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孔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孔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中国,孔子更是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圣人”。西汉司马迁称之为“至圣”,北魏孝文帝时尊为“文圣”,唐太宗时称“先圣”,南宋理学家朱熹标榜孔子说:“天不仲尼,万古长如夜”。明世宗时追封“至圣先师”,一直到清代乃至民国,对孔子的加封从没有停止过。

183、孔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孔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值得人们万世景仰?他会不会是人们捧出来的“圣人”,虚有其名?让我们重新走进孔子的世界,去寻找答案。

一、孔子的王室血统。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孔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后裔。话说商朝灭亡之后,周成王大举分封诸侯,就把商纣王的大哥微子也列为诸侯,封国为宋。微子去世后,兄终弟及,他的弟弟微仲即位,这便是孔子先祖。六世祖孔父嘉时,开始以孔为姓,曾祖孔防叔为避宋国内乱,逃亡鲁国。其父叔梁纥,为鲁国有名的勇士,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因此,孔子的童年印象就是“贫且贱”。可以说,孔子的王室后裔的光环在他出生时早已消耗殆尽。

二、孔子所受教育。孔子有九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都是同父异母的。他的哥哥足有残疾,不能立为嗣子,因此,孔子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他自己说“十五志于学”,二十岁时已非常渊博。孔子读的书,无非是《诗经》、《尚书》和《周易》,和一些关于“周礼”和各国春秋的书。孔子对《诗经》特别推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晚年好易,以至于韦编三绝。读书给了孔子很大的文化积淀,使他受用一生。

三、孔子的从政生涯。孔子聪慧过人,事无巨细,都能办得妥妥的。他从微不足道的小吏开始就兢兢业业,五十六时,做到了鲁国的执政,三月之间,鲁国风貌为之一变。后来,由于堕三都而得罪三桓而被黜。官至鲁国执政,并极力推行“周礼”,从此他便名闻天下。

四、孔子的私学教育。孔子在政治实践中遇挫之后,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他便重拾私人讲学这项副业,他教过的学生有三千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在那个信息传播匮乏的年代,聚徒讲学、周游列国,使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就远播华夏。

五、孔子成圣综述。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而不是其他人,我觉得除了他的学识和品行等基本要素外,还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其一,他推行“正名”,迎合了历代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他主张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也顺应了一般人对自己的价值认同的需要,所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他集结了一大批追随者。其二,他重视教育,推行私学,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信徒,他的弟子门人在时空维度上为他做足了宣传,放大了孔子的形象,以至于到司马迁的时候,孔子就开始登上神坛了。 所以,孔子被尊为“圣人”,很大一部分是靠他的门人弟子和历代统治者追捧出来的,但也从另一方面看出,他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他的思想干货和他施行教育的巨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