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用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学理论阐述心与物的关系吗?

国礼艺术家范志礼


一切外物都是内心化现。当然,要理解到这一层次需要一定的智慧。

什么意思?我们看到的外物都是业力化现。持五戒者投人。人道看山是石头,看水就是水。在人道中,布施多的人容易感应到富裕,就是钱财,然后买到高楼大厦,厂房车辆,矿产能源乃至其他。就是财布施多。而财布施少则养命之源少,最后极为容易感受到饥渴苦痛。

但是由五戒十善投的天人看水是琼浆玉露,看天是宫殿楼阁。这就是同样的场景,业力化现不同。

由贪嗔痴投胎的恶鬼看水是脓血,看天是岩浆火山。

所以所谓物质,都是一个阶段中比较稳定的业力化现。如果一报败坏,则没有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看马云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普通人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为何马云的福报可以改变国家?真的是他勤奋一些?不是。福报大一些而已。

当然有人说这个和心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因为善心才能有善行,布施心生布施,持戒心生持戒,爱护心生爱护。正信心生正信。所以儒家心学说,要灭心中贼,就是去掉贪嗔痴,保留慈悲喜舍,这样才会在未来越来越好。

因果律:\r

巨富无量,家财万贯,从布施中来,容貌端正,从忍辱中来,身体健康,从持戒,放生,戒杀中来,受人敬重,敬重他人中来,聪明无比,从正法布施中来,是故,平穷的人应当尽力布施(也可以是对小动物的一把米,注重不要带有辛辣和农药,当然,得得福报和布施三宝所得福报是完全不一样的,多多布施三宝,修桥建寺,我是绝度为支持的),丑陋的人应当多忍辱,身体不好的人应当持戒,不烟不酒,远离邪淫,愚笨的人应该将劝人向善的,修行的文章多转给他人,善恶有报,因果不空\r

(这里说的是行福,戒福就是不去做那些坏事,可以自己推出应该是什么)


