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嚐到種丹蔘的甜頭以後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寫在龍亭鎮梁河村丹參種植現場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眼下,正當人們象蜜蜂一樣追著桃花、菜花和次第盛開的牡丹在賞花踏青的時候,在洋縣龍亭鎮北部丘陵山村梁河村的山樑上,溝窪裡,村民們揮汗如雨,忙著第二年的丹參種植農活了。

走進梁河村丹參產業基地,村民們正忙著開溝、施肥、覆蓋農膜、栽植丹參。大灣裡,田埂間,那一綹綹雪白的農膜與周邊盛開的油菜花和墨綠的小麥構成了一幅大美鄉村田園風光的壯麗畫卷。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去年我們村種植丹參40多畝。近期開挖後發現效益不錯。村上經過研究,決定流轉土地擴大面積繼續種植。目前,我們採取開挖與種植一條龍的方法邊挖邊種,這樣就減少了幼苗中轉環節,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村黨支部書記王軍說。

2019年,梁河村黨支部為改變村無支柱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從西安請來專家對當地土壤成份進行檢測,綜合評估,選擇了中藥材丹參產業種植項目。從山東省濟南市調回幼苗52萬株,發展丹參40畝。幼苗栽植後,村兩委一班人像照管自己小孩一樣整天守候在田間地頭,除草澆水,引領當地30多戶村民投工投勞。眼看著一株株幼在陽光雨露的滋潤和幹部群眾經心精意的呵護下吐芽、綻葉、開花、成長,大夥兒看到了產業成功的希望。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根據丹參在大地生長一年後開挖的產量和當前的市場價格,除去商品丹參銷往外地掙取一定的收入外,光幼苗就可以擴展200多畝。不久前,梁河村40畝丹參獲豐收的消息在各地媒體發佈以後,引起了漢江兩岸部分村的高度關注和人們極大的興趣。近日磨子橋鎮張家壩村黨支部書記祝鵬組織部分黨員幹部前來基地學習參觀後,一次就買回2500元錢的種苗。附近鄰村長溪、陳靳村的個別種植大戶也紛紛預訂種苗,計劃發展種植。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梁河村村民種丹參嚐到甜頭後,村民種植積極性和熱情空前高漲。今年,他們又擴大面積55畝。為了使村幹部從紛繁複雜的具體活碌中走出來,今年村上經過研究決定,指定了一名懂技術、有熱情、會管理的村民具體負責丹參的種植、基地用工、除草、開挖等事宜。“最近天干的很,我們為了保栽保活,邊挖邊栽,再過幾天就搞結束了。”村委委員陳冬梅說。莫想到,這些荒坡地,塝塝田在一個村產業發展中派上了大用場。

他們嚐到種丹參的甜頭以後

望著梁河村山嶺上、溝窪裡那些變了裝束的土地和為丹參產業奔波忙碌、操勞的鄉親,禁不住讓人肅然起敬:這就是面對產業發展覺悟起來追趕超越的新時代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