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到学校听评老师的课是否应该先上一节示范课?你是否遇到过一知半解的专家?

合肥八中陈天华老师


教育专家到学校听评老师的课是否应该先上一节示范课?你是否遇到过一知半解的专家?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水平,自然也非常好!

尤其是问题中的建议非常有必要——教育专家到学校听评老师的课就应该先上一节示范课!

既然你是教育专家,那么,给老师们示范任何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基本能力或新的教育理念,都是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既然是“大哥”就应该在三尺讲台上、教育教学活动中显摆一下做大哥的本领。

然而,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居然还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最后还能弄出很大很多的成果来。

没有离开土壤而硕果累累的庄稼,难道这些教育专家都会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作为普通教师没有资格评说一些专家是否一知半解或故弄玄虚,可是,他们所到之处,总是夸夸其谈,做出很多“指导性”指示,一似乎,学校领导、老师都一起高呼,专家水平高,指导的好,今后的工作要按照专家要求做......,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阿谀奉承之词是讲给“面子”的,独有在场教育专家自作多情。

教育专家就应该根植三尺讲台和教育教学一线,否则,最终也不过是一个“砖家”,不“砸死”人乃万幸也。


龙行Dada


专家不是全能家,专家只是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行家,就是专家了。

擅长理论研究的,就不一定擅长课堂教学展示,因此也就得征询专家本人了,你的邀请费用够多,专家也乐意服务更多的,那就请他上课加听评课,再加小讲座,那就是一条龙的服务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领悟到专家的理论水平,也能感受到专家的课堂魅力,还能受到专家的课堂点拨,一举三得,这样的教研效果肯定很好,这样的专家肯定不会一知半解了。

我见识过很多专家,从上课(同课异构)、评课、讲座,一个系列下来,当然很累,可是学习却是丰富的。并且专题都是非常明确的,例如习作教学、群文阅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小古文教学、诗词教学等等,都是专家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方面。

我们作为学习者都是带着学习的敬畏心态,对专家是否是一知半解的,我们都不去质疑,因为他能上得了这个台面,肯定是不一般的,肯定有他的过长之处。如果,我们觉得哪儿是有问题的,那完全可以保留,如果可以也完全可以与专家面对面沟通,或是讲座中提问交流。

我也见识过有些专家,来听评课之后,他觉得很不妥当的,他就自己上台给你上一节听听,让你知道教材怎么把握,怎么把握课堂,效果非常好,作为他的徒弟也是不敢有一点儿的粗心。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专家更是如此,怀疑就不请了,请了就不要怀疑。


六和麦田


教育专家也是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并不是他们参加工作就认定为教育专家。教育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专家到学校听评老师的课,是想了解老师的上课情况,从老师的备课、教态、技能技法、师生互动和重难点把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专家是否先上一节示范课?我认为没有必要。教育专家在上示范课的时候,可能现在很多的老师原来在读初中或高中。随着年龄的偏大,教育专家的精力和体力不如年轻人,课堂上的激情也不如年轻人,但在技能技法和重难点突破方面优于年轻人。正如体操运动员的教练,在训练体操运动员的过程中,会不会再把当年的高难度动作再示范一遍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他们往往能培养出世界体操冠军。



教育专家并不是全才,只是在自己领域内认证为专家,不属于自己领域的问题,他们"一知半解",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在自己认证的领域里,也会遇到有搞不懂的问题,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谁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掌握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Lance课堂


我们现在社会当中的专家,一般我们可以将他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理论性专家;一类称为实践型专家。所谓理论专家,也就是他对于这一行具有很深刻的理论,知道一个事情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你怎么去做;但是实践型专家这是从实践中成长出来的专家。那么这两个专家在我们实际的指导的作用,它是完全不一样的。

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日本游泳队在一次比赛中夺得了冠军,队员非常激动,于是把他们的教练扔到了游泳池,没想到他们的教练竟然不会游泳。你说这个教练是一个好教练,还不是一个好教练呢?这个教练他知道怎么去做,哪个地方去改进。但是他自己并不会游泳。但是他就可以指导别人成为世界冠军。

很多理论专家就是这样的,他知道如何去评价一门课程上的是否好坏,因为他头脑中有一套的标准,也就是所谓一套的理论,他也曾经看过很多,但是,你真正让他去示范,去讲一门课,他未必能将这门课程能够讲好。

就好像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影星,明星,好像他们的演技都不错,那我要问一句,他们的老师都是谁呢?很多电影学院的老师他并不出名,难道是他们的演技都不好吗?应该说他们知道怎么去演戏,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投身到去演电影。

所以说,并不能要求所有的专家,在对你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要他们自己站出来亲身去示范一把。


义哥说教育


大家都知道,每个学校一学年最重要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学视导。

几年之前,区里的教研室曾经把每年的视导改为菜单式服务,什么意思?就是各个学校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列成表格,希望教研室重点加强哪方面的指导,教研员们下去以后,要亲自上示范课,不能泛泛而谈,教学视导成绩不再全区排名。

教研员之中不乏特级老师,按理说这些特级老师上节课应该入探囊取物般轻松,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吧。

其实不然,这项措施举行了两年便进行不下去 了,首先遭到教研员的反对,他们说压力太大,如果上课失败了,根本就无法指导下去。其次,不排名次,也遭到了上面的否定。不排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显然不利,管理不能太过于理想化。

这项措施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毋庸置疑,下去指导的特级老师和教学专家,曾经在教学一线奋斗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他们能够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肯定有其原因,一味的否定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显然是有悖于事实。

但课堂永远出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课堂,它需要人们真正用心地琢磨,实践,反复打磨。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教育专家的对于课堂的洞见已经很深,怎样上课,怎样调控课堂,什么样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每节课重难点的掌握一眼便知。但年龄大了,精力和体力都有限,除了一直奋战在课堂上的名师大咖,很多的人已经不能胜任课堂上强度。

还有他们上课确实有比较大的风险,比方说,有时候课堂上学生 表现的不是很积极,气氛沉闷,课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再去指导别人,很难有说服力。

我相信绝大部分教育专家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上课有时候确实是很折磨人的事情,年龄大了,做一做指导的工作也未尝不可,不要勉为其难!我们每个人都有年龄大的时候,不是吗?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能够把刘翔指导成110米跨栏冠军,是不是孙海平必须自己亲自夺得世界冠军,亲自示范才有说服力呢,那个可不一定!

