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糕硌掉三颗牙 是谁在说谎?

疫情期间,全民变大厨,练就了很多面点师、料理师......,今天要讲的是一颗牙变成“主播”的故事。三八节当天,公公从超市买枣糕,儿媳妇吃出人的大牙,自己也还被硌坏了3颗牙。软软的枣糕,还有这样的“功效”,到底怎么回事呢?


软枣糕硌掉三颗牙 是谁在说谎?


案情回顾:

2020年3月8日,李某在某超市购买某食品公司生产的枣糕。次日,其声称儿媳吃枣糕时吃出了人的大牙,且儿媳的牙齿被硌坏了3颗,口腔也被刮伤,李某要求超市赔偿3万元,超市第一时间与生产厂家沟通此事。公司接到电话后十分重视,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立即奔赴现场解决此事,但第一时间委托超市进行协商解决此事且进行自查。


食品公司经调查核实认为枣糕中不可能存在假牙,原因如下:

1.该食品公司通过对自身生产流程的梳理,即各个输送带之间的子泵(转子间隙为3mm)如此细小的间隙,完整的牙齿是无法通过的;即使存在假牙,生产过程中牙齿也会被粉碎。

2.根据该食品公司询问专业人员得知,该牙齿的材质是聚甲基苯乙酸钠,具有遇高温易发生变形的特征,如果该牙齿与枣糕同时在200℃~240℃,长达40分钟高温烘培的环境下,不可能是照片中所呈现的完好的牙齿,而是应该发生严重变形才符合客观事实。

3.李某儿媳所称的硌坏了3颗假牙的情况,食品公司认为李某捏造虚伪事实、丑化公司商品声誉。通过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牙齿在枣糕里完好无损,试问谁会明知面包里有假牙,还会在拍照留证后一口吞下去硌掉自己三颗牙,并且将自己的口腔刮坏?且枣糕是比较松软的食物,进食不可能用力过猛,且稍微有点硬的东西都会停止咀嚼,此陈述与客观事实不符。

4.食品公司生产该枣糕的员工均身穿防尘服,头戴一次性帽子和口罩,且食品公司经过逐一核查,生产该枣糕的当天值班人员名单中根本不存在缺牙、假牙的问题。


律师观点:

李某如果捏造并散布枣糕里有牙的虚伪事实,且利用互联网媒体公开损害食品公司商品声誉,给食品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李某如果无中生有,凭空编造,引人误解;并在社会上以及利用公共媒体加以传播、扩散,毁坏食品公司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明知商家商品即使可能存在缺陷,一旦被公之于众,也会对其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仍然利用媒体平台以及特殊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向媒体公布为要挟,损害食品公司商品信誉,给食品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强制,是一种胁迫行为;其索要3万元,数额巨大,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七十四条之规定,应予立案追诉。


消费者采用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必然会遭到法律的严惩。


“律师到了”

让法律的公平正义永不迟到!


软枣糕硌掉三颗牙 是谁在说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