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錢營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有六個村民小組,一組、三組和六組在峴山路(原207國道)兩旁,是臉面。春天風大,把兩個月前掛上的防控標語橫幅,刮成了老太太的裹腳布。兩個月前風風火火地掛,現在要風風火火地拆。先從臉面上拆,然後再到村組和居民家外面拆。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正在撤標語的劉德能

當時的要求是省公告、一封信、宣傳手冊、宣傳橫幅,鋪天蓋地到處貼,到處掛,要求“抬頭可見”,樓上有,手頭有,防疫宣傳滿覆蓋。

謝官軍說,他們當時光峴山路沿線的橫幅就製作了3批,共317幅,紅袖標製作了4次,共515個,分黨員志願者、居民志願者、巡查、社區工作人員4種標識。

錢營防控的難度在於居民住得分散,他們基本還是地道的農村,只是可耕種的土地比較少,人均不到三分地。錢營各村組的道路又多又長,特別是沿峴山路的3個組,長達3.5公里,人不多,但是面積大,市內社區書記巡查一圈,大概走3萬步,他們得走30步,所以必須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車。

別處防控,把小區大門管好,一個小區就管好了。錢營不行,沒封閉式小區。別處農村防控,封住村口一兩條道路,就能隔離病毒。錢營到處是路,還不能封堵,因為轄區內有駐軍。

幸虧是劉德能,有德有能,在這個城不城鄉不鄉的地方,疫情防控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全社區無一例確診病例。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劉德能描繪錢營美麗鄉村前景

劉德能1972年生,1994年6月讀大學時入黨,當年7月大學畢業,到湖北製藥廠人事處報到,人事處長一看,共產黨員,科班出身,德能兼備,直接就把他留人事處了。從一般幹事,到人事處長,再到副總經理,劉德能的德和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不幸的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湖北製藥廠破產,在2014年變成了周家衝社區。劉德能轉換身份,從企業管理者變成了跟居民打交道的社區書記。

想當年,湖北製藥廠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讓多少襄陽人羨慕不已。職工的住房是“分”的,用水不要錢,用電不超過度數也不要錢,孩子生下來,從幼兒園到高中,到職工大學,到分配工作,根本不要人操心。生病了有職工醫院,病了有廠工會管。現在不行了,企業破產,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創業,或者到別的的企業高就,剩下的,就跟著劉德能這個社區書記。

劉德能以他的德和能,嘔心瀝血,一直幹到2018年,被上級任命為救火隊長,調任到與周家衝相鄰的錢營社區。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春意盎然的鄉村

劉德能是怎麼幹的,沒有篇幅描述,乾的結果,是他個人獲得襄陽市“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錢營的老百姓反映七年沒有解決的還建房安置問題,在劉德能手裡解決了。劉德能贏得了錢營老百姓的一致認同和尊重。這,是他在疫情防控戰中完勝的基礎。

當然,能力也很重要。

疫情一開始,劉德能就積極謀劃,搞了個“六組七員抗疫情”,把參與防控的居民志願者、黨員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分成疫情宣傳員、體溫檢測員、勸返卡點守門員、衛生消毒員、採購代辦員、物資醫療供貨員、矛盾調解員,編入六個工作小組,各司宣傳、消殺、巡查、配送等職責。

六組七員齊上陣,築牢防控第一線。

最亮麗的風景線,是一組、三組和六組的防控點。由於是主幹道兩邊,不能封,也不能堵,居民分散在道路兩邊居住,戰線長達3.5公里。劉德能就每隔150米安排一位志願者,要求居民宅在家中,不要出來。

這些居民都是散漫慣了的,但是為了不讓劉德能他們操心,他們憋著,不讓出來就不出來,免得給社區添亂,他們心疼劉德能。在疫情防控期間,劉德能做過的事,他們一樁樁一件件,總也說不完。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疫情期間巡查轄區防控單位

上面要求天天報體溫,可是很多人家裡沒有溫度計,劉書記就騎車到市區好幾家藥店,買溫度計,免費發。劉書記跑了50多家藥店,最遠跑到了樊城新華路那裡,最少的一家只買到一支,總算買齊了……

我們是農村,沒有天然氣,元宵節之後,很多人家裡的煤氣都用完了,劉書記也不顧身份,騎個電三輪車,天天幫我們送煤氣……

書記一次次到醫院幫他們買藥。他把村裡最困難的幾戶包保到自己名下,對他們比對自己家裡人還親……

我們村有7家養殖戶,交通管制後,儲備的飼料用完了,劉書記知道後,立馬聯繫飼料供應商,他明明是個書記,結果卻成了三輪車司機……

村裡有幾個密切接觸者,需要送到集中隔離點,這活兒誰也不願去,都怕死,劉書記親自送,親自接,最危險的事兒,他也不讓別人幹……

正月裡,村裡有個患肺氣腫的,是個老病號,不知怎麼給轉到東津那邊去了,反正當時人心惶惶,他又是肺上面的問題,後來東津院區通知,要社區去接人,肯定的,又是劉書記親自去……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錢營的大劉書記和周家衝的小劉書記

