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学习观”


科学家的“学习观”


科学家的“学习观”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其特殊的学习、研究观念分不开。

兴趣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学得主动,学得深入,甚至学得轻松愉快。爱因斯坦厌恶学习依赖机械式训练、迷信权威和追求名利,主张把精力放在最能发挥自我创造才能的学习与研究方面。

思维观 学习离不开思维,科学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利于进行创新学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强调了想象思维的重要性。当年爱因斯坦有这样一个想像:“如果我以光速C和光线一道活动,我是否将观察到光线仍是静止在空间的振动这的电磁波呢?”在这一想像的前提下,爱因斯坦努力研究,终于创立了相对论。爱因斯坦反对死记硬背,喜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常常在很长时间内思考一个问题。

问题观 “学问”的关键是“学会问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是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他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人赞叹爱因斯坦的成就,他却说:“我没有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今天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第一步往往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时间观 一次爱因斯坦同朋友外出,朋友去办事,让爱因斯坦在门口等一会儿,过了很长时间朋友才回来,抱歉地说:“耽误您的时间了”!“不!一点也没耽误!因为我再等您时,已经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有人说爱因斯坦很会合理使用时间,休息、等人、旅行、实验、研究、学习、讲学等,安排得科学合理,从不空耗一分一秒。

素质观 爱因斯坦反对以无用的知识占据头脑,但他赞同兴趣广泛。他喜欢文学,常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肖伯纳的作品。他酷爱音乐,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对生物学有兴趣,得过医学荣誉博士学位。爱因斯坦很看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他在1935年悼念玛丽·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他认为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成功观 一位年轻人曾向爱因斯坦讨教成功的秘诀,他将秘诀归纳为一个公式:W=X+Y+Z .W 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同样,学习要想取得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它需要脚踏实地地付出汗水,如果说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找到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