师长366


心,指人的意识,心思动念。物,指实体物质。心与物的关系是多少年的老话题了。唯心论主张心理是独立的存在,否认心理映像来源于外在之物。唯物论主张物乃心理之外独立存在,是物作用于人体器官而产生的心理,心源于物。到底谁说得对呢?明朝心学家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能说他就是唯心论者吗?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心之力》: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先看科学与哲学的交集:十七世纪中期以来,物理学上有三个最重大的发现: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它们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先说爱因斯坦的说相对论。它研究的是基本粒子、能量、质量、力、速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根据五行的特性,可以将以上五要素归类:基本粒子→土能量→火质量→木力(场)→金速度→水先看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基本粒子(土)就是物质。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金)是物质产生的,有物质的地方就有引力场。土生金是对的。力(金)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在时间上的积分就有了速度(水)。金生水是对的。物体的质量(木)与速度(水)有关,越接近光速,质量越大。水生木是对的。能量(火)由质量(木)产生(E=m)。木生火是对的。物质(土)由能量(火)凝结而来(宇宙大爆炸)。火生土是对的。再看五行相克(火克金,土克水,水克火,金克木,木克土):基本粒子受自身质量的制约和影响,木克土成立。没有粒子就没有速度。粒子是速度的先决条件。土克水成立。速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量。水克火成立。力的大小受能量的制约。火克金成立。任何物质只要有质量,就会收到引力和场的作用。金克木成立。所以,阴阳五行完美表达了相对论五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或说,相对论圆满验证了阴阳五行的适用性。基本粒子的速度降下来,宏观上叫做物体,五要素变成:力、物体、质量、能量、速度,就成了“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在微观上,基本粒子以波态运行,质量以信息状态呈现,五要素变成:力、基本粒子(波态)、信息、能量、速度,这是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这三大理论各有其适用范围,但阴阳五行一路畅通。基本粒子从微观到宏观,从低速到高速,从波态到粒子态,以科学的范式展现了阴阳五行的超越时空的存在。物质是粒子的存在,意识是更小的基本粒子波态的存在。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也可以转化为信息。人的意识的本质也是能量。这样看来,意识就是物质,物质也是意识。在量子力学的语境下,心与物统一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可以握手言和了!以上说的是(人)心与物的关系,那么,(人)心与自身肉体(物质)的关系是什么呢?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西方科学、文化强势主导话语权,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不少侵蚀,古典哲学阴阳五行也备受诟病,成为老朽热无用的代名词。下面从科学以外证明阴阳五行的伟大!假如把机器做成人的样式,装上强大的“大脑”(中央处理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效应器和感应微型电机(自整角机)等,使脚、手、表情、眼睛等动起来,成为一个能自我控制的“活物”,有躯干、肢体、心脏、五官、血管、神经等等,能唱歌、跳舞,能下棋,做主持人,能与人语言交流等等,那么这种“机器人”与我们人类有多大区别?---天壤之别!要想使“机器人”达到人水平,需要给“机器人”另加一套“控制系统”,这套“控制系统”需高度智能化、自主化,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完全无形,与“机器人”完全嵌合成一体,主导活动全过程,且两者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个系统既能从自然界吸取能量,也能从“机器人”上吸取能量,还得有创造性思维,自主趋吉避凶,等等。这个系统可以说人类永远都造不出来!但是,如果把人的物质肉身(躯体、感官等全身)看成“机器人”,人身上天然带着这套“控制系统”。正是有了这套“控制系统”,人既区别于“机器人”,又区别于其他动物。 人实际上是物质肉身与“控制系统”(非物质)的集合体,只不过“控制系统”在中医上叫“藏象生命体”。不管世人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相信不相信,人身上客观存在着这个“生命体”。它由五藏(心、肺、肝、肾、脾,对应神魂魄意志,与解剖五脏没有空间对应关系,系抽象比喻的产物)及经络组成(这里不再赘述)。它于卵子受精之时诞生,主导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在中医五藏学说中, “心藏神”、“ 心主脉”, 心为神之居,是其余各藏的领导者。心者,君主之官也。这里的“心”与本篇开头的“心”类同。。阴阳五行阐释了五藏的功能,还将看似无关的五藏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并以它们的生克制化关系,解释疾病并指导治疗(调动五藏系统的能量来治病)。阴阳五行不但可以揭示物质的运动规律,也揭示了科学以外的非物质生命的运行规律,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神圣地位。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但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的出色表现,恰恰证明了科学(或说西医)的局限性,或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次胜利。在阴阳五行的语境下、展台上,心与物、心与物(肉体生命)及非物(藏象生命),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相互关系!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心主宰人体,包容万物!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阴阳123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是“道”,什么是道?道是内含阴阳,大到看不见的宇宙,小到看不见的宇宙。阴阳时时刻刻在交媾、孕育、成长、回归,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的圆通思想,一切可以变通。有无之相生也,有可以归无,无可以生有。难易之相成也,难易会因时间、环境、人的改变而改变。长短之相刑也,长短可以比较。高低之相盈也,看不出来高低,洒上水,水流到的地方就低。音声之相合也,前后之相随也,就很好理解了。所谓的道不可说,是因为道内的阴阳在不断的变化,比如,AB两个人坐在行驶的同一车里,A说:看——多么漂亮的红楼啊!因为车速,B看到的是绿楼,B会觉得A是在骗他。所谓的科学,是通过罗辑思维看物质世界。比如一个人步行十里到目的地,你要是说,你可以一步到达目的地,西方人会说你不懂科学,科学是物质的,不可逾越的,所以心和肉体是通过一步一步到达目的地。这一步一步的衔接就是罗辑思维,是科学。而中国人觉得,肉体达不到,可是心是可以达到的,所以有李白这样的诗人出现。物质永远是以变化的形式存在,此时的物质非彼时的物质,而心也是变化的,认识物质只是在某一时间和环境下心的感应,这是中国人,是圆的思想。西方人是线的思想,叫罗辑思维,一切要有标准和方向性,不可跨越。心对物质是真的,没有疑惑的,是忠诚的。西方的宗教就是最好的思想体现。






