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明星出國“避難”:人人都有偏見

2月9日,武漢封城第16天,過完元宵之後全國各地繼續禁足,各地醫護人員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宅在家裡的人們的心情隨著復工的推遲、確診數字的不斷攀升而越發焦慮。

而此時一位大V博主發出的關於“大量明星出國避難,疫情過後繼續回來撈錢”的消息炸開了鍋。

不斷有網友曝光明星網紅在日本度假的照片及社交平臺的信息,其中不乏當紅的實力演員陸毅及張雨綺,綜藝紅人郭碧婷和向佐夫婦,網紅名媛晚晚等。引起網友們強烈譴責,網絡一片倒戈。

疫情期間明星出國“避難”:人人都有偏見

【1】

那麼事情真的如媒體所描述的那樣嗎?

我從不追星,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性似乎沒有那麼不堪。明星應該是選擇出國遊最多的群體,因為國外少有粉絲的圍堵和媒體的跟拍,可以自由的出行和盡情遊玩。

他們平時休息基本都在國外,那麼春節期間肯定也不例外。

另外,按照2019年數據,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春節期間出境遊客631萬人次,同比增長12%,而人氣最高的前三大目的地依次是泰國、日本、中國香港.

冬季的日本迎來了冰雪旅遊旺季,泰國及日本佔春節出境遊客總數超30%,所以在日本度假的明星肯定不少。

那麼,在2020年的春節期間,應該也是有大量的國人在境外度假的,網友偏偏只把明星網紅國外度假,形容成了出國“避難”,這是赤裸裸的偏見。

如果說是避難,那應該說幾百萬國人都是在境外避難。

而且,這次疫情前期大家並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持續這麼久,大多數人出國度假也不是真的能說走就走,應該也是要提前計劃和安排行程的。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柴靜說,糾正偏見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意見市場流通起來,讓意見與意見較量,去贏得多數人的理性。

陸毅通過經紀公司在3月9日發佈聲明,他們全家人自一月中旬在日本完成拍攝工作之後即返回國內上海家中,不存在日本躲避疫情,並通過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給醫院捐款捐物。

陸毅出道多年,鮮有負面新聞,因為大家對明星的偏見,便將矛頭輕易地指向了他。

疫情期間明星出國“避難”:人人都有偏見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也反感娛樂圈一切亂象,反感有些藝人無底線的炒作,反感流量明星天天買熱搜,看到關於明星雞毛蒜皮的無聊消息就會快速劃過。

但就事論事,我們不能因為簡單的揣測去言語中傷別人,你所看到的表面不一定就是真相或全部,保持理性,才能避免對別人造成無心的傷害。

人們之所以對明星有偏見,是因為平時很多粉絲過於追捧和神化明星,甚至使其收入與社會地位超越了自身原本的價值。

現實中,很多人往往因為一首歌、一部影片去喜歡歌手和演員,卻把對音樂和角色的情感轉移到歌手和演員本身,關心他的一言一行,想象他是心目中最完美的精神寄託,瘋狂迷戀不惜一擲千金。

但一旦失望了,整個精神支柱崩塌,便把所有的失望與不甘都發洩出來。

回頭想一下,最初,我們只是喜歡那首歌的旋律,或者是那個角色的勇敢,而演繹的那個人,他不過是一個表演者。

【2】

這次疫情中,衝在前線的是全國所有醫護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為全國人民負重前行,感動的事蹟數不勝數。

人們突然發現,那些平時前呼後擁、被粉絲眾星捧月般奉為偶像的明星銷聲匿跡,甚至大量出現在世界各地,陪著家人朋友逍遙度假。

而這些平時默默無聞的醫護工作者,卻在社會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毫不退縮。他們的無私與奉獻在疫情面前變得光輝而偉大。

可是,人們何嘗不曾對醫護人員心存偏見呢?

