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夢“飛”起來 這位無人機“駕駛員”用新技術種田

田園夢“飛”起來 這位無人機“駕駛員”用新技術種田

【人物名片】“無人機駕駛員”項賢治,1990年出生,瑞安市馬嶼鎮源田家庭農場負責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耕種面積2000多畝。他成立馬嶼鎮飛防隊,幫助當地種植戶實現農耕科技化。

螺旋槳攪動空氣,掀起地面陣陣塵土,眼前的農用無人機在半空中懸停了一會兒,按照編制好的線路作業。田埂邊,90後職業農民項賢治正拿著遙控手杆與手機,低頭觀察屏幕中無人機的運作情況。

今年30歲的項賢治,已是擁有十餘年農作經驗的“老農民”。與往年春耕不同,近兩年,項賢治用起了務農“黑科技”——無人機,幾十畝田的植保打藥工作一氣呵成。“要把因疫情拖延的時間搶回來。”他告訴記者。

三句話不離無人機

走進項賢治的農場庫房,插秧機、收割機、烘乾機等農業機械一應俱全。“他從小就喜歡搗鼓電子產品。”項賢治的姐姐項偉章告訴記者,弟弟很早就開始關注起各類新型農機。

前些年,農業無人機逐漸進入市場。從那時起,項賢治便在網絡、報刊、雜誌上關注無人機的消息。“當時的無人機技術不算成熟,電池、GPS定位系統都不夠完善,並且一臺無人機價格在14萬元左右,所以我們沒有下手。”項賢治向記者分析道,老一代農用無人機為單螺旋槳結構,對使用者的操作技術要求很高。

技術迭代越來越快。去年,項賢治終於遇上心儀的農用無人機:這款無人機比起老一代更加智能,只需設置定點、編排線路,啟動後操作者只需要關注無人機電池電量,就可以在農作時“釋放雙手”。“無人機剛到手的時候,他整天抱著研究,說話三句不離機子。”項偉章說。

作為電子產品愛好者,項賢治喜歡跟無人機公司的技術員探討關於農用無人機的改造升級。“第一代農用無人機不防水,春季雨水多,打農藥還得提前看好天氣預報;電池循環使用多了會發熱,用上一段時間後,拍回來的視頻畫面容易失真。”項賢治伸出雙手邊比劃著,邊向記者說道,他建議公司可以參考電腦散熱板的原理,將電池進行CPU水冷的改造,再對飛機進行防水的升級,“公司也考慮了我的建議,第二代的無人機已經實現這些功能。”

田园梦“飞”起来 这位无人机“驾驶员”用新技术种田

3月26日,項賢治在田埂邊操控農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用科技賦能田野

從前,項賢治並不喜歡農業工作,每天有無數次想要離開農場。“但是我覺得父親一個人太辛苦了,只能咬咬牙繼續幹。”他說。

在他的心裡,父親是值得驕傲的,會看農時節氣,精通耕作生產,與田地結下了深厚感情。然而,老一輩的農作方式也是最“磨人”的:“每年收稻穀的時候,要紮成一堆扛在肩上出田。稻穀有谷毛,紮在脖子上特別癢,抓破皮是常有的事。”說著,項賢治若有所思地將右手貼近脖子撓了撓。

隨著各類農機的出現,項賢治漸漸因為科技的變革愛上了這片土地。“以早稻為例,從播種到收割,至少需要打兩次農藥減少病蟲害。”項賢治說,按照傳統人工方式進行植保作業,需要一組6名工人,扛著噴槍在農田中噴灑農藥,一天下來一組人最多能噴160畝地。2000多畝耕地以傳統方式植保,通常需要兩組人花上一週才能完成。

農用無人機的出現,讓春耕農作變得更加便捷。早在前年,項賢治便考取了農業無人機駕駛證。他告訴記者,使用無人機,程序會按照設定的田塊面積精準控制用藥量,4個噴頭讓噴藥無死角,基本不會出現噴藥不均的情況。無人機一次可載20升農藥,一輪作業最多可以完成12畝地的噴灑,效率是人工的5倍。

同時,無人機的編程作業還打破農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拉長農業作業時間。去年以來,項賢治的“個人飛行紀錄”達到8000多畝,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夜晚完成的。“無人機按照編程飛行,即便是漆黑一片,也照常工作,而許多害蟲白天都在稻子葉片底下或者泥土裡,夜晚才出來活動,因此在夜裡噴藥效果更好。”

帶老一輩一起“飛”

作為瑞安市第一批購置農用無人機的種植戶,項賢治與馬嶼鎮的5位大戶合夥組建了一家無人機植保服務公司。

新務農模式很快引來鎮里老一輩的“圍觀”。看見無人機作業省時又省力,很多老農戶躍躍欲試。“但無人機的科技含量較高,老一輩農戶很難上手,我們幾位合夥人就商量組建一支飛防隊。”項賢治說,去年春耕,不少農戶找上門,希望飛防隊能幫助農田灑藥。飛防隊成員決定,在完成自家田塊的植保防治之後,就幫助周邊農戶噴灑農業,價格很實惠,每畝10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招工比較困難,而且一名農藥工的人工成本就要200元。用無人機助力,能幫大家既省心又省錢。”他說。

田园梦“飞”起来 这位无人机“驾驶员”用新技术种田

3月26日,項賢治在田埂邊指導其他村民操控農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項賢治不滿足於此。

眼下,正是播種的好氣候,項賢治正計劃利用無人機進行稻種播種。“只要把上面的噴藥構件拆下來,換成噴撒稻種的套件,植保無人機就能變身播種無人機。”他說,傳統的播種需要農戶套上膠鞋,在水田裡深一腳淺一腳來回走,把稻種播撒下去。而利用無人機播種,農戶無需走進田裡,按照程序設置路徑就可以。

目前,瑞安市農用無人機數量已達到29臺,建成無人機作業公司9家。像項賢治一樣,用科技力量改變傳統農作方式的農戶越來越多。無人機用於農業植保,從被懷疑,到逐漸被接納,成為農業生產中降本提效的重要工具,這不僅是農業的精準化和智慧化,也記錄著這一群“新農民”的成長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