王利秋


心与物的关系是古代哲学的主要命题。黑格尔认为古希腊哲学家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于“普遍性问题”的热情,哲学就是对于普遍性问题的思考而诞生并发展的,从而人的心灵的思维能力大为提高,物和心的问题就是最令人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老子是第一个关注普遍性问题的中国哲学家。道是最深刻的普遍性命题,有了道的深刻认知,对物就有了对比认识。老子运用概念分离的方法论把认识对象分为物、象、大象(无象之象)三个层次,三次概念分离就是三次抽象,思维越来越精细。物具有质碍,体积,实体性,而象则没有这些特性,只是印象、相态,可识别性。大象是无象之象,更为抽象,连印象、相态、可识别性都没有,这就是道,是发展路径而已。因此物是表面的,象体现了某种本质,道则是真正的本质。物的概念有天生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虚空,如果考虑了虚空,物就失去了特别重要性。现代科学发展,尤其量子力学的叠加态、随机性,使物的实体性受到冲击,古典意义上的物是个虚假概念,老子道的混成更近现代科学。物与心的关系十分重要,物被理解为认识对象,心被理解为认识主体。陆九渊说: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于是物与心关系变化为宇宙与心的关系。认识对象融进认识主体之中。把认识对象与认识主体绝对分割的思想符合古典力量,但不符合相对论,尤其不符合量子力学。老子的混成也代表主体与客体的混成,即不可分割。我心中的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你,而不是你本人。认识永远具有主观性,但致虚极,守静笃的认识方法,可以大为减少主观性的个体飘移,使不同认识者的结论具有可交换性。老子的混成思想避免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但又避免了认识主体的随意性,混成思想是主体和客体的玄同,更高的统一。当把虚空包含在认识客体-物之中时,物已经不再是物了,因为质碍、质量、实体性已经失去了,如果不包括,则虚空是什么又需要回答。物与心的关系变得需要考虑虚空与心的关系。


道一解道德经


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古人强调天人合一,说的是天地人合一,人要畏天地敬鬼神。传统文化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从伏羲画卦到堪舆,从大禹治水到历代治黄,从黄帝陵到天坛,从诗歌到小说等,传统文化全方面都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颗心都有物欲,人的欲望都是以我为中心画圆的,在封闭的社会,人为追求温饱画圆,当社会开放,尤其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的欲望开始膨胀,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以我为中心的圆也就无止境扩大,对物质的追求借助科技向社会,向大自然索取展示出了人心的疯狂。心与物指的就是欲望和资源,传统文化被现代科技否定了,现代科技成了人获取社会和大自然资源的工具,不再相信天地报应,所以地球开始病了。


素抱樸


人的存在决定思维,所思必有所在。“心”之梦想、妄想、胡思乱想……皆为思想。所悟必存在,梦幻不奇怪;人在天地内,难想宇宙外。

人之“心”(想)的理想状态是:心身合一、人我合一、天人合一。

宇宙之死,万物重生;此物之死,彼物重生;肉身之死,生命重生;人欲之死,心灵重生。生死循环,乃宇宙万物之存在方式。


佳作精选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缥缈孤鸿影38600


这是提问者套别人思路,找灵感。

还是

自己有思路有灵感,来验验呀?

我给你一个,你瞅能不能懂啊。

单个一人啊,再怎么牛,也就是能做到法天地。没法做到身通天地。

宇宙已经演化,人们回归寂灭不可能,只能通过修行从万物寂灭中汲取能量,可以通万物,甚至可以灵控万物,可以压缩和伸展自己世界的时间,任意看到过去未来,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另开天地了。

物质并不是像佛所说空空,佛说的是物的“假合”,那只是一种认识法,而不能当作实法。佛也说清了,法皆生灭,包括佛法。他主要讲“寂灭”能量,就是讲“性”,性就是心,就是空。就是真空妙有。但我们包括佛都是因缘假合,这是个玩意呀,叫人身,没这玩意,你凭啥去回归能量,证悟空性?这就是佛道说的“借假修真”。

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没有个玩意儿吗?山精水怪,各洞洞主,没有个玩意吗?

人家都是一样。都“有”。都是从有借空修行。从有修成没吗?当然不是。

修成与天同道,与地同气。

说到这吧,这就没啥人能看懂了...


c林灿c


现代科学建构在"感官实证"基础上,即"所得必可见″。传统文化,儒者修身正行,以心"诚"为最高境界。道者,人以德循道,以无为为最高境界。禅者,以空心无念为最高境界。传统文化的至理归于"无我无相无为″而"融入自然″,此时会"见所未见″,"融入″即"如来"!现代物理的"量子纠缠″的超时空特性即是"念"与"物″的融合。



王家守仁


心与物的关系说穿了还是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理论是认识世界由浅入深的过程。

大自然润育了世间万物,产生了高级生命的人。我们的祖先通过生存劳动逐步见识自然界,由此产生文化记录世界。聪明的祖先把眼中的物质世界概括为金木水火土。这就是初始的存在产生的意识。劳动的创造,生活的发展造就了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现在高级的文理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是对生活的描写和提炼,现代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历程。物质世界无边际,文化科学无止境

。说清心与物的关系,题目太大,见仁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