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棗糕硌掉三顆牙 是誰在說謊?

疫情期間,全民變大廚,練就了很多面點師、料理師......,今天要講的是一顆牙變成“主播”的故事。三八節當天,公公從超市買棗糕,兒媳婦吃出人的大牙,自己也還被硌壞了3顆牙。軟軟的棗糕,還有這樣的“功效”,到底怎麼回事呢?


軟棗糕硌掉三顆牙 是誰在說謊?


案情回顧:

2020年3月8日,李某在某超市購買某食品公司生產的棗糕。次日,其聲稱兒媳吃棗糕時吃出了人的大牙,且兒媳的牙齒被硌壞了3顆,口腔也被刮傷,李某要求超市賠償3萬元,超市第一時間與生產廠家溝通此事。公司接到電話後十分重視,雖然受疫情影響,無法立即奔赴現場解決此事,但第一時間委託超市進行協商解決此事且進行自查。


食品公司經調查核實認為棗糕中不可能存在假牙,原因如下:

1.該食品公司通過對自身生產流程的梳理,即各個輸送帶之間的子泵(轉子間隙為3mm)如此細小的間隙,完整的牙齒是無法通過的;即使存在假牙,生產過程中牙齒也會被粉碎。

2.根據該食品公司詢問專業人員得知,該牙齒的材質是聚甲基苯乙酸鈉,具有遇高溫易發生變形的特徵,如果該牙齒與棗糕同時在200℃~240℃,長達40分鐘高溫烘培的環境下,不可能是照片中所呈現的完好的牙齒,而是應該發生嚴重變形才符合客觀事實。

3.李某兒媳所稱的硌壞了3顆假牙的情況,食品公司認為李某捏造虛偽事實、醜化公司商品聲譽。通過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牙齒在棗糕裡完好無損,試問誰會明知麵包裡有假牙,還會在拍照留證後一口吞下去硌掉自己三顆牙,並且將自己的口腔刮壞?且棗糕是比較鬆軟的食物,進食不可能用力過猛,且稍微有點硬的東西都會停止咀嚼,此陳述與客觀事實不符。

4.食品公司生產該棗糕的員工均身穿防塵服,頭戴一次性帽子和口罩,且食品公司經過逐一核查,生產該棗糕的當天值班人員名單中根本不存在缺牙、假牙的問題。


律師觀點:

李某如果捏造並散佈棗糕裡有牙的虛偽事實,且利用互聯網媒體公開損害食品公司商品聲譽,給食品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其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

李某如果無中生有,憑空編造,引人誤解;並在社會上以及利用公共媒體加以傳播、擴散,毀壞食品公司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其明知商家商品即使可能存在缺陷,一旦被公之於眾,也會對其帶來極為不利的後果,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仍然利用媒體平臺以及特殊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以向媒體公佈為要挾,損害食品公司商品信譽,給食品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強制,是一種脅迫行為;其索要3萬元,數額巨大,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通知第七十四條之規定,應予立案追訴。


消費者採用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為了不正當的目的捏造並散佈虛偽事實,必然會遭到法律的嚴懲。


“律師到了”

讓法律的公平正義永不遲到!


軟棗糕硌掉三顆牙 是誰在說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