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家庭教育是关乎每个孩子未来幸福的底层逻辑,是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的最有效途径和通道,也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家庭教育的政策导向

2015年,颁发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主题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

2016年,颁发了《关于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2017年,《家庭教育四个一重要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刻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方向。

2018年,全国各省份均通过《家庭教育专项立法》。

2019年,要求: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国家决策层已把家庭教育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家庭教育在未来将成为教培业不可规避的热点。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家庭教育

自2013年开始,随着《爸爸去哪儿》大热,《超级育儿师》《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二胎时代》《育儿大师》等各类儿童、亲子类综艺渐渐走入人们视野。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樊登读书会有关家庭教育类书籍,平均300万播放量/月/本,喜马拉雅平台有关家庭教育类的专栏,单个节目的播放量达3000万……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哪吒之魔童降世》《银河补习班》《小欢喜》《都挺好》等电影、电视剧也从多角度解读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报刊书籍、电视节目……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偏向不断加重,家庭教育已经编织在现代人生活的基因里,无处不在。

教育者只有比家长更加优秀,才有资格成为教育者。

掌握专业、全⾯的家庭教育知识,已然成为⺠办机构的核⼼竞争⼒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家长对于教育的诉求

诉求一:希望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形成良好的品质;

诉求二:希望孩子在形成良好品质的过程中,是充满温暖的,是充分得到外界尊重的;

诉求三:希望孩子不仅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学习结果,还能在学习成长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所以,不管家长为孩子报什么班,他们已经脱离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报班,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不同的科目作为载体,希望培训学校能够为他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二、如何把家庭教育融入到学校工作中?

  • 呼应家长的需求

(1)聚焦科目品质,即你学校的科目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能力的增长。

举几个例子:家长送孩子学画画,是希望他只是画好一幅画吗?他是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家长让孩子学口才,是希望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一个主持人吗?他是希望孩子能够变勇敢,站在台上统观全局的视野。

家长送孩子学习跆拳道,是希望他不断更换腰间带子的颜色,以后冲进国家队吗?他是希望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品质,以及跟随终生的运动爱好。

(2)精进课后评价

以前孩子能够将作品(成绩)带回家展示给家长看,家长就满意了,现在的家长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也在关注学习过程。孩子回到家,家长会问“今天上课怎么样呀”“和小伙伴处得怎么样呀”“回答了几个问题呀”“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呢”,甚至会追着老师要课上的孩子的照片或者视频,这些都是家长关注教学过程的体现,他们不愿意错过孩子关于成长的任何细节。当然我们可以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去发照片、视频,但这样做就够了吗?我认为是不够的,这体现不了你的专业性、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妨来想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妈妈,她在下班途中,在孩子还没看到孩子时,就收到这样一份课后评价: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绘本解读】《我要变大》讲的是一只天生的小黑鸡一心想要变大,历经波折,最后做回自己的故事。故事看似简单,却拥有广阔的慈爱视野和品位空间。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学会了热爱自己、发现自己。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

甜甜在学习《我要变大》的过程中对我说:“小黑鸡也不能变得太大,太大会踩到其他小鸡”真是个善良的小朋友。

第三部分机构带给孩子的变化

“大家好,我叫刘一甜,我今年三岁了!”三年前,甜甜说这句话的样子和动作令我印象深刻,我可能会记一辈子。她留着鼻涕把这句自我介绍说了一年多,可幸的是妈妈没有催促这个当初说不清楚年龄,老是坐得东倒西歪听故事,时而把画纸弄得脏兮兮乱糟糟的孩子,我们一起在等她、拥抱他、鼓励他,就像今天学习的《我要变大》中的主角一样,她也在慢慢的成长,她长成了小学生的样子,长成了小伙伴喜欢的样子,如今的甜甜变得更加自信了。

试想,如果你是家长,在收到这样一份内容详实的学习反馈时,是不是会对这家机构产生好感,增加对这家机构的信任?

(3)升级评比结果

下图为传统的课后成绩评比栏,但是做的比较笼统。家长回去看吗?会!在算课时余额时他会去看,这相当于是一个变相的耗课记录。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下图为升级的课后评比栏,以国学科目为例,审美力、想象力、自信心、视觉逻辑、情绪健康,这个是针对国学培养的品质,通过这种形式来呈现孩子的学习结果,我认为所有的家长都会喜欢看。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 解决家长的问题

东汉末年,孔融出生,至其4岁之时,父一友赠与其梨。父使融分梨,遂分:大的及兄,父问:何之?融曰:兄长大于吾,吾应敬之。父欣然,融又将二大梨分于弟。父又问:何之?融曰:弟小,应让之。父愈发惑,问:汝何来觉悟?融怒气不止,怒喝:因为劳资不喜欢吃梨,你个xx!

当家长看到这个日记是,给老师反馈的是:看看这每周一记写的啥,说过很多次也不改,真是不靠谱的孩子,无论学习、生活、纪律都让我失望,真不知道该怎么管了。

作为老师你应该怎么回复这个家长呢?

(1)阐述现象。这是一个真实的青春期的孩子,他躁动,他自大,但是他也自省,一切都在应在的轨道上。

(2)表示认同。正常的父母看到这些内容都得担忧,要是我,我的第一反应或许和您也一样。

(3)给出意见。您不必过度焦虑,写出“那样”的文字,其实是一个信号,孩子需要“性教育”,关于男女关系的正确渠道的认知,同时让他懂得界限和责任,这是你需要做的。

(4)多维度看问题。孩子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得到他的无拘无束,文采不错,脑子灵光,还有点冷幽默。


  • 指导家长成长

1.0的家长,是担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五六十年代);

2.0的家长,担心孩子是否好好上学(七八十年代);

3.0的家长,担心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父母(90/80后的家长)。

现在的家长,初为人母、人父,他们没有经验,孩子出生也没自带说明书,他们迫切的需要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作为培训机构就职人员的我们需要去了解家长们的心理,帮他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答疑解惑,还要给他一把剑让他在育儿道路上披荆斩棘。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早已成培训机构的新战场,除了早早涉足的好未来和新东方,一起教育科技、作业帮等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都加入了战局。

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必经之路

从内容而言,有线上与线下课程、音视频内容、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内容会涵盖个体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方方面面,培训机构的家庭教育类产品虽然切入方式不同,但孩子心理教育和辅导学习的需求是焦点。在家庭教育这条赛道上,就要求我们的民办教培人足够专业。

愿天下没有不会教的老师,愿天下全是专业的教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