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桃花灼灼

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风景优美、宁静安和、恍若仙境的世界。

至此之后,桃花源,也成了世世代代文人的情结,因为它代表着诗意与宁静。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武陵·桃花源

然而,桃花也并非都是这样的安详与自然,很多诗人还用桃花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内心世界

比如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纵情桃花丛中的唐伯虎,心中苦楚有谁知?

唐伯虎把桃花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体会亲人离去的滋味、体验梦想破灭的酸楚。

唐伯虎困守在苏州老家,筑起了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风吹过时,桃花树下落红飞舞,片片洒落。他仰着头,把酒一口饮尽。美酒穿肠,桃花拂面,歌笑饮醉,坐卧花前,他是桃花树下最逍遥的桃花仙。

在唐伯虎人生失意的那一刻,桃花和酒,慰藉着他孤独的灵魂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本来,唐寅的人生轨迹不应该是这样的。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唐寅未来的前程,可谓一片大好,中个状元,看来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不只是后人推测,当时的名人大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弘治十二年,唐寅匪夷所思地卷入科场舞弊案,也就是考试作弊,串通出题者买卖考试题目!

状元候选人至于如此吗?连主考官也觉得不可思议!

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吧,唐寅最终没有在科场舞弊案中人头落地,而是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唐寅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坛大家 。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让唐伯虎陷入这种终日醉卧“桃花”丛中,而不是建功立业“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是因为认识了一个人:徐经。

徐经除了在唐寅这件事情中有存在感之外,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但是,这样独特的经历,形成了徐家只读书不入科举的家风和家训,并在明朝末年,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酷爱梅花,曾经写出过这样的诗句:

幻出烟梦傍王京,须知片石是三生。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七律诗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徐霞客虽然没有功名、一介布衣,也可以算是文人学士了。

因此他游历天下的时候,总是儒生打扮,结交的也多是文化名人。比如说,在云南的省城昆明。

然而,喜欢探奇历险、热爱大自然的徐霞客,每每写道桃花的时候,就有点不那么潇洒飘逸、豪情万丈了。

粗略统计,徐霞客在云南一共写过四次桃花

除了在丽江古城正常外,有两次是贬、是怼陶渊明的桃花源。而在富民的一次,徐霞客更是发出了与唐寅一样的心声,一样的人生体味。

联想到唐寅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徐经的后人徐霞客之所以会这样,也就好理解了。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我i们就来看看徐霞客笔下的“云南桃花”:

丽江古城:徐霞客心平气和写桃花


其地杏花始残,桃犹初放,盖愈北而寒也。【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徐霞客是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正月二十二日离开大理鸡足山上前往丽江的。

到了丽江,徐霞客并没有第一时间踏足“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而是住在丽江古城通事家的小楼之上,苦等木土司的接见。

也许是这种苦等没有什么文思,徐霞客这几天的日记内容并不多,

在二十七日这天,徐霞客这样记录:

微雨。坐通事小楼,追录前记。其地杏花始残,桃犹初放,盖愈北而寒也。【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丽江雪桃已经是丽江一绝了,自然少不了桃花

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看不出任何情绪的变化,徐霞客只是客观的描述了当年的丽江古城,因为“愈北而寒”的原因,“其地杏花始残,桃犹初放”的情况。

由此可知,徐霞客是真的看到过丽江桃花的。

昆明海口:徐霞客畅想桃花蒸霞焕彩


其内桃树万株,被陇连壑,想其蒸霞焕彩时,令人笑武陵、天台为爝火。西一里,过桃林,则西坞大开,始见田畴交塍,溪流霍霍,村落西悬北山之下,知其即为里仁村矣。【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十月初一日,徐霞客第二次到昆明城。

到了昆明城之后,徐霞客却急着离开,因为他还有为静闻和尚“千里负骨,埋骨鸡足山”的重大使命。

当然此前,徐霞客“余欲往晋宁,与唐元鹤州守、大来隐君作别。”

不想徐霞客到了晋宁之后,因为唐州守的热情,因为“生平第一知己”、后来掀起云南省城昆明“沙普之乱”参与者唐大来的相知,徐霞客一直在晋宁盘亘到了月底的二十四日才离开。

