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這句話?

文林筆談


“投我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是出自《詩經·衛風·木瓜》中的一句詩。意思是: “你贈我木桃,我給你美玉,不是為了報答你,而是為了加深我們之間的情誼。”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來而不往非禮也”是中國的處世之道。

“禮尚往來”,沉澱在華夏民族社交文化裡經世不衰,在現代同樣被普遍認可和接受。人際交往中,一旦有人違背這種禮儀,就會被人不齒。但講究效率的現代人,奉行的大多都是“投桃報李”式的有用社交,這屬於成年人世界裡的潛規則。你給予我多少,我便回饋你多少等價的東西,互不虧欠,互不打擾。但有句話說得好,“你我互不虧欠,又何必相見?”排除必要的社會規則外,在行為處事上,事事講究平等,得到的也只能是冷冰冰的等價交換。

區別於投桃報李的一般禮節或禮儀,不等價的饋贈裡,等價的是真心。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愛情、親情、友情,恩情,種種情感都逃不過“人情”。回贈的價值高低,只是象徵性意義,看重的是對他人情意的珍視。看似不對等的交換,表達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投入,更重在情感上的付出。有舍有得,願意去經營的關係,才能真正存活長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用心”二字。待人處世重在真心相交,交心,方知交情。這一生中,一定會有很多人值得我們花費時間、精力和心思,讓你跋山涉水,讓你傾盡所有去交好,卻不索求得失回報。做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與那些想要交好的人永以為好,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上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面對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中方願繼續與各方加強抗疫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已經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最高規格禮儀,足以印證“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明天的昨日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自先秦的《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註釋

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按:今粵桂閩臺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瓊琚(jū):美玉,下“瓊玖”“瓊瑤”同。

匪:非。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論傳誦程度還是《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對於這麼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複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因此詩主旨說法多不同,而“木瓜”作為文學意象也就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象徵意義。其中“臣子思報忠於君主”“愛人定情堅於金玉”“友人饋贈禮輕情重”三種意象逐漸成為“木瓜”意象的主流內涵。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云:“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一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儘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



給你一個小星星


全句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後世將此詩衍為成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意指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人將就人情往來,你送我一個桃子,我也要回你點什麼,以示有來有往。但這句詩表述的含義並不這麼簡單。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詩意:(你)送我木桃,(我)回贈你美玉。(美玉)不是單純的回禮,是為了和你永結同好(作為定情信物)。不難看出,這是作者表達愛意的清華。

愛人贈送的東西再普通,那也是極好極好的,(我)也必將用我最好的東西回贈,一來是回禮,二來是表達我的情意。


小徐的絮絮叨


《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與《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同義,後來"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衛風·木瓜》中"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瑤(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

禮節重要性

《禮記·儒行》記載"禮節者,仁之貌也",講述了一個人的言禮儀撙節是仁儒之外貌。禮是發於人性之自然,合於人生之需的行為規範。綜觀今日,講禮、識禮者少,故社會秩序亂象常見,各種摩擦、衝突頻繁發生,人們相處不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舉目皆敵的危機感。禮節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人與人交流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皆是禮節從中周旋的力量。

《管子·牧民》種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漢書·董仲舒傳》則說"知仁誼,然後重禮節;重禮節,然後安處善"。說明禮節從古到今,都是處理人際關係種至關重要的一環,現實生活中更顯得重要。能否在社會混得好,關鍵在於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處理則要注重禮尚往來,懂得感恩。

如何注重禮節

《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尚往來,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或者說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說,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循環中持續下去。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對於受恩者來說,要懂得感恩。這也是一種禮節,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切不能忘恩負義,有恩必報,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養。當然,往來之禮,也該適度。送禮的本意,在於表達敬意答射之意,所謂禮輕意重,並非越多越好。正如《莊子·山木》篇說所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 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維持友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在良性循環中持續下去,必須做到禮尚往來,懂得感恩。現實人際交際中,有很多人還弄不明白其中的真諦,沒有把禮節當作一回事,以至於在社會很難立足。