有些人把對醫療制度的不滿、治療費用過高,患者未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等,這些怨憤都發洩到到了醫護的頭上,導致多年來醫鬧事件頻發,醫患關係一度緊張。

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數據:全國 66%的醫師曾親身經歷過醫患衝突事件,十年內媒體報道的295起傷醫事件中, 362人受傷,99名醫護人員被患者持刀具襲擊,24位醫生在醫患衝突中失去生命。

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一起醫生被襲擊事件,多名醫生及路人被砍傷,其中優秀的眼科主任陶勇醫生當場倒地,傷勢嚴重,全力及時搶救後,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傷後50天,左手還套著鋼筋鐵骨的支具的陶醫生寫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傷醫事件,希望到我這裡,可以畫上句號。

如果醫生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誰還會去救死扶傷?最後醫療人才的缺失,同樣是人們的損失。

數據調查顯示,中國青年醫生的比例正在下降,2005年25-34歲的醫生佔比31%,到2014年下降至22%,很多醫生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從醫。

醫療界可能確實存在一些不法行為,但是大多數一線醫護人員兢兢業業,恪守醫德,卻成了患者家屬醫鬧的靶子,手無寸鐵的他們,在經歷這些暴力事件之後,受到的是沉重的身心打擊。

這次武漢疫情爆發期的時候,中央啟動“一省包一市”醫療支援,四大頂級醫院核心隊伍會師武漢,各省醫療隊出征時,多少人在心中默默祈禱他們平安歸來。

大家懂得了白衣天使的珍貴,張信哲喊話武漢粉絲護士李含,要為她及一線醫護人員,辦一場專場演唱會。

馬雲給一線醫生送奶茶送炸雞送小龍蝦,給一線女醫護群體花唄提額及三年免息。

湖北多地景區及五星級酒店對支援的醫療隊終身免費開放。

類似的新聞很多,很暖心,這是醫護人員應該受到的禮遇。

英國散文作家赫茲裡特說,偏見從來不輕鬆,除非它能因理智而終止。

我相信,許多人對醫護人員的偏見,會因為這次疫情而消除,因為那種敬重與疼惜從內心油然而生。

【3】

由於偏見產生誤解的故事,生活中也不少。

我家鄉下的院子比較寬,孩子爺爺也天天在家,所以大門一般都沒關,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放在門口的孩子騎的自行車不見了,就開始到處找。

路過的鄰居馮阿姨知道後,一拍大腿,斬釘截鐵地告訴我:“肯定是隔壁村的大傻偷走了,我那天看見他在你家門口東張西望”。其他鄰居也附和著說大傻有時候會做一些順手牽羊的事情。

她說的那個大傻我見過一兩次,是一個智力有點問題的小夥子,衣衫不整,平時就在周圍撿一些廢品維持生活,哪家要是有紅白喜事,他就在旁邊轉悠蹭點吃喝。

馮阿姨滿臉鄙夷地說:“一定是他偷的,上次他把我家曬的臘肉都偷跑了兩塊。你們趕快去他家看下,肯定要給當廢品賣了!”孩子爺爺一聽說,就匆忙趕去隔壁村,回來後搖了搖頭。

馮阿姨又說:“那一定就是送去了廢品收購站。”孩子爺爺又匆忙趕去廢品收購站,想按廢品價再買回來。

結果廢品站也說並沒有人去賣過自行車。馮阿姨悻悻地說:“這種事情,沒有人會承認的,呸,這個可惡的大傻子”。

晚上我跟朋友抱怨,以前看到大傻覺得挺同情的,現在看到也覺得厭惡了。

幾天之後,孩子說:“媽媽,我們出去騎車吧。”我無奈地跟她說:“哪裡還有車啊?”孩子說:“車就在地下室啊,表姐說擋住我們玩遊戲了就搬去地下室了。”

自行車是找到了,想起那天大家因此又更加討厭大傻,我心裡就非常內疚,所以帶孩子出去騎車看見鄰居就說:“孩子的車找到了,都怪自己沒找到。”

但是能這樣被澄清的機會又有多少呢?

大家不會因為這次我找到自行車了,就完全消除對大傻的誤解,如果下次有人再丟了東西,人們反而還是會輕易地懷疑到他。

英國教育家赫·斯賓塞說,人人都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

的確如此,消除偏見,需要理性思考,也需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環境,不同的成長軌跡與性格,不同的視野與角度,所以看到的事情本身一定是有多面性,但嘗試去換不同的角度思考,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論,或許就能減少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