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馬斯克和 SEC 和解,罰 2000 萬美元並辭任特斯拉董事長

「更新」马斯克和 SEC 和解,罚 2000 万美元并辞任特斯拉董事长

9 月 30 日 07:15 更新

路透社報道,馬斯克同意與 SEC 和解,繼續擔任 CEO 但辭去董事長職務。同時馬斯克和特斯拉分別支付 2000 萬美元罰款。

馬斯克被要求 45 天內辭去董事長職務,三年內沒有資格再當選該職務。特斯拉將任命兩位新的獨立董事,新董事長由獨立董事取代。SEC 還要求特斯拉組建新的獨立董事委員會,控制和監督馬斯克的言行。

《華爾街日報》稱,作為和解的一部分,馬斯克不承認也不否認有不當行為。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表示,在認為決議符合公司、他本人和股東的最佳利益後,他改變了對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的看法。

另一位知情人士稱,馬斯克得律師在當地時間週四晚些時候通過電子郵件向 SEC 最高執法官員發送了電子郵件 —— 在 SEC 已經提起訴訟後要求討論此事。但這位電子郵件來得太晚了,SEC 官員已經睡著了。

以下為 9 月 29 日報道原文:

路透社報道,特斯拉 CEO 馬斯克原本可以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達成和解,但馬斯克拒絕了,他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情,且已聘請律師做好了應訴準備。

昨天,SEC 起訴馬斯克涉嫌欺詐,因此前他的私有化特斯拉言論誤導了投資者。SEC 調查顯示,馬斯克在宣佈私有化前,7 月 31 日見了三名沙特阿拉伯國家財富主權基金的人。其中一個談到對特斯拉私有化有興趣,馬斯克就認為在特斯拉私有化一事上,已經與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達成口頭協議。

SEC 認為,馬斯克與該基金的溝通,根本沒有涉及此類交易的任何財務細節。比如,相對於特斯拉目前的交易價格,該公司將向股東支付多少溢價。而馬斯克自己估算了私有化的價格——增加 20% 的溢價後得出 419 美元的價格,但他上調且最後公佈的是 420 美元,則是為了取悅他的女友,因為“420”是吸食大麻的暗號(國際大麻日)。

報道稱,SEC 在正式起訴之前,和馬斯克起草了一份和解協議,也得到了委員會的批准。這份協議要求馬斯克放棄擔任董事長或者 CEO 兩年時間,且個人需要支付一定的罰款。但就在 SEC 準備提交和解協議前的最後一小時,馬斯克的律師致電稱放棄推進該協議。隨後 SEC 才急忙起草起訴協議,並要求禁止馬斯克擔任任何美國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

SEC 提交起訴後,馬斯克回應稱其指控不公正,自己一直為投資人的利益考慮 。他說自己之所以在社交平臺上公佈私有化,是因為已開始跟投資者交談,才希望向公眾公開保持透明度。尚且不清楚馬斯克以及其律師團隊會如何應對 SEC 的訴訟,但《華爾街日報》報道,他的律師團隊新增加了律師克里斯·克拉克。克里斯此前是一名前聯邦檢察官,曾在 2013 年時成功地為 NBA 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馬克·庫班辯護。

美國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 CFRA 的分析師加里特·尼爾森認為,馬斯克放棄和解是個巨大的錯誤。除此之外,有 5 家研究公司認為,馬斯克可能要在 SEC 的訴訟後離職。

路透社也表示, SEC 的行動只是一個開始,隨後政府、做空者和其他投資者對馬斯克採取的一系列法律行動,可能令特斯拉損失慘重。上週,美國司法部也對馬斯克有關私有化的言論展開刑事調查,雖然目前尚未收到司法部的傳票、出庭作證或其他任何正式要求。但此前針對驗血公司 Theranos 的欺詐訴訟中, 在 SEC 與該公司創始人達成和解後 3 個月,司法部就發起刑事訴訟。

而自從 SEC 提交起訴後,特斯拉的股價已經下跌超過 15% ,且分析師一直在修改他們對特斯拉的看法。昨天,花旗集團和 CFRA 都將特斯拉的股票評級下調為賣出。CFRA 還將價格目標從 265 美元下調至 225 美元。

但也有研究機構和分析師認為,馬斯克直接參與了特斯拉產品開發和技術戰略的幾乎所有細節,而且是這家仍在虧損的公司能夠不斷融資的關鍵。失去了馬斯克,特斯拉的損失更嚴重。

“要求馬斯克辭任 CEO,會讓特斯拉的融資處於更艱難的狀態,”獨立資產研究機構伯恩斯坦的分析師託尼·薩科納吉表示,馬斯克選擇了應對訴訟,這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才會有結果。

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在一份報告中嘗試計算馬斯克對特斯拉的價值,得出的“馬斯克溢價”為 130 美元。也就是失去馬斯克,特斯拉的股價每股將跌 130 美元。 “如果 SEC 成功讓馬斯克辭任高管或董事,投資者將會把特斯拉重新定位作為一個汽車製造商,而不是一個創始人領導的多個行業的潛在顛覆者,” 巴克萊的分析師布萊恩·約翰遜說。

這也是在 SEC 提交訴訟後,特斯拉的董事會也在為馬斯克辯護的原因,他們表示完全信任馬斯克並對他的領導能力充滿信心。

不過,我們此前曾報道,今天 CEO 的行為對公司價值影響巨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 CEO 們已經被塑造成明星、財富故事的主角,而且他們責任和影響力確實越來越大——最終掌控所有決策的 CEO 突然因為醜聞離職,必然影響公司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