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餘名“小工匠”頂崗“補缺”

南方網訊 3月28日,在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的廠房內,韶關市技師學院數名教師換上厚重的鋼板鞋,不停地與負責調機的工人溝通、檢查程序、試加工。自支援企業生產以來,他們每天在車間內幫助工人編程、試切,調試機器。

正當全國各地企業陸續迎來複工復產潮之際,為緩解一線用工短缺的難題,韶關市人社部門指導市內多家技工院校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組織4所技工院校的1316名師生到300多家企業實習,其中在韶頂崗實習學生達506人,成為活躍在復工復產浪潮中的“技術生力軍”。

解難題

產教融合優勢凸顯

受到疫情影響,韶關市部分企業出現用工缺口,生產進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此,韶關市人社部門召集了韶關片區技工院校支持規上企業校企合作解決用工問題專題會議,加大學校與企業的精準對接。

“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們動員優秀的技工院校‘小工匠們’投入到復工復產大潮當中去,緩解企業一線‘熟練工’短缺的問題,助力企業加快復產進度。”韶關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韶關人社部門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形成行業、企業、學校、政府多方合作的長效機制,打造了多個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全力培養能夠迅速適應產業需求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韶關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作為本地重要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韶關市技師學院在疫情期間派出多名學生為企業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先後為麗珠集團利民製藥廠等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提供頂崗實習服務,為韶瑞重工等企業篩選急缺的技能人才。截至3月25日,該校共派出656名學生到383家企業頂崗實習,其中本地企業244家,頂崗實習人數達359人,全力支持本地企業復工復產。

破掣肘

名師工匠“對口支援”

“有些工件2分鐘不到就車削完了,要頻繁操作,一天下來,手臂就很累。”來自韶關市技師學院的教師許添福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幫企業渡過難關,必須堅持到底!”

除學生到企業頂崗補缺解決用工缺口外,韶關市技工院校還派出多位“名師工匠”到本地企業進行“對口支援”,協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韶能集團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就是獲得技術支援的企業之一。為解決防疫物資緊缺的問題,保障市場需要,該公司臨時調整生產線,跨界生產口罩機。據瞭解,除螺絲等配件外,裝配一臺口罩機需要自制件300多件,外購件200多件。由於零件品種多,批量少,裝配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轉換工序,工藝複雜,原來的技術人員根本不夠用。隨著口罩機的訂單量不斷增加,企業現有的裝配工人每天在崗奮戰11小時,生產進度仍然明顯受限。技術人員的短缺,直接成為了掣肘該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題。

經校企雙方協商,韶關市技師學院在3月14日、18日先後兩次派出許添福等8位骨幹教師到企業開展技術支援。為了加快進度,幾位老師根據零件的加工要求,迅速編制機床程序參數,調節運作節拍,順利攻下工序調試這一技術關口。

隨後,老師們又詳細分析起裝配圖紙,組織“裝配”攻關。由於生產任務繁重,幾位老師不僅充當起了“熟練工”,與工人們一起參與機工件的裝夾、車削;也同時幹上教師的老本行,為企業員工開展現場培訓指導,加快生產進度。

在校企同心攜手努力下,該公司生產進度實現了明顯提升。“我們的生產進度明顯加快,目前已經交付了20多臺口罩機,現在正在以每天1-2臺的進度完成客戶訂單。”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楊歲平說。

南方日報記者 範永敬 通訊員 黃思敏 楊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