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C.Cloud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將希望握在手中,

不做沉默的英雄。

迎著光,風再大,

又何妨?

瞳樂團的一首《鯤鵬》,穿越了兩個八度。真的,只有如此的節奏,才配得上HDC.Cloud,才能在加速的心跳中向開發者致敬。正因如此,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炙熱,即使沒有現場的熒光棒,也能感受到鯤鵬已不只是顆芯片。



算力的責任

確實,每一屆HDC總會過目不忘。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即HDC.Cloud|2020更有一系列的過目難忘。"算力越大,責任越大。算力正在兌換時間、跨越空間、洞悉真相。"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開篇即點出鯤鵬處理器產生的背景,並不是華為必須創造鯤鵬,而是這個時代需要鯤鵬。

時間回到20年前。此時,x86芯片開始入駐數據中心,其代表了最先進的科技生產力,也推動著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但時過20年,2G移動網絡早已交棒給5G網絡,人工智能也從科幻電影走入應用場景,雲計算更是無所不在地取代了傳統架構。而計算顯然已經滯後於時代,傳統計算模式依然受制與摩爾定律,無法滿足智能時代中異構的、雲邊端協同的應用場景需求。

"鯤鵬"即是在此背景下產生,但改變這個世界的不只是鯤鵬,還包括開發者。"開發者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侯金龍向全球的每一位開發者致敬:"因為,開發者才是企業創新的引擎,開發者才是產業的靈魂。"

HDC.Cloud|鯤鵬已不只是顆芯片


逆向思考華為

延伸此話題,華為正在以實際行動向開發者致敬。其實,早在HC2019期間,華為已明確"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合作伙伴"策略,但對此理解可反向思考。如果當初華為不堅持"開放+開源",或許其會因為壟斷而孤立,因為孤立而碰壁;或許其也會成為"收租公",依靠收取專利費,讓相關企業為其打工。

當然,上述兩種假設都非華為的實際行動。鯤鵬產生的背景確實很複雜,但本質還是時代已經改變,"Cloud+AI+5G"時代衍生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而其底層則需要異構計算、協同計算、"暴力"計算、泛在計算等多樣化算力予以支撐。

以此角度,就不難理解"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目前,全球已有11家整機廠商基於鯤鵬主板,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服務器及PC產品。同時,OpenEuler LTS(Long Term Support)版本也正式上線,麒麟軟件、普華基礎軟件、統信軟件、中科院軟件所更已發佈,基於OpenEuler的商業版操作系統。

可以看出,此前獨立發展的諸多企業,因為共同的產業願景,對開源、開放技術路線的相同認知,已經與華為走到一起。而華為對鯤鵬的開放和開源深度,更是在x86體系中不可想象的,這就如至親好友和一面之緣網友的差別,這也才是鯤鵬吸引軟硬件合作伙伴最大的原因。

HDC.Cloud|鯤鵬已不只是顆芯片


多渠道使能合作伙伴

遞進此話題,"硬件開放、軟件開源"是底層基礎,"使能合作伙伴"才是上層建築。當然,這裡所指合作伙伴,既包括上述IHV(獨立硬件供應商)和OSV(操作系統廠商)軟硬件夥伴,也包括深入應用場景的軟件開發者。

首先列舉一組數字。截至目前,華為雲開發者數量已經增長到160萬。華為與產業夥伴已聯合成立了15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並且,華為已經與600多家的ISV夥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當然,鯤鵬的腳步並沒有因此停止。HDC.Cloud期間,華為宣佈將持續推動"沃土計劃2.0"落地,投入2億美元推動鯤鵬生態。其中細則包括:面向高校提供1億人民幣,提供人才培養、雲資源、樣機等支持;與教育部簽署3年合作協議,投入10億人民幣共同推進人才的培養;面向初創企業及個體開發人員,以雲資源及線下活動的方式,發放1億人民幣研發補助;面向合作伙伴,提供6億人民幣用於應用創新。

可以看出,此次華為發出的鯤鵬"紅包",相當有縱深格局、有層次梯度。其中既包括開發者,也包括準開發者;既包括初創企業,也包括成熟企業。其將幫助更多開發者瞭解鯤鵬,並針對開發者在學習、訓練、構建、社交等階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資源政策與活動。

HDC.Cloud|鯤鵬已不只是顆芯片


開發者不再"異地戀"

當然,"紅包"可幫助開發者接觸鯤鵬、瞭解鯤鵬,但喜歡鯤鵬,提升應用體驗更依靠硬核技術實力。其實,華為在發展鯤鵬生態的全過程中,從未打過一張感情牌。其也從不奢求合作伙伴雪中送炭,但特別歡迎錦上添花。而轉換另一角度,對於選擇架構平臺,開發者從來都是用頭髮投票,利於保持髮際線的平臺,必然支持者眾多。

此次HDC.Cloud期間,華為重新定義了"3個1"的內容含義,即1個雲上開發平臺,1套開發工具,和1個開發者社區。其中,DevCloud新增CloudIDE功能;開發套件工具新增鯤鵬加速庫,而鯤鵬開發者社區將覆蓋"學、練、訓、考"的個人才培養全過程。

重點聚焦華為雲CloudIDE。華為雲CloudIDE即是利於,保持開發者髮際線的平臺。作為華為雲DevCloud開發平臺的核心組件之一,CloudIDE打通了開發態和運行態。也就是說,這解決了開發者"異地戀"的難題,在x86平臺和鯤鵬平臺之間,開發者不必再往返奔波,進行"代碼搬家"。

同時,重量級的CloudIDE,又是"輕量級WebIDE"。其將前臺與後臺解耦,開發者將無感於後臺硬件平臺。或者說,開發者關注鯤鵬是一種狀態,開發者無感於鯤鵬的存在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鯤鵬已不只是顆芯片

由此可見,當華為首次舉起鯤鵬處理器時,它只是一顆芯片,但一年之後,鯤鵬已不只是芯片,它得到了160萬位開發者的支持,它支撐著1500個解決方案,落地於各行業的應用場景。

更重要的是,開發者進行應用遷移,甚至比將大象關進冰箱更簡單;開發者也不必在糾結於"異地戀",不必在x86平臺和鯤鵬平臺之間,往返進行"代碼搬家"。更舒適的"鯤鵬原生"開發環境,吸引了更廣泛的開發者,更高性能的系統表現,吸引了更多的開發者去改變世界。

最後說一句:鯤鵬不是屬於華為,而是華為送給智能世界、數字世界的一份禮物。當然,改變世界的也不是鯤鵬,而是"鯤鵬+開發者"。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