀者提供能源垃圾水處理等設施的綜合性功能整合示範。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道路邊拓寬的機動車泊位、自行車停車位、無障礙設計周到細膩。倒U型的樹木護欄和標識牌結合在一起,同時也是鎖自行車的欄杆。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居住區以四到六層的多層住宅為主,也有少量高層公寓。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週末的早上,居住區內活動的人群。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朗朗看世界 | 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裝置,清潔美觀。分門別類投進去後,粗大的管道直通地下室的垃圾處理間。


穿過哈馬比長長的街區,一些倉庫設在社區邊緣,這裡就是垃圾處理終端。在這裡,強勁的電泵將整個城區的垃圾從管道里抽取到這個地方,紙張的歸紙張的管道,瓶子歸瓶子的管道,然後回收;生活垃圾歸生活垃圾的管道,或是提取天然氣,或是燃燒發電,總之都將重新變成新能源回到社區之中。這裡完全由電腦控制,除了機器的運轉聲,這個垃圾的終端既看不到一點垃圾,也沒有一絲異味。

因為有這樣的處理系統,海城哈馬比的垃圾回收率在70% 以上,其中家用垃圾的轉化率更是高達95%。在哈馬比,只有很少一部分垃圾被填埋。而在美國,平均垃圾利用率的數字是35%,其中加州是48%;中國的垃圾回收率也不足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