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許多朋友都害怕自己“肩膀厚”、“脖子短”,影響整體氣質,其實這與我們的斜方肌功能失調有很大關係!今天,我來教你如何正確的訓練身體,重獲修長的脖頸!

“我的斜方肌怎麼這麼發達?”

在健身行業這些年,不知道聽過多少個女性客戶跟我反饋:“我的斜方肌太發達了,能不能幫我減一點!”這些顧客的肩膀,大概看起來是這樣: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上束“發達”

她們的目標,往往是這樣的: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天鵝頸”

相信有這樣需求的女性朋友不在少數。

從外表看來,上面兩張圖片的明顯差別就是斜方肌上束的位置縮小了,所以讓女子的體態更加優美,氣質更加出眾。因此,不少女性朋友們,不假思索地開始高聲疾呼:斜方肌讓我們“虎背熊腰”,要消除斜方肌(上束)!!!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在很多人嘴裡,“斜方肌”指代斜方肌上束

於是,各類針對“消除斜方肌”的教程、視頻,甚至“瘦肩針”這樣“溶解斜方肌”的醫美產品應運而生,彷彿要將斜方肌“置於死地”......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瘦肩針

然而,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斜方肌:這鍋我不背

從表象看來,斜方肌的“凸出”確實影響了女性朋友們的肩部線條與美感。但是,這並不代表斜方肌本身“發達”,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這是斜方肌過於貧弱的一個表現!

很多女生健身天天擼鐵,按道理說她們斜方肌比一般女子要強壯不少,但是她們並沒有呈現出肩膀“聳起”、脖子縮短的體態!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這位博主經常進行高強度訓練,斜方肌很強壯,但是體態沒問題

其實,很多女生認定的“斜方肌肥大”問題,是一個整體的體態問題,原因在於整個肩胛骨周圍肌群張力失調,從而讓肩胛骨始終維持在上提狀態(聳肩),讓斜方肌上束顯得很突兀。

講到這裡,我們就得認識一下斜方肌的作用。

認識一下真正的斜方肌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

斜方肌是一塊類似“不規則梯形”的肌肉,附著在我們身後,連接著脊柱、肩胛骨、鎖骨、肩峰;由於斜方肌相連關節、骨骼較多,對運動影響也較為複雜,所以我們一般將其分解為斜方肌上束斜方肌中束斜方肌下束三個部分進行功能解析:

1.斜方肌上束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上束

來了來了,女性朋友們的死敵來了!斜方肌上束就位於我們肩膀上,它的形態直接影響了我們的“肩頸線條”。

斜方肌上束連接著我們的顱骨鎖骨肩胛岡(位於肩胛骨背側上1/3、分界肩胛上下窩的一條橫行骨嵴),甚至與我們的部分胸椎也有連接;它的功能主要在於肩胛骨上提(聳肩),頭顱的左右傾斜以及後仰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上束的功能


2.斜方肌中束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中束

接下來的部分可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

斜方肌中束與斜方肌上束相連,同時

橫向地連接著肩胛岡與脊柱;於是,斜方肌中束收縮時,它的功能是將肩胛骨拉向脊柱,也就是常說的“肩胛骨回縮”。肩胛骨的回縮能帶動肩膀向後移動,讓胸腔更挺拔,對於圓肩駝背等體態有很好的糾正效果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中束的功能


3.斜方肌下束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下束

斜方肌下束跨度較大,從胸椎第六節(T6)到第十二節(T12),連接著脊柱與肩胛岡下緣;於是,斜方肌下束收縮時,功能表現為

肩胛骨下抑(沉肩),這能讓我們的頸部顯得更長、更挺拔。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下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斜方肌之外,前鋸肌、菱形肌也對肩胛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菱形肌

可以與斜方肌協同工作,完成肩胛骨上提、回縮、下抑等功能;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菱形肌

前鋸肌的作用,則更加微妙;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前鋸肌

它能讓我們的肩胛骨發生前引,也能讓肩胛骨下抑它與斜方肌下束協作,能讓肩胛骨更好地穩定在下抑的狀態,抑制斜方肌上束髮力(下圖);但若前鋸肌過度收縮,則會讓肩膀前引,助長“圓肩駝背”的不良體態。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下束與菱形肌協同控制肩胛骨下抑(發力時為綠色)

想要“消滅斜方肌”,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消除肩胛骨維持上提、無法下抑的體態,我們就得想辦法讓斜方肌等肩胛骨周圍肌群正常工作,從而讓肩胛骨回到更理想的下抑狀態!

“拉伸斜方肌”並不能讓它“變小”

基本每個“消除斜方肌”的教程裡,都會讓大家做各種斜方肌的拉伸、放鬆,彷彿拉伸斜方肌能讓它體積縮小、憑空消失......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甭管三七二十一,拉伸斜方肌!

