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01

一個人的一生中應該如何度過?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經歷和選擇,兒時的我們大多數是無憂無慮的,帶著懵懂且好奇的眼光了解這個世界;青年時期是帶著熱情去奮鬥,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人到中年,大部分人地定了型,不管成功還是失意也仍舊在奔波的路上……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普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改變自己的狀態,獲得或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這在100年前的舊中國,是人們無法想象得到的情景。

當時的國家內憂外患,社會積貧積弱,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掙扎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緣,沒有追求,沒有希望,只是麻木、機械地活著。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河的女作家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她的代表作品《呼蘭河傳》,講述了東北小城呼蘭河的故事,講述著人們的喜怒哀樂。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這部長篇小說沒有主線人物、也沒有主線故事,甚至顯得零散、隨性,作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寫了她的故鄉小城呼蘭河的社會百態、風土人情、悲歡離合,文筆細膩而帶有批判性,人物故事質樸而蒼涼,全書筆調清新、情感細膩哀婉。

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這本書寫於1940年,兩年後作者因病逝世,年僅31歲。在遠離家鄉的香港、貧窮與疾病的折磨中,蕭紅回憶起童年的時光,回憶起伴隨自己成長的故鄉,寫下了對童年和故鄉的懷念,對社會的審視,對人生的思考,成為她生命中輓歌。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02《呼蘭河傳》的情感表達。

呼蘭河,是黑龍江支流松花江的分支,而以這條河命名的小城位於哈爾濱北部,原本是個寂寂無名的小縣城,因為蕭紅的作品才成為家喻戶曉的小城。

呼蘭河小城人們的日常是卑瑣而平凡的,表現在各行各業、各色人群對生活的漠視、對生命的漠然,人們傳統、刻板,生活得自欺欺人,自以為是。

書中的故事和情感是以兒童的視角加上旁觀者冷眼看熱鬧的獨特角度來闡述的,在平靜的敘述中透出強烈的情感表達,其中溫暖的童年回憶和悲傷的整體基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兒童的視角和旁觀者疏離的角度。

在書中,蕭紅是以一個孩童的視角看待家鄉的人們,孩子們是最為天真純潔的,他們對萬事萬物都抱著好奇的態度,以孩子的眼光描述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熱鬧的場景,顯得很有趣味。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充滿著懵懂,像對家鄉人們精神生活的描述展示了呼蘭河小城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寫到跳大神時,作者這樣描述大神治病時候的場景:

“從頭到腳,無處不哆嗦,哆嗦了一陣之後,又開始打顫。她閉著眼睛,嘴裡邊嘰咕的。每一打顫,就裝出來要倒的樣子。把四邊的人都嚇得一跳,可是她又坐住了……那神一下來,可就威風不同,好像有千軍萬馬讓她領導似的,她全身都是勁,站起來亂跳……”

在對景色和場景的描述中,作者運用了白描的手法,簡單的敘述加上自己孩童視角的議論,更加形象生動。

“採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也許把螞蚱腿就綁掉,線頭上只拴了一隻腿,而不見螞蚱了。”

在蕭紅的筆下,語言充滿了童趣,讓人看了不禁回憶起自己童年的快樂時光。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當然,文中雖然採用了兒童的視角描述,但是很多時候又有著超出兒童認知的思考,是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到周圍人的生存狀態,當寫到兒時在儲物室的探險中找出了家裡擱置久遠的物件,那些陳年舊物堆積在那裡,幾十年沒有人翻出來,也沒有人扔掉,書中這樣寫道:

“家裡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著,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著。”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寥寥數句,超出了孩子的觀念,看得出祖輩們的生活狀態是一種消極的“隨遇而安”,雖然文中以孩子的視角敘述,但是很多地方又有超出孩子思想的成熟思考,而這些都像是一個睿智的人在旁邊看戲一般地審視,看得清楚和透徹。

正是這兩種視角疊加,不融合也不衝突,使我們讀出樂趣,又從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對小城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平靜的敘述中透出的熾烈的情感。