袁伟民教练曾经带领女排五连冠,是不是袁伟民教练自己就是世界冠军,肯定不是!


我曾经也遇到过一个一知半解的专家,他一直指导我,我很感激,但我知道她从来没有上过课,连一节市级优质课都没有,他是搞课题出身!

但我依然很感激,为什么不感激呢,他确实很努力的付出!确实这样,这种付出也影响到了我。

人格魅力的引领,有时候远远大于课堂本身!


语文在线


何谓“专家”?自然是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有一定成就和建树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教育专家呢?自然是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的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但现实中,教育专家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只怕很少,他们是一些院校的教授,是一些理论工作者的有的甚至从来没有从事过一线教学。


这些专家经常深入到各个学校,班级进行听课,美其名曰“调研”,听完课之后,谈几点诸如:教态很自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每一句体现出主体作用,没有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等等泛泛之论,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乍一听讲得很有道理,细细一品味,什么内容也没有。

所以我是极赞成专家在听课之前讲上那么一堂公开课的,让我们这些不是专家的老师也有幸聆听一下来自专业的声音。所谓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专家既然是专家,自然对上课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其实,这么多年来,也听过不少专家的课,有的确实无愧于专家的称号,教学了基本功扎实,这样的专家给我们评课,一针见血,以点带面,句句说到点子上,我们这些一线老师也服气,也能虚心接受。

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专家,自己讲课不知所云,不能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对课堂能力把控较差。评起其他老师的课倒是头头是道,一套接一套,但是老师看透了其黔驴技穷的本质,哪里肯听他的说教呢?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既然是专家,既然要听课,既然要对其他老师的课进行评价,为什么不能自己先示范一遍?如果真的有料的话!


周老师教育谈


一般来说,专家(不是砖家)都是有造诣的,尽管专家也不可能是全能的,但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内肯定不会是平庸的,多少是有特长的。那么专家来评课,是不是应该先请专家上一节示范课呢?我觉得还是不要这样去考察专家为好。

古人说术业有专攻,这些专家本身就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即便资质平平,但耳闻目染,加上自身的积累,没点真货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不要小看了专家,认为可能是走关系上去的。你要是真的跟专家认真讨论一下教学的事情,可能就会打消不服气的念头了。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听专家的话就好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行的。就拿教学方法来说,专家们特别喜欢演示“参与式”的教法,你还别以为那都是排练好了的。因为既然是一种教法,那一定是多年反复试验,逐渐成熟的。运用熟练了,自然会有那个教法的特点和表现的。现实中完全没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可能会有,但恐怕不会是普遍现象吧?

那为什么说不能完全按照专家的话去做呢?原因是教学的成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也就是说影响教学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些因素中,有的是教师可控的;有的因素是教师不可控的。比如教师的形象、气质、风采、威望、音质、音量、音色、身体语音、反应速度等等,多数教师是不能把控的。而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左右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专家们掌握的通常是一般性规则,而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你完全按照专家的办法去做,可能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归纳一下,真正的专家是有造诣的,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学习专家的东西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直接照搬,而是应该借鉴吸收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特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至于还有点对专家不服气的情绪,那就更没有必要的。我们不是教师吗?取长补短的想法应该有吧?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总是有好处的。


云山林风


专家去听评教师的课,一般不上示范课。

1,他的目的是听评课,不是业务交流,也不是专门开公开课。当然,预先约定的除外。

2,一般情况下,既然是被邀请的教育专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有一定能力的。但如果是上级检查业务的,就不一定。有些人业务不咋地,照样指手画脚,一幅莫测高深的样子,表面上挺唬人的,但内行一听也只能一笑置之,因为他是上级,他是所谓专家。

喜欢我的回答的,请您点个赞👍,谢谢😜


子木老师讲语文


这个提议很好,赞!专家在听课、评课前亲自上一节课,让老师们听听专家课、看看专家的课,而且是随机上一节,而不是提前准备多少天那种排练课、表演课,然后再听老师的课,最后,专家和老师一起参照专家的课来讲评老师的课。这种教研活动才受欢迎。其实,专家先给老师们打个样,立个标杆,让教师们看到自己的差距,专家的评价才有说服力。


白雪清风


这些人喜欢折腾老师,一知半解还是小事,用领导身份欺负一线工作者的更可恨,这两年流行作为,谁都想作为一把,于是就叫起校管站的闲养人员陪同一起推门听课干扰课堂,由于天气热也由于中午喝了酒,这些人居然听着听听着在课堂上睡着了,点评课时尽把责任推给上课教师,大发脾气说:连专家都听不懂,成人听起都会睡觉,你说学生会有兴趣听吗?……真是可笑之极,一线辛苦够了,还被这些人指指点点,评优表先它们窃取成绩自己报,绩效职称它们高,好处它们占尽,还拿学生分数的排名扣老师们的绩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