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


人到中年,漸漸地開始接觸退休的話題,在漸老的路上,發現年歲越大,越喜歡一個人獨處。

看到朋友圈裡,最理想的退休生活,是有一個小院,種些花花草草,無事曬曬太陽,看看書,午後品品茶,閒來在花香草香間打打太極拳。

午後獨坐在陽光正好的陽臺茶桌前,聽著禪音,泡杯茶,翻看喜歡的書,或是什麼也不做,就那樣靜靜地坐在那裡,看著窗外發會呆,半天時間就過去。

也會一個人去廣場小路上慢慢走,會為一朵小花駐足,會為一片落葉彎腰,悠閒中感受大自然的淡香美好,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溫馨時光。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


獨處是一個人靜靜地在自己的時光裡,做喜歡的事,與內心交流共情。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四周都是依靠你的人。在自己煩惱不安時,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光,靜靜地思考人生,安靜的與自己內心交流,真正感知自己的需求,人生最好的知己,是自己的心。

境由心生,人生過得好不好,自己的心最知道;表面上的繁華是給別人看的,自己內心真實感受,心最有感覺。好日子,心是溫暖溫柔的,壞日子,心是悽苦冰涼的。當我們把一切看淡看透,心是平和的,會有陣陣清香拂過心坎,暖暖的似春天的味道。

獨處是看透了世事無常,看淡了人情冷暖,放下過往,善待自己。

人到中年,喜歡獨處的人,是看透了人間無常,看淡了世間冷暖,習慣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再大的風雨也不會摧毀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大不了從頭再來,熬過一段苦日子,總會過上好日子的。

世間無大事,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皆為小事。你煩憂擔心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何不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獨處靜思,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過去的,再追思已無用,那就放下吧,放下過往,善待自己,靜享生命美好。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


獨處是尋回內心真實自我,不再為“合群”而委屈自己,獨處時心寬身輕。

人到中年,在人際關係裡,越來越不想看別人臉色行事,早已看夠,也受夠了。一輩子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在乎在意別人的看法,被別人指點著生活,多麼的無趣,也沒有自我,也許到了最後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人到中年,學會獨處,享受獨處里美妙,就會遵從自己的內心去生活。不必為了“合群”而委屈自己,忘記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開心就笑,傷心就哭,悲觀了就皺眉,失落了就走開……

做人做事,遵從自己的內心願望,看著那些虛偽的迎合,低聲下氣說話的人,低眉順眼的附和著別人,雖然會有一點好處,到最後還是丟失了自我,還要做著違心的事情,何苦來呢,做真實的自我多好。

獨處是一種清歡,不是寂寞孤單,是一個人在獨屬的時光裡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到中年,慢慢地喜歡上一個人獨處,一是因為年歲大了,看多了很多事,二是因為經歷了多了,見過很多的人。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靜靜地在自己的時光裡梳理人生,回憶曾經的美好,似一首經典老歌,在心中迴盪,其中的酸甜苦辣,獨自慢慢品味。

喜歡獨處的人,從來不會覺得寂寞孤單,是因為能夠獨處的人內心豐盈,有著自己的追求和人生故事。人與人之間的陪伴,不必時時在身邊,而是在心上。內心豐盈靈魂豐富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溫暖溫情的。獨處是一種清歡,讓人放鬆自在,無需在意別人的感受,也是一種很好的養生。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


獨處是內心的自由與修行,與心境環境有關。

人活世間,難免會被社會上各種信息和傳言“感染”了。現在網絡時代,打開手機,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屏幕,讓人應接不暇。在你還為主人公傷心落淚,同情心氾濫時,又被告知這個是謠言假消息,你善良的心又一次被欺騙,你會越來越不知道那個是真?那個是假?現實生活也是如此,讓人防不勝防。

找到自己的初心,讓自己的生活從最初的想法出發,確定目標在什麼地方。當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初心,一定會尋找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畫面,讓美好的東西指引著繼續前進,保持內心的“真、善、美”,從來都不會出錯。

獨處是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看得開,看得淡,看得遠。

人到中年,年歲增大,越來越喜歡獨處,喜歡那種獨處的佛系生活。似乎悟透了什麼,可又說不清楚。總之,是自己已經看淡了世間的很多事,也看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暖溫情,覺得生活裡發生的一切都屬於正常現象。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不必在意成敗得失,無所謂真正得到,也無所謂真正失去。得失只在一念之間,看開了看淡了看遠了,什麼富貴名利都是過眼雲煙。

人到中年,在漸老的路上,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獨處,在獨處的時光裡,尋回內心本真的自我,善待自己,學會愛自己,讓自己在獨處裡品嚐一個人的清歡,過一種佛系的生活,優雅安靜淡然從容的老去。

END

  •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
  • 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