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推進下,2000萬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轉型展望

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蔓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將病毒視為新的歷史分期的起點: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後的世界。新冠之後的世界,會出現怎樣的趨勢?

這是《超級觀點》推出的“新冠之後的世界”系列報道的第2篇,我們會從多維度拆解國內外經濟領域的實時變化。

文 | 劉曉蕾(北大光華學院金融學系主任、教授)

“新基建”推进下,2000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型展望 | 超级观点·疫情后的经济世界 ②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美股更是10天內4次觸發熔斷,近一週跌幅超過17%,創2008年以來單週最大跌幅。為了救市,美聯儲把基準利率幾乎降到零,開啟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政策力度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QE操作。

疫情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中國2020年1、2月份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下跌13.5%,城鎮調查失業率升高到6%,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通常認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而這裡面有幾個方向,跟我們未來整個經濟數字化轉型都是密切相關的。

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等新契機促使企業信息化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這將極大影響未來的融資模式,促進國內的融資模式從“主體信用”向“資產信用與交易信用”轉型。

央行行長易綱曾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的主旨演講《關於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幾個視角》中提到,“我國有2000多萬的小微企業法人,此外還有6000多萬的個體工商戶,他們一共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根據央行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比一直在30%作用。也就是說

小微企業對經濟的作用,與其收到的信貸支持是嚴重不符的。

人民銀行陳鋒在《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的總量與結構特徵》中根據抽樣調查分析表明,目前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是現有融資的1.4倍,這意味著我們大概有50%的融資需求沒有被滿足。另外2019年相比於2018年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數據,大型企業應付賬款同比增長42%,對應的反映在小型、微型企業身上就是應收賬款分別同比增長37.8%和43.7%。

可以預見,疫情過後,大企業本身也會面臨資金緊張,大企業拖延賬期的情況只會更嚴重。而小微企業會面臨更緊張的流動資金緊缺,解決應收賬款融資,會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很重要解決途徑。

那麼為什麼說我們的資產信用有發展的潛力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工業企業應收賬款淨額是逐年上漲的,到2018年這個數字超過14萬億,我們應收總量是非常大的。對於民營企業或者是中小微企業而言,往往主體信用比較差,不滿足銀行信貸要求。而他的資產信用往往可以好於主體信用。以應收賬款的資產為例,一個小企業如果他的客戶是一家大企業,大企業欠錢不還造成小企業資金緊張,賬面上顯示有應收賬款資產。這筆應收帳款的信用,其實是背後大企業客戶的信用,這個資產的信用往往是好於中小微企業的主體信用。

資產證券化,就是希望可以脫離主體信用而只通過資產信用融資的金融產品。但當前國內做的還不是很理想,當原始權益人破產之後往往會牽連到資產證券化產品,甚至是已經出表的,表面做了破產隔離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換句話說,以前資產證券化還是沒有做到脫離主體信用。投資人對ABS產品的評估還是主要看原始權益人。而只有真正破產隔離,才能做到只看資產信用而不看主體信用。

但是去年10月底,ABS市場迎來首例監管賬戶破產隔離裁定。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執行裁定書,支持山西證券作為案外人對融信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與其債權人借款合同糾紛訴訟保全一案中將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監管賬戶作為執行標的的異議,認為該監管賬戶的資金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依法對該賬戶中止執行。

我與合作者的一篇工作論文《資產證券化(ABS)脫離主體信用的影響》中,分析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影響。我們發現相比銀行主體的ABS,企業為原始權益人發行的ABS對這一事件反應更正面,民企和非上市公司對這一事件反應也更正面。這一結果反應出,

民企、非上市公司對於脫離主體信用,轉而使用資產信用是有相當的需求的。

而過去的融資模式沒有重視資產信用是有其深層原因的。比如2012年的上海鋼貿爆倉事件,在倉單質押貸款中出現了大量重複質押或者空單質押的問題,而疫情帶來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新的融資模式其實早已出現,比如螞蟻金服就從掃碼支付開始,幫助小微企業(碼商)做數字化轉型,實現企業經營流程自動化,通過控制交易信用為碼商發放貸款。過去這種小企業、小商戶是沒辦法拿到銀行借款的,如果把進貨、點單等數字化,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的交易流程拿到相關數據,也就是交易信用,就可以發放貸款。

再比如浙商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應收款融資平臺,發行浙商鏈融ABS產品,底層信息放到鏈上將不可篡改。還有如聚均科技等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應用物聯網技術,收集企業交易流程信息,並將其用於企業融資風控。

簡而言之,隨著“新基建”的推進,隨著疫情帶動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融資模式未來將不再侷限於主體信用,而向資產信用與交易信用轉化,這也將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極端壓力下,60+中小企業的迭代密碼 | 超級觀點

36氪招募特約觀察員,發光的觀點值得被看到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