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3月24日
在《人民日报》刊登的组图中
有个铁路小哥的身影格外显眼
这个调车的小伙子叫郑澄
今天,请跟随着我们的镜头
来认识一下他吧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永安站北区调车场

南方雨季来临
铁路也进入了防洪防汛期
对于许多铁路人来说
这个时期也是最艰苦的时期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雨中作业

郑澄是永安站的一名制动员


95后的他经过3年调车工作的沉淀
已经成为一名技术老手了
在他的眼里
调车每天的工作
就是把一辆一辆车拼接成一整列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郑澄在连接风管,“虽然没干几年,但就是感觉都习惯了。”

郑澄已经习惯了


白班、夜班、休息
这样轮轴转的工作节奏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郑澄说,“大家间休时还可以聊聊天,工作艰苦,但不寂寞,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每个班前预想完
郑澄出岗作业的主要工作
就是按照调车作业计划检查车辆


摘接风管(控制火车的空气制动系统)
顶送车辆
工作性质简单枯燥
但也责任重大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顶送车辆


郑澄以前对颜色没什么概念
但是常年的工作习惯


使得他偏爱白色不喜蓝色
因为对于调车作业来说
蓝灯就是“红灯”
而白灯就是“绿灯”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郑澄说:“每次请求进路过后,听到道岔转动的声音和白灯亮起的瞬间,心里就感到舒适。”

“寒风烈日再残酷,不及大雨湿秋裤”


这是调车组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有很多种习惯都慢慢形成
但最怕的就是下雨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在火车车厢爬上跳下,颇有《铁道游击队》的味道。

对于调车这个露天作业的岗位
天冷就多加件衣
天热就多喝两瓶正气水


但是遇见下雨
就真的没招了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雨衣、雨鞋、雨帽
郑澄都穿戴整齐
但长时间的淋雨
还是能感到雨水的凉意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郑澄拧了拧手套、继续奔入雨幕。


出岗没干几钩活
郑澄的手套和口罩就已经湿透了
虽是暖春,但是连续的大雨
使得郑澄的手都冻红了
还泡出了褶子


永安这个小哥上了人民日报,他是谁?

| 一天作业完毕,调车长都会给组员泡壶姜茶喝。据说他们的备品柜里,还备了几套干衣服。

说不习惯
其实调车组的小伙子已经渐渐习惯
不管作业环境如何
他们防控疫情、守望安全的
劲头丝毫不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