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俗話說的“一孕傻三年”,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一孕傻三年,就是帶著手機出門,結果拿起手機要打電話的時候,發現自己拿了遙控器。

一孕傻三年,就是拿著身份證去辦身份證。人家說你手上拿的是銀行卡嗎?才知道原來身份證沒有丟。

一孕傻三年,就是帶孩子打預防針,工作人員叫我寫小孩的名字。我一臉茫然,想了半天最終只能打電話問家人。

一孕傻三年,就是去上廁所直接走進了男廁,看到齊刷刷地站著一排的男子漢,才發現自己走錯了廁所,趕緊聳著肩膀溜之大吉。

一孕傻三年,是在電梯裡等了好幾分鐘,怎麼電梯還沒到?接著有人進來了,才發現:啊,原來沒按樓層按鈕。

一孕傻三年,就是出院的時候,把腦子也放在了醫院。做事情丟三落四,許多事情都想不起來。100以內的加減乘除法都算不好。買東西就用微信,不是因為方便,而是算術不好。

一孕傻三年,就是出門的時候,想帶一支手霜放到包包裡,結果發現拿了牙膏。

一孕傻三年,就是前腳從房間裡出來拿東西,但是瞬間又不記得自己想要些什麼了。

一孕傻三年,是手裡拿著手機,還滿地地找:手機在哪裡呀?手機在哪裡?

哎呀,一孕傻三年啊,說到這裡,我得抱著娃去找娃了

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看到這裡,你可能不厚道地笑了。確實啊,很多的媽媽和我一樣有有這樣的經驗,生完孩子之後,記憶力嚴重下降,就像俗話說的“一孕傻三年”一樣如出一轍。有時候自己做了傻事,也只能用這句老話來調侃自嘲一下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懷孕真的會使人變傻嗎?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嗎?

“孕腦”的專業名詞叫Momnesia或者Maternal Amnesi。

一項來至國際自然科學界的權威學術期刊 Nature 的子刊 Nature Neuroscience,指出懷孕之後大腦的灰質體積會有所減少。

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橙紅色的部分是逐漸減少的大腦灰質

我們可以將大腦灰質理解為是分散成個別的細胞核,它的功能是處理日常的社交信號。所以人在懷孕後才會出現一些迷路、健忘的低級錯誤。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朱莉·亨利博士說:“我們對全球14項研究中的1000多名孕婦、母親和健康的未懷孕女性的記憶力進行了比較,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和懷孕後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

而一項2002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這種俗稱為“孕傻”的嬰兒腦現象,在孕婦懷孕的第3期,也就是20至38周影響尤其明顯。[1]

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 孕後期20至38周時,腦容量逐步下降,這種情況在嬰兒孩子出生的時候下降到頂峰。
  • 隨後情況馬上出現逆轉,在分娩後6周的時間裡恢復到一個小高峰,並在分娩後24周(孩子6個月)時逐漸恢復到孕前期正常的階段。

很多人都知道早期教育和經驗對人類的大腦發育的重要性。神經元在出生後到2歲時達到發育的高峰,並在2歲~6歲之間會繼續進行一種急性的重構。

6歲前的大腦發育情況可以說對終身對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神經元重塑的下一個大窗口出現在青春期開始之前(10~12歲),並在25歲左右結束。

但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

大腦還有一個重塑大腦的最後一個特殊窗口,是在女性分娩後的大腦內。[2]

也就是說,懷孕時期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其實並不會降低孕婦的智商。這種變化更多的是促進一個媽媽更好的照顧新生兒的能力,以及幫助媽媽理解新生兒的需求

不是“孕傻”,而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

你是不是有這樣一種經驗?當孩子出生之後,最“懂”孩子的人,是媽媽。媽媽和孩子就好像生下來就有心靈感應一樣:

孩子扭一扭屁股,媽媽就知道孩子是想要拉臭臭了;

孩子皺一皺眉頭,就知道孩子哪裡可能不舒服,是尿不溼滿了或是腸絞痛;

孩子發出不同的哭聲,最能讀懂孩子究竟是餓了還是困了的人,還是媽媽;