錢營居民對劉德能的感情,我們是感同身受。

快中午的時候,劉德能和周家衝社區的現任書記劉雲領著我們一起,在兩個社區巡查。從地理位置上說,錢營社區團團環抱著周家衝社區,當年的湖北製藥廠用的就是錢營村的地。這兩個社區的居民親切地稱他們大劉書記、小劉書記。

從周家衝社區穿過,往漢江邊走,左手是周家衝,右手是錢營。一位錢營的大姐,正在她家房子後面的樹上摘香椿,看到我們,她熱情地打招呼,衝劉書記喊話:“莫慌走,我回家拿個袋子,給你把香椿裝起來。”

劉德能客氣地說:“家裡有,你莫弄,你忙你的,心意領了,謝謝。”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熱情的居民和香噴噴的香椿

“哎呀,叫你莫走,等下我……”大姐說著,人不見了。

看著那一樹樹冒著嫩芽的香椿樹,我們垂涎三尺。

這可是好東西呀,純、鮮!

繼續走著、聊著,就聽到身後傳來大姐故作惱怒的喊聲:“叫你等下,你不等,站住!”

我們站住,轉身,就看到老大姐提著一小袋香椿芽,衝我們跑過來。劉德能趕緊迎上去。“好好好,你慢點,別摔著了。”

看到劉德能接過她的“心意”,大姐高興得手舞足蹈。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恬淡安詳的的錢營老人

漢江邊有村民們建設的小菜園,劉德能此時的心思,都轉到了“美麗鄉村”上面。他和菜園的主人說,把菜園收拾整齊,石頭碼好,“創文”的成績不能因為“抗疫”而倒退。

路邊,兩位老太太在綠樹黃花中聊天,沐著春風和暖陽,一個戴口罩,一個沒戴,恬淡而安祥。

劉德能想重點打造錢營五組,他開車帶我們去看。五組有一條路,曲曲折折通向國營林場、習家池、唐城、扁山、峴山那邊,平時,有很多遊客在那些景點玩過之後就走到了這裡。劉德能想把五組打造成一個供遊客休閒小憩的農家驛站。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陳根發的蘭花基地,品種有三百多個

五組村民有自建的房屋,自家的小院,院裡種上幾盆蘭花,搭上一個鞦韆,一叢葡萄架,有客人來,他們端上自家菜園裡的種出的菜……客人在這裡歇腳,可以消費,也可以不消費,只是要他們愛上這份鄉村的美。

還有蘭花。

錢營有位叫陳根發的,痴迷蘭花多年,業內頗有名氣。社區支持他,在五組建了蘭花基地。劉德能和陳根發已經謀劃好,要免費教錢營老百姓種養蘭花,發展集科普、觀賞、展銷於一體的蘭花產業。

在蘭花基地,我們看到了很多名人字畫,還有一些獲獎證書。說到蘭花的品種,繁育的艱辛,養護的喜悅,陳根發滔滔不絕。

含苞待放的牡丹花

國營林場也是不錯的景點,此時,裡面的牡丹花正在開放。值守的園丁和劉德能很熟悉,他說:“過兩天你們再來,現在剛剛開。”

路上,我們遇到幾撥“外來人員”,都是迫不及待想要親近大自然的好“色”之徒。在開滿黃花的山路上,兩個下山的大姐喜笑顏開,她們的小推車裡,滿裝著嫩嫩的蒲公英,是她們在山裡面採的。“你們進村的時候記得戴上口罩啊!”劉德能提醒她們。“好,好,我們現在就戴上,不給你們添麻煩。”

春光正美,田野山林間,到處是勃勃的生機。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開滿鮮花的山村路

回到社區,劉德能處理了幾樁跟復工復產辦通行證相關的事,又帶我們到旁邊的工地,巡查復工和防控情況。

既不能耽誤復工復產,也不能放鬆疫情防控,劉德能小心地踩著平衡木。

還有峴山路的形象,現在也是重點工作之一。下午三點,我們準備走的時候,劉德能又被兩位城管隊員“請”到三組,處理路邊居民晾曬衣物事宜。峴山路邊,有很多家居民在自家門前晾曬衣物,這是城管不允許的。劉德能感嘆:“這裡不像城市,房子都沒有陽臺,他們不晾路邊,還能晾哪裡?以前社區搞過晾曬區,但是不現實,人住得散,你讓他跑幾百米去曬衣服,他不願意,若是再遇上颳風、下雨,把衣服吹到地上,他們就更不願意!”

他何“德”何“能”,讓鄉親們讚不絕口?

幫居民收被子的劉德能

話是這樣說,劉德能還是協助城管,對居民進行了勸說。居民可能是不想劉德能為難,個個都很配合。

瑣瑣碎碎,小至老百姓晾衣服,又風風火火,大到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這個社區書記的一天,我們看著就累,可是劉德能已經習慣,他有條不紊地一件件處理,沉著,幹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