書中關於生老病死的敘述是平靜的,沒有歇斯底里的悲痛,也沒有搶天呼地的哀嚎,但是卻讓人感到作者融入了極深的情感。

家鄉人們的生存狀態用作者蕭紅的話來說,就是:

“那裡的人們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遇到不幸者,人們偶爾會有惻隱之心,但是轉念一想,人間這樣的人多著呢,不去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書中講了一個賣豆芽菜的王寡婦的故事。一年夏天,她的獨生兒子去河邊洗澡淹死了,雖然當時轟動一時,但後來大家也就忘卻了,王寡婦雖然也很痛心,差點瘋了,後來還是靜靜地賣著豆芽,偶爾遇到無助的時候,才大哭一場,之後還是安靜地活著。即使當時再傷心的事情,過後人們也漸漸會遺忘。

還有,染缸房裡曾經出現過兇殺事件,而且是情殺,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按進缸裡淹死了,活著的那個進了監獄,淹死人的大缸依舊在用,時間久了,漸漸人們也不記得了,大缸裡染的紅布被做成新娘裝穿在了不少新嫁娘的身上。

小城裡的人們就是這樣活得卑瑣,看上去對大多數的事情不計較也不在乎。但凡事都有例外。對死後生活的重視就是這個例外。具體表現在,在扎彩鋪裡,人們為去世的人預備的各種物件,應有盡有,生前沒有的,死後全都備齊,房子、衣服、馬、各類僕人、金山銀山,甚至連茶壺茶杯、雞鴨鵝犬都有 ,儼然比生前置備得更齊全。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對死後生活的這般重視,簡直和人們平時能將就則將就的生活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特別是扎彩鋪裡的幹活的人,大多數是極為粗糙和醜陋的人,對於死亡,他們也看得很淡然,糊里糊塗地過著春夏秋冬的日子 。

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飽含了對家鄉人們生存狀態的無奈,再對比作者那些鄰居們的悲慘遭遇,更讓人覺得心寒,總體而言,那時候的人們日子過得無奈而蒼涼。

3、溫暖的回憶和悲傷的基調成為鮮明的對比。

書中最溫馨最暖色的部分是寫童年的蕭紅跟慈愛的祖父相處的快樂時光,當時蕭紅和祖父在後花園裡的場景經過她的描述,充滿著溫暖,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裡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裡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讀到這裡,那種場景彷彿出現在眼前,頑劣的孩童跟在祖父後面搗亂的形象栩栩如生,和祖父待在一起的時光充滿了無限的溫馨,後花園的美景、給祖父戴插滿玫瑰花的帽子等等許多瑣碎的小事無不充滿著快樂。

而後作者筆鋒一轉,以“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作為開頭,寫了四部分,原來她的家裡共有三十多間房子,雖然房子多,住的人也多,都是租戶,但是這個看似熱鬧的地方,包括整個家裡和院子裡處處都透著荒涼。院子的荒涼表現在幾個方面:

無論颳風下雨,還是晴天,院子裡長滿蒿草,什麼東西都任由著擺放,廢棄的磚頭沒人清理,打碎了的大缸和罈子扔在牆邊,豬食槽和鐵榔頭之類的都隨意放在那裡,任其風吹雨打。

看上去外表還不錯的房子,其實內裡也是千瘡百孔,門窗都壞了,放的糧食也被老鼠偷著吃,而破草房子裡住的鄰居們都能從潮溼的房子裡採到蘑菇,即使房子搖搖欲墜,他們也不在乎,另外一些做粉條的、養豬的、碾磨坊,以及趕大車的等等,都生活在這個荒涼的院子裡。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租戶鄰居們過得隨意,對生活的態度就是逆來順受,整個院子裡雖然住得人多,但是沒有生機和活力,處處顯露著頹廢的氣息。

書中,作者對於人生、對於生命、對於生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雖然文中也有熱鬧的場景,比如秋天為了敬天地設置的野臺子戲,看上去也是十分熱鬧的場景,但是裡面也衍生出許多悲劇的故事,如指腹為婚造成的後果等,那些熱鬧的場景也只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還是悲劇。

