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不沉沒航母”掌舵人——溫斯頓·丘吉爾

1939年的9月,一個德國人按下了開動戰爭機器的按鈕,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德軍幾乎橫掃歐洲多國,一時間幾乎使得整個世界的未來都變得昏暗無比,這個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1940年的5月,當時世界強國美國上下正盛行“孤立主義”,遠在大洋彼岸並未直接參戰。但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一個英國人的出現及時阻礙了希特勒的軍隊。使得希特勒志在必得的“海獅計劃”遭遇失敗,這也成為了德國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失敗,他就是溫斯頓·丘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不沉沒航母”掌舵人——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1874年出生。儘管現如今大多數人們認為他是名典型的英國人,但實際上在他的身上還有著一半美國人血統。丘吉爾的父親蘭道夫·丘吉爾是一名英國勳爵,而他母親珍妮來自美國紐約一個富有的股票投機商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環境的教育影響下,學生時代丘吉爾就注重培養自己的文字方面的能力。縱觀他之後的一生,丘吉爾精湛的文字功底為他提供了充足的幫助。他擔任過戰地記者報道古巴、印度南部、蘇丹等地的衝突,同時還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之後溫斯頓·丘吉爾藉助家庭背景聲望投身於政治,從政後的丘吉爾很快就展示出了一名天生領袖的氣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溫斯頓·丘吉爾被任命為英國第一海軍大臣,期間他大力推動了皇家海軍現代化。但由於在1915年丘吉爾錯誤估計戰局,開通土耳其新航線引發了加里波利戰役,致使數千英、澳等國士兵犧牲。丘吉爾承擔了罪責被從戰時內閣免職,隨後加入了陸軍去到法國作戰。19世紀20年代溫斯頓·丘吉爾再次崛起,他預料到了德國並不甘心失敗。丘吉爾是英國最早發聲警惕希特勒的人之一,但當時英國卻響應者寥寥無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不沉沒航母”掌舵人——溫斯頓·丘吉爾

1940年德國突襲法國,面對咄咄逼人的德軍和岌岌可危的歐洲自由,丘吉爾說:“我能奉獻的別無他物,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這是便是他在下議院中以英國首相身份在進行首次演講時說過的話,他之後的經歷也踐行了這一點。

法國潰敗後,25萬英國士兵在敦刻爾克僥倖逃脫,即使是再嚴峻的戰事丘吉爾也從未動搖。在演講中他鼓舞著國人,“我們決不妥協,永不言敗”,“戰鬥到底,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我們的家園,我們決不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不沉沒航母”掌舵人——溫斯頓·丘吉爾

與其說溫斯頓·丘吉爾上任是阻止德國入侵,不如說是阻止當時英國與德國的媾和。假如丘吉爾沒有就任英國的首相,當時大力支持“綏靖”的英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就會選擇和德國妥協。希特勒就會以簡單的“談判方式”,實現其與蘇聯單線作戰的意圖,而丘吉爾的出現則打破了希特勒這個美夢。丘吉爾團結了歐洲各國,打破了希特勒妄圖全力進攻俄國的意圖,西方世界才沒有變得更加黑暗。

也正是因為有丘吉爾所帶領堅韌不拔的軍民,也才使得後期參戰的美國擁有了一艘永不沉沒的“航母”——英國,之後解放歐洲大陸,取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