甚至在看不見孩子的情況下,媽媽仍然能預知到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餓了。比如在媽媽出去外面辦事又感受到脹奶的時候,就是身體提醒我們關注孩子基本生存的信號。


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因此在孩子出生後的那一刻,我們可以說母親發展出一種超乎常人的能力。她擁有著超強的觀察力和敏感性。

這種“母性敏感期”可以讓母親比其他任何人更快、更準確的接收孩子的各種細微的信號,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幫助讓孩子在剛出生最軟弱的時候生存下來

在孩子出生後6-8周,對嬰兒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Silvana Quattrocchi Montanaro博士稱之為“共生期”。

孩子和母親共同依存,以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發展孩子對世界的信任

在“共生期”這段期間裡,母親和孩子共同依存,彼此互相依靠在一起。共生是指「一起生活」,說明兩個生物體在特殊情況下彼此需要,因為雙方都能給予和接受為延續生命和提升品質的絕對必須品。[3]

新生兒需要媽媽的奶,作為活下去的養分,需要媽媽溫暖的擁抱,感受到新生活的安身之處;而對於媽媽來說,她同樣需要孩子,媽媽關注、擁抱著孩子,以彌補孩子懷胎十月突然從肚子中分娩出來的失落。

他們彼此依存在一起:嬰⼉⼀哭,媽媽就過來; 嬰⼉一笑,媽媽就歡欣; 嬰⼉一疼痛,媽媽就痛苦。

許多媽媽覺得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是從出生就存在的,畢竟血濃於水啊,不是嗎?然而事實是,當孩子出生下來的那一刻,孩子竟然是如此陌生:

ta長的樣子,和我想像中太不同了吧?

ta這麼軟綿綿的, 我也應該怎麼樣抱ta?

小寶寶一直放屁,是肚子“進風”了嗎?

........

這個時候的媽媽,需要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瞭解孩子,照顧孩子,使依附關係發生和建立起來


你所不知道的“一孕傻三年”,原來對孩子一生影響這麼大

媽媽需要儘量多地擁抱孩子、通過母乳餵養以及平時溫柔的照料和孩子互動。我們用溫柔的語調和唱歌般靈巧的聲音和孩子說話,在給孩子做照料時,都需要做到事先告知會和孩子做些什麼。

孩子會通過一切我們的聲⾳、語⾳、語調、臉部表情和我們溝通,理解作為一個人真實的情感是什麼。

也只有通過這些,才能建立起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良好的依附關係。這種依附關係是孩子人格建立的基礎,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知道一個健全的人格發展,需要同時擁有自我信任、對他⼈的信任和對世界的信任。通過母親積極的回應和餵養,孩子會形成⼈格的基礎,感受到“媽媽是我可以信任的人”以及“我是可以信任這個世界的”,進而發展出自我的信任,形成內心的安全感。

當孩子的需求能被外在滿足時,孩子這種基礎信任就得到了發展。對於孩⼦來說,共⽣生期這出生到6-8周的時間,媽媽就是孩⼦的外在環境。

及時回應孩⼦是如此的重要,在共⽣期期間的孩⼦所有需求都應該被滿足。因為基礎信任是未來孩子發展自我、適應社會的基礎。

這段特殊的時間對孩子的一生如此的重要,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媽媽需要將身體所有的精力、注意力、敏感性都放在孩子的身上的原因,以至於對生命中其他的不那麼重要的事都容易健忘的原因吧。

正是因為這一種天生的母性的力量,才讓我們的後代生生不息,並且不斷促進社會文明車輪的進展。


參考:

[1] Oatridge, A., Holdcroft, A., Saeed, N., Hajnal, J. V., Puri, B. K., Fusi, L., & Bydder, G. M. (2002). Change in brain siz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study in healthy women and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3(1), 19-26

[2] John Eccles& Daniel N. Robinson: Our Brain and Our Mind.New Science Library, Shambala, Boston & London,1984

[3] Silvana Quattrocchi Montanaro,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eing,生命重要的前三年,19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