總結:

禮尚往來,從古至今,都是禮節上最重要的一環。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重點在於懂得禮節,懂得感恩。做到“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為人處事不會差得到哪裡去。能夠如此處理社交禮節,都是高情商高智商的人,這類人往往站在社會的上層。

我是於言,善讀書愛寫作,用文字講述生活;看影視評書籍,經思考分享知識。喜歡就點個讚唄,點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於言


“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 ”全句是“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木瓜是一種果子,瓊瑤是一種美玉。簡單的意思就是你給我木瓜,我給你瓊瑤。它出自哪呢?

它出自《詩經 •衛風 •木瓜》,全文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其中,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指果子,瓊琚、瓊瑤、瓊玖都指美玉。全文翻譯如下: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我對“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的理解:你給我的只是一個桃子,我回報你的卻是一塊美玉,它和“投桃報李”不同,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些類似,就是你當初幫助我一把,我將來十倍報答與你,這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操。它到了現代,已經不單單是一首情人間互相贈答的詩句,而是表達感恩之情的詩句。

最生動的例子就是日本愛知縣豐川市是江蘇無錫新吳區結對的友好城市。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豐川市伸出援助之手,向無錫新吳區捐贈了4500只口罩,積極支援新吳區的疫情防控。隨著日本疫情不斷蔓延,眼下,豐川市的口罩庫存告急。3月23日,豐川市長竹本幸夫通過網絡“隔空喊話”,希望得到無錫新吳區的幫助。

無錫市新吳區迅速回應,並回贈了豐川市5萬隻口罩。這就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一圈圈年輪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意思是: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美玉)作回報。這種人際交往的“禮儀”,到了現代,同樣被普遍認可和接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禮尚往來”的現象,並且在人際交往中,一旦有人違背了“禮尚往來”這種禮儀,就會被人不齒。

出處: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明·王濟《玉環記》二O:“妾聞‘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既蒙溫侯先把鳳頭簪為聘,奴家豈無所答,就把玉連環為贈。”

明·鄭之珍《目蓮救母·主婢相逢》:“荷安人賙濟貧窮,使我們生死感恩。自古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有個小明


我的理解是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甜甜的一笑


“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一首男女情投意合的讚歌,選自《詩經·衛風·木瓜》。

1.背景分析

關於《詩經·衛風·木瓜》,不論是從篇章結構,還是字句的使用,都不是很複雜 。但是對於詩歌的的解析,從古至今,都有分歧。分歧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詩篇,更是因為找不到作者。眾所周知,《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佚名,已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現代的學者一般採用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作者是一位年輕男子。我的理解也是從愛情詩這一角度。

2.情感昇華

“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翻譯為“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

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就是最高尚的情意,男女情頭意合的愛情。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後來演變為成語“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演變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論傳誦程度和廣大人民的熟悉程度,還是《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3.藝術成就

【四言的突破】

《詩經·木瓜》,與眾多的詩經收錄的詩歌不同,並不是以四言為主,打破了常規寫法,開創了一種新的格局

《詩經》中大多是民歌,以四言為主,重章疊唱。《詩經·衛風·木瓜》改變了以往四言為主的局面,無疑是向更高發展階段—文人獨立創作的過渡。到了後來,《楚辭》的流傳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突破點,源於楚地歌謠,不再一味拘泥於四言句式,轉而使用雜言。

【象徵手法運用】

詩句中提到,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也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是精神上的昇華,因而回贈的東西和它價值的高低,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


花生會閱讀


桃子比李子大,別人如果給你桃子,那你至少要回報一個李子或杏子,懂得感恩,很重要。


小閣文學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詩經》裡的詩,說的是一對情侶相互喜歡,他送她木桃以示情意,而她深感其情,拿出更珍貴的瓊瑤來送給男子,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