这一次,徐霞客游的是南滇池,并经滇池的出口—海口前往安宁温泉。

二十五日,在“茶埠墩,即所谓海口街“逆旅投宿一夜的徐霞客,”令二骑返晋宁“之后准备去探访“阮玉湾言,有石城之胜”。

途中,在里仁村附近,徐霞客看到了大片的桃林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这个时候还是农历的十月末,虽然是“无处不飞花”昆明,但因为“冬月”,还不是桃花开的时候,所以徐霞客只有畅想一番了:

其内桃树万株,被陇连壑,想其蒸霞焕彩时,令人笑武陵、天台为爝火。【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这句话,很见文字功力。

虽然没有见到桃花朵朵开,但徐霞客已经给我们憧憬了一番美景,在旅行家、文学家的笔下,这样桃花盛开的大场景用了一个词:蒸霞焕彩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蒸霞焕彩的桃花

与这样的大场面相比,陶渊明的桃花武陵源躺着中枪了,因为武陵源的桃花那只是“爝火”。

爝火,就是小火把的意思。一边是被陇连壑,灿若云霞,一边却只是孤零零的小火把!

可见,陶渊明笔下的诗意武陵源,在徐霞客眼中是多么的不屑一顾。

永昌水寨:徐霞客再贬武陵桃源


….是为水寨。先是闻其名,余以为将越山而下,至是而知平洼中环,山顶之水,交注洼中,惟山达关一线坠空为水口,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以在路旁,人反不觉也。【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徐霞客对武陵源的不待见,在昆明的海口还只是针对桃花的话,到了永昌的水寨,就是整体的看不上了

游完大理古城,赶完千年三月街之后,徐霞客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永昌、腾冲。

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了保山市隆阳区与大理州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

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九日,从霁虹桥开始,经过平坡,徐霞客到了水寨。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霁虹桥

也许是刚刚度过了澜沧江,饱受翻越梯云路的苦楚,正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徐霞客看呆了:

透峡西出,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不意危崖绝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鸡犬桑麻的静谧田园,如诗如画般的神奇画卷,徐霞客毫不犹豫地评价:此当为入滇第一胜。

好吧,虽然这次没有写到桃花、没有写到桃林,但世外桃源武陵又躺着中枪了!同时中枪的还有瑶池盘谷,因为“皆所不及矣”。


富民河上洞:耐人寻味的桃花流水体验


余虽未穷其奥,已觉幽奇莫过,次第滇中诸洞,当与清华、清溪二洞相为伯仲。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桃花流水

同样的,虽然没有看到桃花,没有写到桃花,但并不影响徐霞客引入桃花意境的地方,除了水寨,还有富民的河上洞。

1638年的十一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昆明筇竹寺出发,游妙高寺,至沙朗住宿。

第二天初九日,他穿过沙朗、陡坡、头村、二村,昏暗中来到一个村子大哨(现在的大营村)歇息。

这一路走来,徐霞客走过、游过了无数的溶洞,但最让他惦记的还是富民的河上洞

所以初十这天,徐霞客沿螳螂川逆流而上,盘旋上山,又开始了探洞之旅。

尽管山高路险,一再迷路,然而,富民的河上洞的风景还是让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迷恋不已。

在路人指点下,徐霞客终于在山岭北面寻找到河上洞。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富民河上洞

河上洞藏在如刀削斧劈的“白脸岩”半山腰,居悬崖峭壁之中,神秘幽奇。

俯视着螳螂川的滔滔激流,此情此景,让徐霞客感慨不已。

也许他想到了眼前的河上洞的境遇,也许他想到了这次西南“万里遐征“中的种种际遇,也许他想到了一生之中的点点滴滴……。

本来心情很好的徐霞客,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这次,桃花和流水连在一起,回归到了传统意义中的意象,成为美好的象征,成为徐霞客的精神寄托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只是,这种美好,不出人间,自成岁月,只能孤芳自赏而已。

写的虽然是眼前的景物,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

那一刻,徐霞客也许想到了他祖先的故人唐寅,想到了那个为桃花癫狂,以桃花为寄托的桃花仙。

那一刻,时空错位,唯有对桃花的认识和感悟是相同、相通的,徐霞客与唐寅,不再是不相关的两个人。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徐霞客游云南写的是桃花,更是他的内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