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反映美國麥卡錫主義的宣傳畫

麥卡錫主義是指1950年至1954年間肇因於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的美國國內反共、極右的典型代表,它惡意誹謗、肆意迫害疑似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見的人,有“美國文革”之稱。

1908年11月14日,約瑟夫·麥卡錫生於威斯康星州北部一個愛爾蘭裔小農場主家庭。1939年,麥卡錫虛報年齡參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區巡回法庭法官的競選,成為該區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官”。從此,麥卡錫開始了充滿欺騙與謊言的政治生涯。

1946年,作為共和黨候選人,麥卡錫以卑劣手段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得以進入美國國會。在國會的最初幾年裡,麥卡錫只是一個愛出風頭而又十分平庸的政客。他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宣傳以吸引選民的注意,為竟選連任參議員作準備。恰在這時,美蘇對抗的國際形勢、美國政府的冷戰政策和反共宣傳,對美國國內政治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麥卡錫的崛起創造了政治氣候。反蘇、反共成為麥卡錫的一面大旗,在這面旗幟下麥卡錫發起了“對政府中的共產黨人”的指控和調查。

1950年2月9日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誕辰紀念日,麥卡錫決定在這一天“把炮彈打向國務院”。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安排下,他從華盛頓飛往西弗吉尼亞州的惠林,在俄亥俄縣的共和黨婦女俱樂部發表了題為“國務院裡的共產黨”的演講。麥卡錫聲稱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單”,“這些人全都是共產黨和間諜網的成員”;“國務卿知道名單上這些人都是共產黨員,但這些人至今仍在草擬和制定國務院的政策。”麥卡錫的演說猶如晴天霹靂,令美國上下一片譁然。此前如履薄冰的麥卡錫則一夜之間成為聲震全國的政治明星。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約瑟夫·麥卡錫

此後,麥卡錫又在各種場合中,不停地向人們描繪著一幅“危險”而“恐怖”的圖景:一個由共產黨人組成的“紅色第五縱隊”存在於美國社會;“美國政府中共產黨間諜、密探、特務和黨員充斥”,已經“左右著美國政策的制訂”等等,隨之而來的則是對這些所謂的“共產黨人”大加迫害。人們怕共產黨,同樣地怕被稱為共產黨。被稱為共產黨猶如被稱為女巫,是沒有辦法證明的。任何人都可能因誤解和怨恨而丟掉工作或被排除在社會之外,成千上萬的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受到迫害。這種因為意識形態而產生的現實危機感,致使麥卡錫主義成為了一股極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

黑暗的麥卡錫時代

從1950——1954年,在麥卡錫主義姿肆美國期間,美國可謂處於一個黑暗的歷史時期——“麥卡錫時代”。在這一不正常的時代裡,反共反民主的政治迫害十分猖獗,人人自危的猜疑、恐怖氣氛籠罩了整個美國。

在教育機構中,許多地方的美國退伍軍人團和對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的軍官們還在研究各校教材,看看有無鼓動顛覆活動的內容;各大學的教授都被迫進行“忠誠宣誓”,其中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就有一萬一千人,拒絕宣誓的教授則被解聘了一百五十七名;在娛樂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被說成“共產黨最滿意的廣播公司”;大批演藝人員上了黑名單,好萊塢亦無例外,其中一個倒黴蛋就是喜劇大師卓別林,他不得不像自己塑造的流浪漢夏爾洛一樣,在後半生漂泊流浪;以《慾望號街車》、《在江邊》等電影而聞名的導演伊利亞·卡贊(Elia Kazan)在自己上了黑名單後,為了“說清楚”,將更多的人也拽進黑名單中,以致卡贊其名成了“叛徒”的同義語。在科技界,大批科技精英成為了懷疑的對象,連身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也被居心險惡地說成是“共產黨的間諜”,“曾竭盡全力,阻撓美國氫彈生產計劃的實現”,不得不到安全審查聽證會上“說清楚”。凡“說不清楚”的人,自然被登上名冊,輕則丟掉工作,家人被株連,遭到鄰居的白眼,孩子被小夥伴們拋棄,連“童子軍”也無法參加;重則搞不好就會站到法庭的被告席上。

同時,由於麥卡錫在政府、國會、軍隊裡和社會上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即麥卡錫分子,故此,他的活動得到右翼社會勢力、反共組織和共和黨人的支持,麥卡錫的支持者與麥卡錫相呼應,進行各種形式的反共反民主活動,形成了一股極端反動的政治潮流。這股禍水所到之處,人人自危,從而使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謹而慎之,生怕染有“通共”“扶共”之嫌,致使中美關係僵化長達20年之久,阻隔了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麥卡錫主義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從政治上來說就是促使杜魯門政府以及艾森豪威爾政府採取了極端的反共、反華政策,堅持不承認新中國。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這就是明天嗎?共產主義下的美國!》:在麥卡錫主義影響下,一部出版於1947年的漫畫書,向民眾鼓吹共產黨掌權後的“恐怖”

儘管麥卡錫無中生有,憑空捏造一再被人戳穿,一名共產黨員也未能確證,民意調查卻有百分之八十九贊成,共和黨中一半人支持他。雖然開明派指出他是法西斯,保守派也覺得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卻沒有一個人有足夠聲望能與他對抗而不被反咬一口惹禍上身。艾森豪威爾在日記中寫道:“不能跟黃鼠狼比賽放屁。”

麥卡錫及其主義的終結

1954年4月,美國陸軍發起反攻。陸軍因麥卡錫的一名助手拒絕入營受訓正式向國會提出起訴。在這場向全美電視轉播的聽證會上誰也輸不起,雙方惟有以命相搏,拳來腿往,交鋒激烈。最後麥卡錫使出“殺手鐧”揭發軍方律師威爾許在波士頓的事務所裡有一名青年弗萊德·費澤曾在共產黨外圍“律師公會”任職,企圖把威爾許和共產黨拉上關係。威爾許平心靜氣地說:“做夢也沒有想到你毒辣無恥到傷害一個無辜的青年人……我自問是位紳士,可你要想得到寬恕,得到別人那兒去尋。”麥卡錫還想糾纏,威爾許說:“別再破壞一個年輕人的名譽了,你難道你的良心,一點也不剩了?”會場掌聲雷動,威爾許起身離開。這位參議員把手一攤,問道:“我做錯了什麼事呢?”

陸軍與麥卡錫這場對質,調查會並未得出一致結論。然而隨後,麥卡錫的民意測驗直線下降,記者不再捧場,華府社交界也全面抵制,他閉門酗酒,參議院討論經常缺席,後來連例會點名也不露面。1957年2月麥卡錫因肝病去世。

麥卡錫的名字代表一個歷史階段。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麥卡錫註定要被拋棄,他帶有太多的道德缺陷,他在政治上從不講遊戲規則,為達目的而不惜採用卑劣手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喜歡捏造事實製造謠言,當面撒謊,還有偷竊機密的癖好。威廉·曼徹斯特將其稱之為“品質低劣的政客”是恰如其分的。不過,如果將道德缺陷作麥卡錫的致命傷,是極為膚淺的。道德的批判不能代替主義的批判。麥卡錫主義終結的深層原因正如威廉·曼徹斯特所引述的俄亥俄州共和黨保守派眾議員喬治·本德所說“麥卡錫主義已經成為政治迫害、專橫武斷、剝奪民權的同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