所以,我要先說說為什麼不要頻繁地拉伸、放鬆斜方肌。

斜方肌上束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承載手臂的重量,並讓肩關節更穩定。斜方肌(尤其是上束)給我們的盂肱關節(手臂與肩關節)提供了一個向脊柱的拉力,讓它們更好地穩定在我們的身體上;同時,穩定的盂肱關節,是我們上肢力量傳導的基礎,讓我們能有效地進行推、拉、擰等上肢動作。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斜方肌對手臂、肩關節的穩定有很大影響

很多人,尤其是體型纖瘦的女孩子,肩胛骨周圍的肌群都非常薄弱,盂肱關節穩定性非常差,以至於她們推個門、拿本書、甚至擰個瓶蓋,都要使出渾身解數,導致斜方肌上束不得不更加“使勁”地穩定肩、臂,產生了持續性代償,從而使得斜方肌上束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也就導致了肩胛骨無法順利下抑歸位。大家可以看看下圖我的模仿,是不是有很多類似的場景浮現在眼前?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擰瓶蓋都費力,只能靠斜方肌上束代償

這個時候,如果只考慮拉伸、放鬆斜方肌上束,是不會有什麼積極效果的,原因很簡單:身體需要它發力,來幫助基礎生活動作的執行!這也是為什麼瘦肩針這樣的醫美產品有周期性,需要不斷補打的原因之一,因為治標不治本。

如何訓練才能解除後患?

開門見山:訓練肩胛骨穩定、下抑的能力!

既然斜方肌上束的緊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肩胛骨周圍其他肌群的無力,那我們就針對它們進行訓練!

這裡推薦大家三個動作,全面打造肩胛骨的良好功能!

1.靜態俯臥支撐

這個動作針對前鋸肌進行訓練,同時能有效抑制斜方肌上束的參與!

前鋸肌對肩胛骨下抑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過度收縮則會導致圓肩駝背的體態,所以這個動作在執行時,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上半身的挺拔,避免胸椎的凸起(駝背);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靜態俯臥支撐,感受用手推地,將胸廓推離地面

  • 執行時,雙手置於肩膀前方,位於頭顱下方,身體做平板狀維持支撐;
  • 保持收下巴、沉肩、挺胸,雙手完全伸直,用力推地面,想象將胸廓遠離地面;
  • 腹部緊繃,可以維持靜態,也可以雙腿交替微微抬起,感受兩側前鋸肌的發力;
  • 執行頻率為每週3次,每次2-3組,每組30-60秒;

2.俯臥Y-T-W訓練

這個動作的主要訓練目標是斜方肌中下束。

俯臥位的訓練對於抑制斜方肌上束髮力有顯著效果,為斜方肌中下束髮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俯臥Y-T-W

  • 首先,收下巴、俯臥在地面/墊子上,將雙手舉過頭頂,同時儘量遠離地面,做Y狀,停頓1秒;
  • 吐氣腹部緊繃,雙手伸直向下展開,維持與地面的距離,做T狀,停頓1秒;
  • 隨後屈肘,手肘帶動肩膀向下肢靠近,逐漸收緊上背部中央,做W狀,停頓1秒;
  • 反覆執行以上步驟;
  • 這個動作能有效的激活斜方肌中束、下束,並且對肩袖肌群也有不錯的刺激;
  • 動作執行頻率為每週3-4次,每次2-3組,每組12-15次;

3.負重農夫走

這一動作目的在於教育上肢(尤其是肩胛骨)正確的穩定姿態,讓斜方肌上束在負重前提下逐漸拉長,做離心收縮,讓整個斜方肌的狀態更加協調!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負重農夫走

  • 首先,雙手持等重重物(壺鈴、啞鈴、2升以上的大水壺等等),收下巴、挺胸沉肩站直,保持腹部微收;
  • 讓手臂隨著重物”下墜“,但維持肩胛骨回縮,想象上背部中央有一個葡萄,用背部夾緊它別讓它滑落;
  • 始終維持上半身姿態,穩步向前行走;
  • 執行頻率為每日2-3組,每組15-30步;

這三個動作規律執行一個月,你會發現,肩膀下沉更輕鬆,脖頸更修長,斜方肌上束也不再那麼明顯,而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動作,你也可以更輕鬆地完成了!

可以說,想擁有美麗的”天鵝頸“,必須建立肩胛骨周圍肌群的張力平衡!就像下圖中,舞者的上背部肌肉線條,是她良好肩頸狀態的基礎。

想要“天鵝頸”,卻肩膀厚、脖子短?斜方肌:這個鍋我背不起

想擁有漂亮的肩頸線條,肩胛骨周圍肌群的力量不能少!

寫在最後

在身體訓練中,許多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否則非常容易本末倒置、因果顛倒。

看見斜方肌突出,就認為是斜方肌肥大造成的體態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很容易讓大家走進牛角尖,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這裡是福了李了健身頻道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健身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