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語周世釗:聰明、老實足以解決一切困難

毛澤東語周世釗:聰明、老實足以解決一切困難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為毛澤東,五排右一為周世釗

周世釗(1897—1976),字惇元,別號敦元、東園,湖南省寧鄉縣人。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後併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師從楊懷中、徐特立、黎錦熙等學界泰斗,同窗好友有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人。他與毛澤東同學六年,同寢室五載,情誼甚篤。

周世釗在校時品學兼優,哲學和詩詞方面都頗具造詣。大革命失敗後,他投身於教育事業,先後在第一師範、長沙師範等校任教30餘年。

新中國成立前,周以教育救國,支持愛國運動,不與國民黨同流合汙,表現出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長沙解放後出任湖南第一師範校長。在其主持下,湖南一師成績斐然。1953年,周世釗選為民盟中央委員,1955年出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一師校長。

毛澤東語周世釗:聰明、老實足以解決一切困難

周世釗

周世釗為人襟懷坦蕩,正直無私,重調查研究之風,求實事求是之效,民意支持率很高。1958年,他被選為湖南省副省長。不過早在少年時代,周世釗受徐特立老師的影響,矢志從事教育事業,鮮少涉足政界。

由於之前從沒有從事過政治工作,害怕自己能力不夠,會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損失。為此,他於1958年10月17日致信毛澤東,表達了這種顧慮。10月25日,毛澤東覆信周世釗。信中說:

惇元兄:

賜書收到,十月十七日的,讀了高興。受任新職,不要拈輕怕重,而要拈重鄙輕。古人有云: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這個人是可以兼的。年年月月日日時時感覺自己能力不行,實則是因為一不甚認識自己;二不甚理解客觀事物——那些留學生們,大教授們,人事糾紛,複雜心理,看不起你,口中不說,目笑存之,如此等類。這些社會常態,幾乎人人要經歷的。

此外,自己缺乏從政經驗,臨事而懼,陳力而後就列,這是好的。這些都是實事,可以理解的。

我認為聰明、老實二義,足以解決一切困難問題。這點似乎同你談過。聰謂多問多思,實謂實事求是。持之以恆,行之有素,總是比較能夠做好事情的。你的勇氣,看來比過去大有增加。士別三日,應當刮目相看了。我又講了這一大篇,無非加一點油,添一點醋而已。

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主要剖析了周世釗產生這種憂慮心理的原因,同時分析他的優點和素養,堅定其能把工作做好的信心。

毛澤東語周世釗:聰明、老實足以解決一切困難

周世釗(左二)與當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老師徐特立(左五)在一起

在闡述為什麼“感覺自己能力不行”問題時,毛澤東摘用了《孟子·公孫丑上》中“賢者在位,能者在職”這句名言。

在封建王朝治國執政的理念之中,孟子的“尊賢使能”思想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世間人才雖然形形色色,在孟子看來無外乎兩類:一類是道德高尚,情操貞潔,堪為人之楷模,但辦事能力相對薄弱、遜色的“賢者”;另一類是道德品質雖不及“賢者”,但辦事能力卓越超眾的“能者”。

“賢者”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猶如一面大旗,任用他們為層次較高的官員,統治者籍此才能籠絡人心,所以要“尊”。而“能者”卻是國家機器得以正常運轉的原動力,不給他們合適的職務,國家便會空虛混亂。

因此要“使”,要委以幹事權限,充分發揮其辦事能力。只有“尊”、“使”運用得當,才算合理運用了人才,才能為治國安邦打下基礎。

從某種程度上說,孟子的“尊賢使能”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故為很多領導者所使用。但這種思想存在強行割裂賢者與能者之間固有共性的弊端,只能使“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成為人們對政治體系的一種理想性期待。

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觀分析了其中不足,將之歸結為“二者不可得而兼”。雖說傳統政治觀是如此,但對相交四十餘年、同鄉並且同窗的周世釗,毛澤東卻非常瞭解他的個人品德與工作能力。周世釗自認為能力不夠“實則是因為一不甚認識自己;二不甚理解客觀事物”,毛澤東鼓勵他只要多問多思,實事求是,持之以恆,行之有素,“總是比較能夠做好事情的”,賢者與能者“是可以兼的”。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馮蕙主編;陳晉,李捷,熊華源副主編. 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1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12.

[2]. 周世釗詩詞選[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03.

[3].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下[M].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5.12.

網編:侯潔英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