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總是三分鐘熱度":Loser與Winner之間,只差一個"微習慣"

現代社會,鋪天蓋地的信息流裡,總是提倡健身、讀書、寫作……

把浸泡在快樂肥宅水和英美德韓泰劇裡的網友嚇得虎軀一震,紛紛在思想上掙扎上岸。

為什麼定下的健身計劃在扔下筆後就被拋諸腦後?

為什麼原本想打開閱讀APP的手指卻不由自主地移向了D音、V博、某紅書?

擁有渴望改變的心,卻無法將行動一一落地,只因你沒從微小的地方正確開啟真正的旅途。


五個月前,我重新開始培養閱讀習慣,讀書清單上的第三本書就是美國作家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這本書介紹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培養習慣的方式,作者稱之為“微習慣”

簡單來說,我們把希望建立的好習慣分解、縮小成一個非常簡單、非常輕易能夠完成的目標。

這個目標有多小呢?就是小到你一說出來,別人都會笑得樂不可支的微小程度。

比如,我要培養跑步的習慣,我定下的微習慣就是每天跑100米。一旦到了100米,今天的習慣養成任務就結束了。

什麼?100米太多了?你要是願意,10米、5米也可以。關鍵是,你會覺得自己每天連5米的“跑步”都完成不了嗎?

如果不行,那還可以改為“穿上跑步鞋、走到樓下公園”的微習慣。

都穿戴整齊走到公園了,你好意思不跑完那5米、10米、100米嗎?如果是那樣,你也太不夠意思了吧,兄弟。

所以,微習慣真的很小,小到讓自己都覺得羞恥的地步。我當時定下的閱讀目標,也就是每天5頁電子書而已。上個廁所的時間,不知不覺都能看完十幾頁了。現在我解決一本喜愛的小說,只需要幾小時。而且,閱讀真的成為一種放鬆的愛好了。

因此,作者與我都經過親身的試驗,證明“微習慣”是可行的,而且非常有效。

為了更好地普及“微習慣”,作者還對與微習慣相關的因素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解釋採用“微習慣”的最佳策略、規則,也為讀者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方法與工具。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乾貨。

1、哪怕是一點點行動,也比毫不作為強無數倍。

有效培養習慣的禁忌之一:不要一開始就設想自己要做足全套流程。

只要我每天做一點,只要我今天比昨天多做哪怕一點點,我就已經成功了。

舉個例子,當我發現自己變黑以後,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好防曬的工作。

我查閱了很多信息,找到了林林總總的辦法、產品、步驟……這都是需要用很多產品完成一整套流程,非常複雜。

我分析自己目前的情況,發現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很容易讓我失去做好防曬的信心。所以,我決定只進行最簡單的步驟,就是每天出門前花2分鐘塗防曬霜。

剛開始,我內心也有點焦慮:就這麼簡單的步驟,什麼時候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在查閱了更多的資料後就發現,塗防曬霜,除了可以防止曬黑,也有降低患皮膚癌的幾率。這幫助我慢慢放鬆了心態。

雖然,目前我在防曬這方面只做了很簡單的工作,但我每天都能堅持完成,我已經得到了一部分預防曬黑和皮膚癌的效果。這種結果比天天在心裡希望自己做好防曬,卻什麼都懶得做的情況要好。

現在,塗防曬霜已經變成我的一個固定的生活習慣。我不再擔心自己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了,心理上也有了一定的滿足感:以前我只會想,卻什麼也沒做,現在終於開始做這個小步驟了,只要我堅持下去,就是有進步的。

接下來,為了加強防曬的功效,我會選擇在這個簡單的基礎上增添一個新的小步驟。例如,白天時間補塗一次防曬霜。

就這樣慢慢地養成固定習慣、慢慢地強化習慣、慢慢地增添步驟,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達到最終養護皮膚的目的。

2、如果想要建立並強化特定的神經通路,我們就要不斷重複。

重複是一種力量!

