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泰斗——王金璐

武生泰斗——王金璐

作為繼楊小樓、高盛麟之後又一座武生的豐碑,王金璐先生得享九十七歲高齡,堪稱幸運。作為梨園界輩分僅次於馬譚張裘那一代人的佼佼者(王先生在1930年代就已經拜馬連良為師),王金璐先生從藝時間極長,而且是從老生行進入武生行進而取得極高成就的,梨園行很多人就靠拜馬連良為師這個小道,就能混一輩子飯,與這些混飯的人相比,王金璐先生是有真玩藝的。

武生泰斗——王金璐

王先生成名很早,14歲就拜了馬連良,18歲被《立言報》票選為“童伶選舉”中的生行冠軍,此後三年,才有《立言畫刊》評出來的“四小名旦”,王金璐那時候常與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一起演戲。1950年代,王金璐藝術上逐漸成熟,地位也由此奠定,與高盛麟、李少春、厲慧良被評為“四大武生”,這四大武生中,高盛麟武戲最好,公認是繼楊小樓之後武生第一,但缺點也是明顯的,公認長靠優於短打,而李少春則文武兼長,但武戲不如高盛麟,逐漸向文戲轉變,武戲只有《打金磚》一折蓋世無雙。厲慧良武功亦好,但炫技成分太過,有一次演《坐樓殺惜》,殺人之後居然單腿吊毛,殊無必要。王金璐長靠短打皆長,各方面均衡,又因得享高壽,眾望所歸成為武生行僅次於高盛麟的一代宗師(王與高只差一歲)。

武生泰斗——王金璐


1950年代王先生在上海時,據說曾受信芳先生教導很深,尤其是他在當時很紅的《十五貫》中扮演過於執,雖然現在已經不大被提起,但確實很得麒派的精髓。戲中,當他扮演的過於執與周先生扮演的況鍾,一同複查冤案時,況鍾假意說此案已定,不必再查:“恐怕我此來,空勞往返。”過於執譏笑道:“呃,大人胸有成竹,怎會徒勞往返,哈哈!”但過於執忽然覺得會使況鐘不滿,立馬停止笑容說:“請查!”此一點與信芳先生在《宋士傑》中出公堂之後,說的那句“怎算的是包攬詞訟”中間的停頓,有異曲同工之妙。

武生泰斗——王金璐

但王金璐是不幸的,1950年代末的傷病,讓他近二十年不能登臺,幾乎流落北京,但馬連良在這個時候幫助了他,馬先生當時說:“你是我打小的徒弟,我不能不管。”也正是因為如此,王金璐對馬連良一直非常感激。馬連良的葬禮只有王金璐夫婦和張學津去送行。前幾天曾聽尚長榮先生說,當年的荒誕,出乎想象,張君秋當年回家,都要在門口高叫一聲:“混蛋爸爸張君秋告進!”然後才能進門。正是因為曾經先後受教於“南麒北馬”,王金璐的武戲,與一般的純武生不同,也有著表演上特殊的細膩。

武生泰斗——王金璐


1970年代末,王金璐身體基本恢復了,這時候他排演了諸多名戲,再次享譽京華。當時四大武生中,李少春英年早逝,高盛麟、厲慧良、王金璐雖然都已經年近花甲,但風采依然不減當年。但高與厲,當時其實已經不大演戲,我曾看到劉連群的文章轉述,說厲對高盛麟的藝術是十分敬重的,他認為高的戲規矩、講究,戲路子是北京的,但高盛麟受周信芳的影響,吸收南邊的東西很多。而高盛麟眼中的厲慧良,強調厲慧良的戲不是隻重技巧,而是非常重視表演方面的研究,是既重功夫、技藝,又重表演,重塑造人物。但與高、厲相比,王的特色更加明顯,既有高盛麟的規矩、講究,又有厲慧良重視表演、技藝的特點,也正是因為如此,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高、厲相繼去世,王金璐成為眾望所歸的武生泰斗。

武生泰斗——王金璐

1990年代京劇凋零,許多人紛紛改行,在這個大背景下,徽班進京二百週年的紀念活動,可算得上振興京劇的一件盛事,照例要演出《龍鳳呈祥》這樣的大戲。那真是一個群星薈萃的大戲,張君秋的孫尚香,張學津的喬玄,汪正華的劉備,就連趙雲,也是葉金援和王金璐前後出演,王金璐的趙雲,動作瀟灑飄逸,幾乎一個動作一個好,看不出已經74歲高齡。但那次之後,就很少看到王金璐的趙雲了,基本由葉金援代演,1994年紀念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00週年,演了一次《群借華》,裡面的趙雲就是葉金援,再然後很多時候《群借華》裡面的趙雲就是奚中路了,武行的傳承,也因此有了一條清晰的譜系。

武生泰斗——王金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金璐先生晚年曾和景榮慶先生一起,素服來了一出《天霸拜山》,一般而言,《天霸拜山》這出戏在於生、淨二人各自的表演,當時二位都已七十來歲,蓋口嚴絲合縫,“咬”得很緊,頗有葉盛蘭袁世海在《九江口》中對戲的風采,尤其是最後王金璐將西服一甩,直接當成了褶子,觀眾拍案叫絕。當然這種讓觀眾意想不到的事,還有很多,王金璐晚年近八十歲時還演《挑華車》,事前說定倒殭屍不用真摔,可以“偷一手”,但當時王金璐還是漂亮地摔了,嚇壞了臺下的觀眾和後臺的演員以及家屬。

武生泰斗——王金璐

王先生晚年極不服老,時不時亮一亮平生絕學的金腿,常看到他在德雲社後臺,架不住小輩慫恿,一扳腿輕鬆過頂,慢抬腿輕鬆過腰,依然當年風采。他最後一次登臺是近十年前的雪災賑演,當時已經八十九歲,大家多勸他清唱,但他一定要“粉墨登場”,戲好極了,武戲集大成之作《八蜡廟》,王先生一出場,走幾步都有叫好,一踢腿更是炸了窩,甩幾下髯口觀眾也瘋魔得不行。據北京的票友說,王先生近幾年雖然不大演戲,但長安、梅大近幾年也經常有老人看戲的身影,有一次在梅大,散戲的時候有人喊了一聲:“王金璐!”大家就衝二樓的包間看,王先生向一樓的觀眾揮手,那掌聲比演員謝幕還要熱烈,這種掌聲以後幾乎不會再有,這是對一個名角一生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