03《呼蘭河傳》中那些關於小人物的故事。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著重描述了幾個人物,家裡的長工有二伯,鄰居租戶小團圓媳婦和磨房裡的底層勞動者馮歪嘴子,通過他們的故事,側面展示了呼蘭河小城人們的生存和精神狀態,這幾個人物是最有代表性的。

1、 性格古怪的人物——有二伯

有二伯是蕭紅家的長工,是一個性格怪異的人,也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還是一個謎一樣的人,姓名來處是個謎,三十歲之前的經歷是個謎,他貧窮、被欺辱,被奴役,但是又有很多古怪,令人可憐可嘆可笑。

他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幹活,所得到的只是吃點殘羹剩飯,被剝削得一貧如洗。他沒有財產,沒有家眷,甚至連個固定住處也沒有。

戰爭到來的時候,主人家個個都去逃命了,有二伯卻被他們留下守著家。俄軍的馬刀亂殺亂砍,他能活下來,也算是死裡逃生了。但是他的地位還不如一般的僕人,老廚子經常奚落他,孩子們也罵他,取笑他,向他拋石子。世態炎涼,讓他性情變得古怪了。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對於主人家的忽視和冷漠,他除了深夜裡自言自語發洩,還以偷的辦法對付。他偷家裡的各種東西拿出去賣。他還在糧食倉子裡邊偷米,背到糧米鋪去賣。他偷了東西,又愛面子,怕人家提到“偷”字,人家一提,他總是不好意思。

有二伯是底層窮苦小人物的悲劇命運的代表,他的悲劇在於他自己並不是主人,但是又想把自己當做主人;他冷眼旁觀著別人的同時又被別人冷眼觀看著;他默默無聞,又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沒有什麼才能,卻只能製造笑話引起旁觀;他無力抗爭命運的不公,只能在夜深人靜獨自發洩自己的情緒;他吹噓自己膽大,其實非常恐懼死亡和殺戮;他貌似冷靜沉穩的背後其實是得過且過的生活。

有二伯愛面子,在主子面前恭恭敬敬,但是在別的窮人面前又願意讓人把他捧起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也是個可憐的悲劇人物,像他這種人物讓人恨不起來也愛不起來,這是那個特殊年代、封建社會底層一類人的代表,病態的社會造就了這種人,使得他們的生活被扭曲,使得原本正常人性格的異化,即使他們再努力也改變不了悲劇的命運,只得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2、 舊社會女性悲劇的代表人物——小團圓媳婦

團圓媳婦是舊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產物,也叫童養媳。舊社會窮人家孩子多,一旦養不起就會變相賣或送給有男孩的人家做媳婦。實際上就是讓所謂的夫家去撫養,等女孩長大了,夫家就讓女孩與其子圓房,也就是結婚,這樣的小姑娘就叫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蕭紅的另一個鄰居,她來到這裡當團圓媳婦時不過才十二歲,但是個子長得很高。女孩子因為個子高、性格開朗不怕人、愛說愛笑、走起路來風快,當婆婆的覺得應該修理修理,給個下馬威,於是就死勁折磨她。

“從此以後,我家的院子裡,天天有哭聲,哭聲很大,一邊哭,一邊叫。祖父到老胡家去說了幾回,讓他們不要打她了,說小孩子知道什麼,有點差錯教導教導就行了。”

結果誰說都不管用,小女孩被打得越來越厲害,不分晝夜,經常聽見半夜傳來哭聲。到了冬天,哭聲沒了,這家人又天天跳大神。

為了修理小團圓媳婦,一家人用盡了方法,擰大腿還是小事,還吊在大梁上抽打,暈過去用冷水澆醒,還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女孩折磨得死去活來。

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又黃又瘦,不想吃喝,家人覺得她病了,鄰居們又出主意,又用各種殘忍的法子幫她治病:喝最苦最寒的黃蓮,用別人隨口開的藥方。