作者通過分析大腦,得出“重複”的重要性。

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情,不就是慢慢會變成習慣嗎?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比如,長期刻意的練字或鍛鍊身體,會讓寫字的手、鍛鍊過的肌肉產生深刻的記憶。在進行日常的寫字、鍛鍊的過程中,大腦不需要思考,下意識就可以寫出同樣好看的字、做出同樣標準的健身動作。

這樣會替人體節省一些思考的時間,少侵佔一些精力。

所以,人們經常會說“養成好習慣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習慣養成後,我們不需要付出太多能量,卻能得到同樣優質的結果。

3、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

行動是可以被誘惑升級的。

我經常會在心裡盤算著某個時間段做某件有意義的事。

比如,沒有培養閱讀習慣前,我經常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個更加充實的週末,我想讓自己泡一天的圖書館,並且最好是去本地環境最好的那家圖書館。

然而,結果通常會變成“沒人陪”、“太遠了”、“我不想去”……最後連家門都沒有邁出去。

這其實就是目標定得太高導致的後果。

我總是過於貪心,希望自己一下子變得特別積極和充實。雖然好像也知道自己這樣定目標的方式不太對,可是又改變不了現狀。

結合“微習慣”的做法,其實大可以把“去圖書館泡一天”這件事情分解成無數個細小的步驟,誘導自己完成。

我可以改目標為“去圖書館看半小時書”。如果連出門的勇氣都沒有,我甚至可以改成“我就起床挑個喜歡的衣服穿穿而已”。

當我穿上衣服之後,比較大的概率是不會再脫下的。接下來就可以盤算著出門了,不然就浪費了這身衣服。

就這樣一步步引導,過程中我就能完成“終於走出家門——直奔圖書館——查閱喜歡的書籍——坐下來看半小時——半小時又半小時過去了”這些步驟……

把想去圖書館的想法跟“穿衣服”這麼一個小步驟結合起來,慢慢居然產生如此奇妙的連鎖反應,不如你現在試試?

4、使用大日曆。

使用大日曆是跟蹤、監督微習慣的一個具有儀式感的辦法。

我們可以選擇每天完成一項微習慣後,在日曆上打鉤,表示當天目標已達成。

日曆越大,打的鉤越大,你對於培養習慣、完成每天任務的意識和感覺會越清晰。

當一段特定時間過去後,看著大日曆上滿滿的大紅鉤,心理上會得到滿足感。

沒打鉤的日子也會很醒目地標示出來,刺激著你去清點沒有完成任務的日子,促使你暗下決心,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完成“微習慣”。

去年上旬我減肥時,就是用類似的辦法來追蹤成果的。

當時我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是每天最少運動半小時(如果按照微習慣的設定,改為每天5分鐘是一個比較好的開端)。

我希望有一個具有儀式感的東西來記錄這個過程,監督自己堅持到底。我不喜歡用手機,所以我做了一個表格,打印出來貼在牆上,體重秤放在牆邊。每天做完運動,我會在表格上記錄時長、運動方式和體重。

每一天記錄後,我會很自然地和前幾天的數據進行對比,看成效如何。

不得不說,滿滿一張紙的鍛鍊數據確實讓我很有成就感。既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改變,也讓我知道現在所進行的這件事是有效果的,會更加激勵我繼續鍛鍊下去。

5、必須把自控力的儲備量最大化,這樣才能在改變自己時起作用。

自控力很關鍵。控制自己,並且相信我能控制自己。

如果自控力不足,就算定下的目標或習慣再小,也是沒辦法完成的。

減肥期間,我在吃飯堂的時候,會選擇不吃米飯,並且多準備一碗白開水,用來涮菜,去掉部分油脂。

這時候的自控力就體現在:我一旦開始這個操作,就一定要求自己風雨無阻地執行。

我從內心就十分認可自己的這種進食方法,我也相信我能完成這個操作(把“打米飯”變為“打開水”)。只要我不受其它因素影響,保持每天執行,它就能給我帶來好處(減重)。

好了,乾貨就分享到這裡。

我認為,最關鍵、最簡單的一步,其實就是分解習慣為“微習慣”,每天只需要花幾秒鐘或幾分鐘完成,你就可以收穫當天的成就感。

請你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微習慣”的力量。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

願你早日養成“微習慣”,從Loser變Winn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