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你還好嗎?

第一次籌備寫文章的想法出現在過年疫情期間,那時候閒在家裡的無聊,就索性用文章的方式去回顧盤點一下最近這段時間的人生感悟。


2020年 我26歲,離30歲還有4年的時間。

慢慢地也要步入中年了。

真是可怕。

/ 01


年終的時候,陸陸續續找了一些朋友出來聚會。


話題間都是家長裡短,誰跳槽了、誰結婚了、誰生孩子了。大部分人嘴裡談論的都離不開錢,但極少有人會提到夢想二字。


也許普通人不配擁有夢想,但多數人連同我有時候除了錢之外,連自己還想做什麼都不知道。


以前看過一句話形容中年:“每天一睜眼,周圍都是依靠我的人。”


現在想來還真是沒錯,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情感來說,自己肩上的責任都漸漸變得重了起來。


作為新一代的標準90後,斜槓青年,


我們看似在拒絕進入生活,雲遊四方,百毒不侵。


但是其實我們究竟還是選擇進入生活了,我們在群裡也開始慢慢的討論客廳的地板到底哪個顏色會更好看,冰箱電視到底是哪個品牌會更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剛結婚兩三年的哥哥聊到了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事情,他的一句話至今縈繞在我的耳邊 “不能上升到柴米油鹽的浪漫 都不是真浪漫”。

剛訂婚那幾年同居,偶爾在家裡做飯,覺得婚姻就是柴米油鹽,泛著一股平淡而又真實的俗氣味。


後來陪著小丁參加家裡的喪事喜事,眼睜睜看著老人老去埋入土地,看著娃娃出生長大牙牙學語,那時候覺得,婚姻就是生老病死。


如今她得絕對臥床休息,醫院又只許我一人照料她的吃喝拉撒睡,把屎把尿餵食擦身擦屁股。


忙活下來,累得腰痠背痛,倒床就睡,覺得婚姻就是屎尿屁。


結婚第三年,我對婚姻的認知上升到了:


婚姻=柴米油鹽+生老病死+屎尿屁。


所以,婚姻就是“兩人一起解決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好。”


可能未來幾年,我會有孩子,希望他能夠在“複雜世界裡當一個簡單的人”。


的確,未來我們不僅要考慮去哪裡玩,哪裡約會,更多的是對自己未來家庭的安排。


/ 02


平日裡大量接觸信息,但我深知:“給到、知道、學到、得到,都是沒用的,只有做到,才會產生信心;而知道越多、能做到的越少,反而更容易焦慮。”


我可以很清晰地感知到,身邊的朋友開始慢慢長大之後,忙於生計,已經逐漸變成了一個對世間諸事麻木不仁的大人。


再也做不到像彼得潘那樣對世界充滿好奇,做個時常在瑣碎小事中發現驚喜的小飛俠了。


沒有好奇,沒有探索,每一天都只是在重複著前一天。


沒有熱血,沒有期待的未來。


/ 03


過年期間關於新冠疫情的資訊瘋狂傳播,無論大屏小屏無孔不入,讓大家提高警惕的同時,也讓大家的心情伴隨著疫情的進展而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忐忑不安。


無論是韓紅事件、15秒傳播事件,大家都像是彼時圍觀愛豆一樣,吃瓜討論一個不落。


這恰恰印證了陳丹青所說的一句話:

“人的慾望是聽故事,最好的故事是活人現身……偉大的繪畫與文學哺育了今日的影視。但人的慾望迅速撲向新媒


介。許多老媒介被新媒介滅了,許多藝術的類型過時了,消失了,人的慾望一點沒變,無底洞:人永遠想看見自己,


又想知道別的窗戶裡男男女女在幹嘛。”


大多數人都在充當旁觀者,一直在通過各種媒介窺視別人的生活,卻不曾試圖加把勁做自己生活與故事的創造者。


我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試圖做到“消息齋戒”,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除了必要信息,其他的還是少知道點比較好。


羅蘭·巴特說:“我寫作是為了被愛:被某個人,某個遙遠的人所愛。”


創作與創造所帶來的千萬種可能之一,就是你筆下的故事,拍下的畫面,動手的作品,能跨越遙遠的距離,打動了某個素不相識之人的柔軟內心。


未來,希望能寫出更多絮絮叨叨,但又有價值的信息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