更可怕的是,這一家人還當眾像燙豬一樣把小團圓媳婦扔進滾燙的熱水裡,洗一次就昏過去了,暈了用冷水澆醒,再洗,一晚上可憐的姑娘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暈一次,最後活活把原本健壯的小女孩燙死了。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中最使我們不寒而慄的是,殘害小團圓媳婦身心的兇手竟然是一群與她有著同樣悲苦命運的女人。這些人以前也遭受過壓迫,經歷過無數磨難,雖然年齡大,但是內心一點也不善良,她們不自覺地加入了害人者的行列,冷漠、麻木而又充滿快感地扼殺著同類,把自身扭曲的慘痛經驗與異化的復仇心理,殘忍地強加於這個無辜的12歲少女身上,她們既是受害者,又是劊子手。

在折磨小團圓媳婦的時候,周圍的鄰居都是冷漠的看客,出主意、看熱鬧的都有,唯獨沒有人去阻止種種愚昧的行為,小團圓媳婦是被封建禮教和迷信逼迫而死的,但幫助這黑暗社會吃人的,是看似善良的家人和淡漠的鄰居們。只有在那個愚昧無知的舊社會,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所以小團圓媳婦的悲劇是舊社會女性不幸命運的真實寫照。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3、 平凡而帶著希望生活的馮歪嘴子

馮歪嘴子是《呼蘭河傳》樸實善良的底層人們的代表,書中沒有提為什麼大家叫他馮歪嘴子,可能是生過病,嘴有些歪,相貌一般,他貧窮,但是不自卑,他堅強,但不怨天尤人,他能夠勇敢地追求幸福,表現出積極堅強的一面,他無視人們的奚落,和妻子王大姑娘平靜地生活著,雖然命運卻沒有眷顧他們,妻子難產死去,但是他仍然沒被挫折壓垮,在貧窮與奮鬥中頑強地與命運抗爭。

他從不參與鄰里之間雞毛蒜皮的事,即使有時候鄰居們拿他尋開心,他也不介意,他活在自己的小日子裡,有一種“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狀態。

馮歪嘴子安靜趕驢推磨,賣粘糕,即使生活艱辛,縱然老婆難產走了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雖然在所有人眼裡看他的生活定是完了,他依舊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著,養活自己的孩子們。

這就是馮歪嘴子的平凡人生,沒有多大的成就,只是踏踏實實地生活,不卑不亢,卻也充滿希望和勇氣。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蕭紅筆下的這三個鄰居是呼蘭河小城裡最普通不過的三個人,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團圓媳婦是舊社會被無情殘害致死的女性悲劇命運的代表,而有二伯是被命運折磨、被生活壓榨、性格異化、得過且過人群的代表,馮歪嘴子是雖然處於貧困,但是不放棄努力和希望,仍然默默耕耘的底層人們的代表,從他身上我們才能看到一絲絲生活的希望。

04小結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瀰漫著一股悲涼的基調。當時的社會是千瘡百孔的,底層人們在困苦中掙扎,雖然也許很努力,但是活得很艱難,從人們的生存狀態到精神狀態,無不透出悲涼。

作者筆下的鄰居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相對偏僻的小城裡,大部分人過的日子是瑣碎的、愚昧的;原本正常的人在一個麻木、冷漠的社會中被當成異類,像開朗活潑的小團圓媳婦,小小年紀就被愚昧的夫家人折磨致死;底層的很多人並不都是善良的,很多人充當了害人的幫兇和看客,看上去無辜,其實並不如此,像小團圓媳婦的夫家人最終家破人亡,都是被自己害的。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即便是作者蕭紅,與舊式家庭抗爭、斷絕關係,最終卻不得不依附於幾位男子身上,她費盡心力想衝破封建的枷鎖,卻被現實無情擊碎,最終在貧窮與疾病中英年早逝,這不僅僅是蕭紅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大部分人無力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

百年前的中國,偏僻的北方小城,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透著一股無奈的悲涼,可是今天的人們總是可以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如今的時代,普通人可以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狀態,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或接近想要的生活,因為社會環境、人的思想狀態都發生了鉅變,所以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重溫經典作品,今昔對比,更能使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


從《呼蘭河傳》中看百年前北方小城人們的悲歡離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