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据国内外媒体的报道,截止至北京时间27日06时38分,美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达到83553,从而超过了中国82037,成为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也就是说,美国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一下从疫情的安全区,变成了疫情的“重灾区”。

诚然,和2个月前的我们一对比,过于强调“民主自由”的美利坚,似乎对这次疫情并不在意,因此也没有看到之前美国政府做出了那些对于这次疫情有效的措施。不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下去”的话,接下来的这个数字,会不会还要更高。

但与此同时,我也在这些新闻的评论区下面看到了很多“幸灾乐祸”的声音。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虽然可以很明显看出,这里面不少声音,其实是针对之前特建国不当言论的反驳。但此时此刻,这些“幸灾乐祸”的声音,是不是稍微显得有一些“键盘侠”。毕竟,这次所有国家面对的是,是全人类的一次危机。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会给我们的孩子起到一个不好的“榜样作用”。如果连我们都不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在这个信息无所不在的“社交时代”,真的可以确保孩子们的世界观不会扭曲么?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精神上的病毒比身体上的病毒更可怕。这场疫情不仅是身体的免疫测试,也是精神的试剂检测。


学会独立思考,别跟别人创造的情绪走

在这个社交时代,很多人在炮制情绪假消息,更多人愿意传播这样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在培养“人性之善”,而是在释放“人性之恶”。这个时候你就要用逻辑去看待新闻,用思辨去阅读消息。

有一个福建人在他运营的几十个公众号里发布“世界失控了”“华商太难了”这样的假消息,手段并不高明,内容和图片稍加查证就知道是忽悠,这样一个身处二线城市的普通人,他在掌握世界华人的命运,竟然还有很多人关注他的号。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思考下:

第一他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内容。

第二为什么有人相信这样的内容。

他编造这样的内容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类似内容,人性弱点之一就是喜欢看别人笑话来提升自己幸福感,尤其是那些出国华侨的笑话,然后分享转发。

一部分人相信这些内容是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看到“北美留学生XX”“掌上欧洲XX”这样的号,以为对方在记录这个城市,浑然不知这个号可能是身在中国城乡结合部的抠脚大汉。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有意无意”的相信这些谣言并转发,这些人并不真正关心疫情,只是用他人的不幸来抚慰自己的卑微。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这样的情绪化内容,充斥着幸灾乐祸,极容易得到传播,并形成一种强大声势。这个时候,独立思考就特别重要。

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世界观”

“独立思考”之前,要有一个健康的“世界观”。因为疫情的关系,你同学妈妈在考虑要不要让在美国读书的同学姐姐回来。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现在因为疫情变得复杂。


有个小姐姐从意大利回国,被隔离在酒店,因为要矿泉水与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引发舆论。网络上流传“建设祖国你不行,万里投毒第一名”类似声音,就是说海外华人不应该在危险时候回来,中国疫情才好一些,你们这些人又回来捣乱。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在这里,我们不去批评这个小姐姐,因为很多人已经批评过了,在这里,我们要客观的谈一谈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1. 对这个世界要多点博爱,少点仇恨。都是第一次做人,谁也不欠谁。
  2. 和全世界携手,共享信息和科学,才有可能对抗病毒。
  3. 没有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其它国家受伤一定会影响到自己。
  4. 越开放越强大。物理上可以暂时隔离,但精神上一定要面向世界。
  5.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嘲笑它国疫情蔓延,就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
  6. 和平和发展是主题,别人为挑起事端,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是“零和游戏”。

在与全世界交往时,一个普通公民也要姿态温和谦虚有礼,这是文明世界的品质,也许因为你一个善意的小动作,可能让全世界感受到华人的温暖。


疫情应对中的批判性思维

前几日,知名自媒体作家六神磊磊在《为啥你永远说服不了他们:疫情不是美国的阴谋?》一文中就表示颇难接受,家里人“很多都相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美国投的毒,并到处转发”。

另一例“匪夷所思”的事件是,一则“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的消息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排队疯抢,一夜之间双黄连全网售罄,甚至双黄莲蓉月饼都卖完了,最后又被证明科学依据不足。

在被各种信息包裹的当下,不少人迷失于信息的汪洋之中,随波逐流。可是,如果我们连起码的甄别能力都欠缺,又如何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在下一代教育问题上,我们需要追问:甄别能力从何而来?

比如,这次疫情当然不是美国的阴谋,我们何以得出这个结论?我们是基于基本的常识,这些常识来自于你从小到大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自你在新闻中了解到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来自你在与人交谈相关话题时收获的启发……当常识建立起来,能让你起码粗浅地了解一点世界运行的逻辑,学会一些简单的推理,进行一些相对靠谱的思考。

所谓简单的推理与相对靠谱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最基本的批评性思维。

在看到“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这样的消息时,我们不要着急奔赴药店或者点开购物网址,先去了解一下双黄连到底有何功效,了解现实中是否有可信的临床实验成功案例,然后再来判断:以这款普通药物的功效,能否对付如此多顶尖科学家都难以攻克的新冠病毒?这样的思维需要我们教给孩子。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所以有人提出,如果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能得到系统的逻辑训练,那么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大家就会更为冷静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此,在当下给孩子补上批判性思维的一课,显得尤为必要。

所谓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要着急给出结论,事先都要多想一想再决定是否相信或者质疑。

当然,辨别信息的真假还只是批判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批判性思维所承载的使命还包括教会孩子通过对多种可能性的逻辑分析、推理和评估,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一点上,疫情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素材。

为了避免疫情扩散,武汉“封城”,湖北农村也普遍封村、封路。起初一些地方做得过了头,在村口挖断主干道,一切行人车辆禁止通行。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有人就借此新闻事件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封路的利与弊。

几番思量,孩子说封路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但百分之百不让进出,村民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着火了消防车怎么进出?显然,经过这样基本的思辨,孩子很快得出结论:不可“一封了之”。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孩子说可以派人守在村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必要的车辆进出保证基本生活的运转。事实上,这样的思辨结果,在后来各地纠偏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印证。


真诚,不要做一个“假笑”的孩子

疫情期间有一个小朋友唱了一首《方舱医院真神奇》的歌,受到很多人质疑。这是一个纯粹的教育问题,因为这个小朋友才11岁。

当然,这件事情不是小孩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有人批评说现在疫情期间,这样的歌有赞美灾难之嫌。有人批评这首歌的内容与现实不符,没有深入生活。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唱歌的小朋友的笑是装出来的,是一种职业笑容,是一种皮笑肉不笑。

笑容来自于你的内心,这是属于你最珍贵的权利,你不用去做一个“假笑”的孩子。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你的“笑容”,包括你的父母。所有喜怒哀乐,都是你最真诚的表达。真,对这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我们每个家长,每天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不经意间,被孩子看在眼里。我们所要表达的,想表达的,都会被孩子学去。

央视之前,就曾经给大家报道了这8个特别的亲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美国喜提确诊数全球第一”幸灾乐祸的背后,家长们是不是做错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里的每一对父子/母女/母子,都在告诉我们:

你现在的样子,就是孩子20年后的样子

请问各位家长敢不敢扪心自问一下,今天,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